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地生物多樣性 > 保護實踐

青絲變白發 綠樹退黃沙

媒體:新華社  作者:崔師豪   專業號:安西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 2024-10-16 15:50:09

遼寧西北,阜新彰武。黃沙松林邊,一位老者在這里已巡護30多年。“雖然已經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紀,但舍不得這片林子,只要身體允許,我就一直干下去?!?0歲的護林員李東魁說。

在新華社主辦的“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聞攝影展上,一張攝于2013年8月3日的照片中,有護林員李東魁的身影。拍攝者是新華社記者燕雁,他回憶,當時李東魁在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的林海沙丘間巡護,身穿深藍色護林員制服,馬鞍上紅色的毯子讓一人一馬在綠色的松林中格外醒目。“為了讓他融進背景中,我與另一名記者調低了相機曝光,趴在山坡下仰拍,以一些松樹枝作為前景,拍下了這張照片?!毖嘌阏f。

2013年8月3日,護林員李東魁在遼寧阜新彰武縣阿爾鄉的林海沙丘間巡護。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一碗米、半碗沙,五步不認爹和媽?!痹?0世紀50年代,彰武縣是一個生態環境惡劣的地方。農田、道路被風沙蠶食,全縣沙化面積一度占總面積的96%。“以前村子周圍全是流動沙丘,糧食畝產不到百斤。村民們外出,遇到風沙漫天時常常迷路?!崩顤|魁說。

1987年,復員退伍的李東魁被分配到章古臺林場阿爾鄉護林點做護林員。艱難的生存環境,勸退了一批又一批的護林員。但李東魁沒有退縮?!斑@里是我的家鄉,從小我就跟著父親在這片沙地上植樹造林。我有責任保護這片樟子松林不受任何侵犯?!彼钪?,只有守住這片綠色才能守住家園,守住祖國的綠水青山。

離群索居是護林員的日常。當時的林場不通水電,不通公路。一到冬季,山里下雪更是幾個月不見人影。為確保林地安全,李東魁每天至少用十幾個小時巡山。每天天還沒亮,他就騎上馬,背上軍用水壺和砍柴刀,沿著山路一邊啃干糧一邊巡山,等太陽出來的時候,他已走遍了整個林區?!艾F在的條件好了許多,幾年前林場還給我配了一輛拖拉機呢?!崩顤|魁對記者說。

巡護林區不容易,在沙漠里種樹更是艱難。春天,李東魁頂著風沙,挑著水走上幾公里才能把樹苗種下;夏天,他在沙漠40攝氏度的高溫下為樹苗反復澆水,防止枯死?!懊磕晷略苑N的樹苗還沒能扎下根,就被沙塵暴連根拔起。拔起了就再種,不知道補種了多少回。”李東魁說。

“把松樹種活困難很多,要防火災、防蟲害、也要防著牧民放牧。如果不留神,幼苗被牲畜啃食了,這一整年的辛苦都白費了。”李東魁回憶,一開始來林場的時候小樹苗還沒有一人高,如今那片林子郁郁蔥蔥,大松樹足有20米高。在李東魁30多年的守護下,如今8500畝的樟子松林成為阻沙南侵的天然屏障。

青絲變白發,綠樹退黃沙。今日的彰武縣,全縣林地面積達到2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9%提升到31%,全年揚沙天氣從200多天降到了5天,糧食年產量突破22億斤。曾經的荒漠沙海,漸成綠野田疇。

在這條與沙搏斗、根植綠色的道路上,李東魁始終前行。令他欣慰的是,自己的女兒李明明在林業學校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做了彰武縣阿爾鄉村黨支部書記,組建了“青年護林突擊隊”,接過了父輩手中治沙、用沙、護林的接力棒?!霸蹅儜摪堰@種治沙精神傳承下去,讓家鄉山更青水更綠,就是給子孫后代造福?!崩顤|魁說。

(崔師豪)

閱讀 139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