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綠染之江
夏日的浙江省安吉縣余村,翠嶺起伏,清溪潺潺,游人如織。村口矗立的石碑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字樣格外醒目。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挖礦山、建水泥廠,生活富裕了,環境污染問題卻日益突出。2003年,安吉縣提出“生態立縣”戰略,村里關停了礦山和水泥廠,開始保護生態環境。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村里關礦停廠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二十年來,“兩山”理念從余村發軔,從東海之濱到錢江兩岸,從繁華都市到美麗鄉村,在之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擘畫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從“成長煩惱”到“發展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一路高歌猛進。驀然回首,才發現,江河變得渾濁,藍天染上塵埃,家園黯然失色。經濟與環境,如何協調發展?
面對時代之問、發展之問、民生之問,“兩山”理念猶如一盞明燈,為世紀之交的浙江發展照亮了前行道路。
浙江省將“811”行動作為生態省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龍頭工程”,創新推出建設污水零直排區、清新空氣示范區等行動載體,打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等系列組合拳,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省,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所在、動力所在、后勁所在。
二十年來,全省省控以上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從41.9%升至98.6%,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從61微克/立方米(2013年)降到26.1微克/立方米(2024年),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13年提升,環境信訪總量連續9年下降。
在“兩山”理念指引下,浙江持續開展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循環經濟“991”行動,蹚出一條“含綠量”與“含金量”齊升的發展新路。
湖州長興鉛蓄電池產業曾因高能耗和高污染,背上沉重的環境負擔。而今,在長興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每年有30萬噸廢鉛蓄電池“搖身一變”成為優質原料,重新進入新能源產業,回收率超過99%。園區綠蔭環抱,車間內廢電池拆解、熔煉實現自動化操作,排放達到國際同行業領先水平,處理過的廢水可以用來澆花、養魚。
“我們要打造一座‘綠色礦山’。”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企業的成績不能單看收入、看利潤,更重要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
與長興的華麗轉身一樣,更多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俊鳥”,正引領浙江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二十年來,全省單位GDP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約64%、92%和48%,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浙江以占全國1.1%的土地、2.9%的用水量、4.7%的人口、3.4%的能源消耗量,創造了全國6.7%的國內生產總值。
浙江還不斷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推動城市與鄉村雙向奔赴、融合發展。
在杭州淳安楓樹嶺鎮下姜村,村民們曾過著上山砍柴、下山養豬的生活,村里豬糞橫流、河水黑臭。以“千萬工程”為契機,下姜村端好“生態碗”,吃起“旅游飯”,如今已帶動周邊63個村莊形成“共富”帶。
“跟村里老百姓交流,他們的笑是心底流淌出的開放和自信,大家又唱起了‘農家樂、民宿忙、瓜果香,游人如織進下姜’的新民謠。”楓樹嶺鎮黨委書記余慧梅說。
類似的故事,正在浙江的千村萬落不斷上演。二十年來,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45縮小至1.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各省區首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測評全國第一,實現了局部美到全域美、生態美到生活美的蛻變。
從“沉睡資源”到“致富源泉”
讓美麗成為競爭力、生產力,關鍵是要高質量打通“兩山”轉換通道。浙江全面推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守綠添綠、點綠成金、借綠生金。
發源于安徽黃山六股尖的新安江,一路向東匯入杭州千島湖。每到假期,新安江山水畫廊風景區就迎來旅游高峰,不僅帶動了當地餐飲、民宿等,也帶火了“新安江—千島湖皖浙省際航線”,沿岸許多“小漁村”也吃上了“旅游飯”。
2012年,皖浙兩省簽訂全國首份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開展了三輪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從“一水共護”穩步邁向“一域共富”,“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國23個省份、28個流域復制推廣。2023年,皖浙兩省簽署《共同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協議》,“新安江模式”從生態共保向產業共興延伸。
自2005年在全國率先實施省內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以來,浙江深入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改革,已構建起覆蓋林、水、氣、耕地、濕地、海島等全要素的生態保護補償體系。
綠水青山如何“量化”? 2019年,麗水獲批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一個全新的“兩山”轉化載體,在浙西南山城起步。2020年,浙江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GEP核算標準,為生態產品貼上“價值標簽”,將家門口的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本”
清晨,來自麗水的高山蔬菜攜著露珠,伴著“麗水山耕”的品牌標識,直抵上海、杭州等地的超市。縉云麻鴨、縉云茭白、青田稻魚米等越來越多的“麗水山耕”農產品走出了大山,暢銷長三角城市,產品平均溢價率30%以上,蟬聯“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排行榜”首位。
浙江在因地制宜探索“生態 ”農業、文化、旅游等新業態的同時,以綠色金融活水激發“兩山”轉化勢能,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2020年6月,全國首個兩山合作社在“竹鄉”安吉正式掛牌成立,搭建起生態資源與產業資本相互轉化的金融平臺。
“通過平臺,我們將竹林碳匯量統一收儲、結算、交易,為企業、大型活動等提供碳中和服務。”安吉縣兩山合作社綜合管理部羅煜先介紹,平臺構建了包括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平臺、生態資源資產運營中心等七大功能模塊,目前已納入生態資源374處,其中毛竹林資源達84.3萬畝。
安吉大里村通過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平臺,流轉5425畝竹林產生的碳匯,收到首筆碳匯交易金27.54萬元。“以前只靠賣竹子賺錢,現在光竹林碳匯就有一筆分紅,實實在在嘗到了‘空氣變現’的甜頭。”村民應鳴杰說。
開發綠色信貸產品,首創海洋資源藍碳拍賣,深化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當美麗山水與“兩山”理念相碰撞,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的乘法效應正不斷顯現。
從“全民共享”到“攜手國際”
“兩山”理念實踐,凝聚著全民參與的磅礴力量。浙江積極開展生態文化宣傳教育,推動“兩山”理念蘊含的價值導向與行為準則融入政策規劃、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協同、公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圍越發濃厚,生態福祉如涓涓細流,浸潤城鄉每個角落。
在浙江,一大批環保設施從“閑人免進”到“歡迎光臨”,被打造成為當地配套的“城市客廳”,開放數量居全國首位。
日前,寧波鋼鐵有限公司作為“新老四類”開放單位中的典型代表“開門迎客”。在鐵水梨花、裂變成材等公眾開放點觀摩“鋼鐵之美”,在研學展廳中沉浸式了解環保知識,在綠意盎然的創新園感受“鋼鐵森林”的新風貌,一位代表參觀后驚嘆道:“沒想到鋼鐵廠里竟然有這樣一番新天地,真是打破了我對工業大廠的刻板印象。”
北侖從區域產業特點著手,率先探索“新四類”設施(石化、電力、鋼鐵、建材)開放試點,“新老四類”從“應開盡開”到“全域領跑”,成為全國最早“八類設施全品類開放”區(縣、市)。
浙江還推動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公益巡演走入城市社區、田間地頭,連續九年開展全省中小學生自然筆記大賽,打造“美麗浙江”志愿服務品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數量全國最多。隨著“綠色”種子的播撒,“美麗浙江”成為每個浙江人可感可及、共建共享的日常追求。
浙江的“兩山”故事,逐漸走出東海之濱,邁向更廣闊的世界。
藍天白云下,萬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的船塢里,高壓水機器人飛速“吞噬”著船體鐵銹,效率是傳統方法的四倍,可實現煙霧粉塵年度減排10萬噸,相當于每修一艘船減少700噸煙霧粉塵。“這樣的改變為中國、也為國際修船企業的綠色發展打開了通路。”公司總經理陳勇介紹,公司已自主研發出船塢勇士、船塢藍鯨、船塢大象等一批高端綠色修船設備,并實現技術出口。
舟山是國際最大船舶修理基地,外輪修理量占全球20%,全球十大修船企業占5席。今年5月,全球綠色修船企業聯盟在此誕生,西班牙、德國船廠紛紛加入。聯盟聚焦技術創新、標準引領、生態共建等領域開展跨區域合作,提供船舶維修制造行業的綠色發展樣板。當守護海洋,產業升級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舟山船塢里,正飄出全球海洋保護的浙江答案。
浙江積極打造一系列具有全球示范意義的實踐成果,“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藍色循環” 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相繼榮獲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綠色亞運”“無廢亞運”成為杭州亞運會的鮮明標識……這抹從東海之濱到錢江兩岸,從繁華都市到美麗鄉村“浙江綠”,已然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