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綜合資訊

北京市企業家環?;饡v訊公益善款使用及項目執行透明報告(2019-2020)

媒體:原創  作者:阿拉善SEE基金會   專業號:阿拉善SEE基金會 2020-12-11 11:10:52

2015年—2018年99公益日,我們一共攜手超過150個環?;锇?,上線超過300個項目,獲得121.9萬人次支持,籌集善款超1.32億元。

2019年99公益日,我們攜手81個伙伴上線65個母項目及68個子計劃,獲得62.2萬人次支持,籌集善款3,678萬元。

在2020年“騰訊99公益日”倒計時一個月之際,我們向您報告過去這一年您捐贈的善款使用情況。希望在環保公益道路上,與您繼續一起同行!

01

荒漠化防治

一億棵梭梭

2019年,一億棵梭梭項目完成種植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1,035萬棵,約23萬畝。涉及阿拉善左旗、右旗兩個旗在內的5個蘇木/鎮、25個嘎查、55戶項目戶,當年種植成活率100%。2020年,繼續在阿拉善關鍵生態區種下以梭梭為主的沙生植物900萬棵,目前已完成全部種植工作,待8-9月進行成活率驗收。

在開展種植項目的同時,2019年至今,線下累計開展各類自然教育、社會實踐、交流探訪活動70余場,參與人數超3,500人次,從不同角度對荒漠化知識進行了科普和宣講,提升了公眾環保意識。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一億棵梭梭”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楊子強,90后,一億棵梭梭項目的工作人員,也是阿拉善當地人。2015年加入項目團隊從事一線工作,主要指導農牧民開展梭梭種植。

今年4月,那場與特大級沙塵暴的“偶遇”讓他難忘。按照計劃,小楊和同事們驅車前往離辦公室300公里外的項目點查看梭梭長勢情況。早晨出發前還是藍天白云,中午即將抵達項目點時,狂風卷挾著沙塵快速向大家逼近。一小時內天空由湛藍變成深褐色,能見度幾乎為零,車輛只能被迫向就近的牧民家避險。

事后小楊向牧民了解到,這場沙塵暴過后,很多梭梭苗被砂礫“打死”了,已經挖好用來澆水的坑穴也被埋了,需要重新補植、重新清坑,這給牧民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如今阿拉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能遇到這樣強度的沙塵暴較為罕見。這也提醒小楊,荒漠化防治的道路還很漫長,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這也更堅定了他加入項目的初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為環境改善做一些小小的努力。

圖片

地下水保護

2019年共推動種植沙漠節水小米3,645畝,參與農戶92戶,涉及9個嘎查;畝均用水量為281立方米, 相比玉米的大水漫灌,節約地下水超過182萬立方米。同時完成20眼老舊機電井的升級改造,提升了節水設施的使用效能。

2020年,將繼續支持當地合作社在腰壩地區進行沙漠節水小米推廣工作,計劃推廣面積3,400畝。截止6月底,實際推廣面積約4,900畝、涉及8個嘎查137戶。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地下水保護”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林興輝,今年55歲,阿拉善當地人,地道的農民。

2014年老林第一次嘗試種植谷子,是按有機方式種植的,投入了大量人工。除了自家的勞動力,要雇當地農民鋤草、間苗和灌水,收割時雇人撿拾谷穗、人工晾曬除雜;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人員請技術專家給農戶進行了系統的種植管理培訓,并且農戶們在種植中也逐漸積累了一定的種植經驗,谷子的收成越來越好,收益也高了起來。

“腰壩的邊上就是沙漠,地下水匱乏,經過這幾年的小米種植,腰壩的村民從心里開始很認同小米種植的理念,種小米不僅能節水、還能提高大家的節水意識,很多之前是抱著觀望態度的農戶也加入到了種植小米的行列,并且影響了一大批種植玉米的農戶也開始使用滴灌技術,大大降低了灌溉用水。”老林感慨的說到。

在老林的帶動下,如今有越來越多農戶加入到了項目中,節水理念已深入人心。

圖片

圖:小米地里的林興輝父女

02

生態保護與自然教育

任鳥飛

2019年,任鳥飛民間保護網絡守護濕地數量由2018年的50個增加至58個。

2019年1月-2020年6月,累計開展濕地巡護和鳥類調查3,300余次,保護約4,000 平方公里的鳥類棲息地;提交鳥類調查記錄11.2萬余條,共記錄到600多種鳥;提交盜獵、污染和開發建設等威脅記錄1,000 余條;開展自然教育546次,累計覆蓋9.6萬人次。支持了青頭潛鴨、遺鷗、丹頂鶴、卷羽鵜鶘、中華鳳頭燕鷗種群及棲息地調查與研究項目,了解了這些珍稀瀕危鳥種的生存現狀,并采取了保護行動。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任鳥飛”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2019年9月28日,任鳥飛項目伙伴 “鳳凰于飛”團隊來到汕頭韓江口濕地進行鳥類調查監測,調查員鄭康華驚喜地發現了全球性極危鳥種勺嘴鷸。

當天發現的勺嘴鷸有兩只。其中一只勺嘴鷸右腿戴著綠色旗標,上有“85”的編碼,左腿則套著金屬環。這也是汕頭首次記錄到戴旗標的勺嘴鷸!

通過與國內外專家確認,這只85號勺嘴鷸大有來頭:“她”于2019年7月15日在俄羅斯的Ankavie被莫斯科大學動物博物館的Pavel Tomkovich給戴上綠黃色旗標。其今年繁殖時的第一窩蛋被用于人工繁殖,這是為拯救勺嘴鷸家族而實施的“偷蛋計劃”,它在下第二窩蛋時被環志。今年她的第一窩人工繁殖的3只小勺嘴鷸均已野外放飛;第二窩的4只個體也被環志。看來,這個85號勺嘴鷸生育能力超強,僅今年便為瀕臨滅絕的家族貢獻了7個后代,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母親”,且其一家9口都有環志,堪稱勺嘴鷸家族里的“環志之家”,這將為科學家研究勺嘴鷸和其種群的保護提供極具價值的信息。

這兩只勺嘴鷸在汕頭待了至少8天才走,希望通過我們的保護,以后能有更多的勺嘴鷸來到汕頭韓江口濕地停歇。

圖片

圖:85號勺嘴鷸 鄭康華 攝

諾亞方舟

截至2020年6月,已在云南生物多樣性最為富集區域完成了4個生態關鍵區域(KBA)保護項目的戰略布局,完成《滇金絲猴全境監測項目報告》并通過專家評審,累計為滇西北3,500人次提供中華蜂養殖和瀕危中草藥種植培訓,提供村民蜂箱4,200個,中草藥苗157,500株;形成云南中部元江中上游綠孔雀共同管護的示范保護,并倡導形成了保護工作網絡;對31個亞洲象活動監測點進行實時值守,累計完成7,300余畝亞洲象棲息地修復;在石漠化地區推廣10,000株瀕危經濟喬木種植。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諾亞方舟”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喬麗強,1997年生,23歲,是巡護隊最年輕的巡護員之一。

2019年,老君山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地招募巡護員,因為對老君山的森林非常熟悉,又可以作為巡護員學習到專業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社區工作和攝影等工作培訓,同時還能照顧家里年邁的父母和生病的哥哥,小喬果斷報名、面試后加入了巡護隊。他的主要工作是對滇金絲猴進行跟蹤監測。

小喬與哥哥喬麗華多次參加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組織的養蜂培訓,目前已養蜂20箱,也能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小喬將老家的老房子簡單改造成了一個自然教育營地,能為來參與自然教育活動的孩子們提供專業的高山植物和野生動物觀察、監測、培訓和研究活動以及簡單的住宿。

圖片

圖:滇金絲猴巡護員喬麗強 ©杉野自然

留住長江的微笑

自2017年協助巡護試點建立以來,成效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肯定。從2020年開始協助巡護將正式從“項目試點”跨越到“制度試點”階段,標志著協助巡護制度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有望盡快成為行業主管部門在長江大保護中實施的制度政策。

2019年,協助巡護項目共支持了9個示范點協助巡護員共計84人。各巡護示范點巡護總里程達45萬km,平均每月發現長江江豚1,197頭次,累計協助相關部門打擊非法捕撈531次,救助長江鱘183尾,發現意外死亡江豚6頭。有效保護了長江江豚、中華鱘、長江鱘等旗艦物種及長江生物多樣性。

2019年12月,在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的指導及帶隊下,聯合鄱陽湖周邊的9家NGO組織開展“鄱陽湖枯水期江豚拯救行動”。行動發現部分水域遍布迷魂陣,形勢極為嚴峻,及時搗毀大型電魚船只50余條,收繳迷魂陣一百二十余部。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留住長江的微笑”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7月份,九江協巡隊的主要工作是支持禁捕工作,清理漁民上岸的船只。

23日早上7點,隊員們便到達了上岸船只的聚集地。由于持續下雨,這些漁船有一些漂浮在湖中央,有些甚至被水浸泡。對于協巡員來說,打撈船只的難度急劇上升。

好在大家有經驗,先是用巡護船將廢棄漁船綁起來,拖到靠近水岸處。然后巡護員們不得不穿上了雨衣,整個人泡在水里,一點一點地把船只挪到岸邊,再將柴油發動機、護欄等其他部分逐個的拆卸完畢。7月份,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下,九江江豚協巡員們一共處理了三百多艘漁船。

圖片

三江源保護

2019年3月,三江源保護項目二期正式啟動,在原有三江源保護行動基礎上建立社區互動網絡,持續資助在地機構5家,執行履約項目8個,新增項目3個,新增伙伴機構2家,累計帶動104家在地環保組織和個人,新增保護面積52,446平方公里,總計達117,446平方公里。

2019年6月-11月,開展了三江源核心地區待業青年職業技能培訓,以職業教育培訓和副業扶植當地牧民,逐步縮減無人區外圍的放牧規模,減輕無人區面臨的人類活動威脅。通過對來自三江源地區38名待業青年開展為期5個月的封閉式學習和培訓,順利完成結業36人,為學員今后就業提供了幫助。

2019年8月,北京市企業家環?;饡⒗芐EE三江源項目中心與長江源園區國家公園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共同合作籌建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拉覺悟生態教育站,該生態教育站以國家公園長江園區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為目標,建立核心區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教育站點,鏈接外部生態保護和科研資源,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三江源保護”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每年冬天是監測隊員們工作最辛苦的一段時間。

濕滑的道路和山坡上覆蓋著的厚厚的積雪,給相機維護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外人看來簡單的更換電池和內存卡的工作,對他們來說卻要經歷千辛萬苦,騎摩托車走完崎嶇不平的山路,還要徒步走過多少個溝溝壑壑,有時為了完成一臺相機更換電池和內存卡的工作,要在路上走3-4個小時。

為了確保紅外相機能夠拍到野生動物活動的照片和影像,紅外相機往往需要布設在野生動物頻繁出沒的區域,這也對監測隊員了解野生動物的習性、辨別野生動物活動時留下來的痕跡帶來了考驗。這些聽上去只有科研人員才能完成的工作,經過前期的培訓和后期實踐,我們的監測隊員也能夠精準的掌握這些知識。一張張珍稀野生動物的照片,一組組經典的動態影像足以證明這一切,不為別的,只因愛而守護!

圖片

圖:雪山上的紅外相機

項目中心在地項目

大鴇回家

河南項目中心“大鴇回家”項目計劃于2020年9月1日起,在河南省內的五個地市——鄭州市(博物館,學校)、開封市(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新鄉市(黃河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商丘市(黃河故道濕地公園),平頂山(白龜湖國家濕地公園)開展總為期70天的面向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巡展,并進行8場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場講座。

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大鴇越冬期間,計劃在主要越冬地聯合2省7縣市林業、公安、保護區等部門開展聯合行動,組建專業團隊,定期巡護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販賣行為。通過開展大鴇的自然知識進校園及“野保法宣傳”,促進沿黃灘區黃河濕地二十余個鄉鎮,5所中小學校,100多個村鎮100余萬群眾提升法律和生態保護意識,建立黃河中下游大鴇保護民間網絡。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大鴇回家”項目執行情況

廣西自然科普講堂

從2019年9月到2020年6月,廣西項目中心自然科普講堂連續舉辦了38場活動,報告主題涉及植物、羚、猿、珊瑚、鳥類、洞穴魚、自然筆記等。

其中,在南寧、柳州、北海、崇左等城市開展講座活動22場,科普進校園活動8場,以及線上公益講座8場,累計受眾人數近5,500人次,線下活動單場最高達到400人。講座反響良好,觀眾互動性極強,尤其疫情后,公眾對自然科普關注較高。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廣西自然科普講堂”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疫情期間,我們嘗試在線上開展科普講座,并努力把直播效果給處理到最佳。

疫情過后,開展了第一場線下自然教育筆記課堂,值得欣慰的是,有一位媽媽對我們說:“老師啊,這個講座,我的孩子還太小,聽得還不是很明白。但我認真聽進去了,既然我聽進去了,以后我就會慢慢和她說,她就會知道了懂得了,謝謝你們提供了一個那么好的還是公益性質的講座。”

圖片

圖:自然筆記講座現場觀眾學習

“鹮田一分”朱鹮保護

2019年,西北項目中心“鹮田一分”朱鹮保護項目在保留一期100畝項目地的基礎上,在位于洋縣近郊的紙坊街道辦文同村增加了100畝水稻種植。通過連續兩年的保護,解決了朱鹮在水稻秧苗封壟至收割期間的覓食問題,提高了農田中水生生物多樣性,為繁殖期后野生朱鹮提供了優質的覓食地。通過冬水田管理,保持蓄水和補充食物,為越冬期朱鹮提供覓食地。

目前,在華陽鎮一期項目地周邊,朱鹮數量增加到28只;在文同村項目地,有20多只朱鹮在此覓食,18只朱鹮的夜宿地也分布于項目地周邊。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鹮田一分”朱鹮保護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2018年4月,陜西省漢中市洋縣華陽鎮的老白遇到了一件新鮮事:有人在華陽街村要種100畝有機水稻,不讓用化肥化學農藥,還要每畝地留出一分田,讓朱鹮覓食和活動。做了一輩子農民的老白覺得這樣種地不行,產量太低,浪費了這么好的水田。

雖然有著疑惑和不解,但踏實肯干又有組織能力的老白,最后卻成為了“鹮田一分”華陽項目地管護人員。從育苗、插秧、日常管護、除草、除蟲到水稻收割,老白盡心盡力履行自己的職責。除此之外,他隔三差五就發圖片給項目人員。經過一年多的碰撞與磨合,老白原先心里“朱鹮把秧苗踩壞了”“有機肥就是比不上化肥,其他地里秧苗長得快”“不能用除草劑,(除草)太費人工了” 等這些觀點逐漸改觀,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項目地種出來的大米確實比用化肥農藥的好吃。

2019年至2020年,“鹮田一分”項目繼續在華陽街村實施。對于老白來說,觀察和保護朱鹮成了種地之外的興趣和愛好。除了費工費力,他也有了新的“煩惱”:朱鹮的數量變多了,知道人不會傷害它,膽子也大多了。

圖片

守護青頭潛鴨的家園

湖北項目中心“守護青頭潛鴨的家園”項目在府河濕地、牛山湖濕地、返灣湖濕地三處重要的青頭潛鴨棲息地組建了4支巡護隊,12名巡護員通過日常巡護作業,排除人為干擾,打擊非法活動。

2020年1月,項目聯合多家合作伙伴開展首次青頭潛鴨全國同步調查,發動全國27家觀鳥組織,315名調查員在全國16個省市的168個地塊內同步調查青頭潛鴨種群情況。調查結果已經過專家評議,將于近期發布。

項目還在府河濕地開展了常態化的青頭潛鴨調查,同時發起了棲息地社區的青頭潛鴨保護宣傳活動。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守護青頭潛鴨的家園”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今年武漢遭遇接連暴雨,府河濕地中的很多水鳥也遭了災,青頭潛鴨巡護員除肩負起防洪護堤的責任外,接連救助濕地水鳥。

7月23日,青頭潛鴨巡護員接到當地養殖戶線索,有五只水鳥被困蝦籠,隨即前往解救并放生。經確認,兩處蝦籠內共解救出5只水鳥,其中一只為青頭潛鴨(動態圖片所示),其余為3只黑水雞幼鳥、1只小??。

圖片

守護東灘護鳥飛

5月開始,華東項目中心“守護東灘護鳥飛”巡衛隊按計劃每周4次到海岸線清理海漂垃圾。5月份參與巡衛人員12人,共撿拾泡沫垃4,354.8 kg、塑料瓶1,350.7 kg、竹子7車、浮球420個、其他類垃圾100kg、鐵桶5個;

圖片

圖:巡衛員們在清理海邊垃圾

6月參與巡衛人員增至16人,巡衛工作恢復到疫情之前。遇雨天不能去海灘撿拾時,巡衛隊員就在海漂垃圾暫存點進行垃圾的壓制處理工作。6月份共撿拾塑料瓶2,886.6kg、泡沫170kg。

圖片

圖:志愿者合影

根據濕地保護管理以及自然教育規劃,項目組制定了完善清潔濕地管理制度,其中包含東灘濕地巡衛員管理辦法條例、巡衛隊員工作手冊、志愿者工作守則和行為準則以及可回收垃圾處理示范點安全須知等系列管理制度。

此外,還搭建基于東灘的自然教育體系,協助保護區進行了普法宣傳工作。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守護東灘護鳥飛”項目執行情況

守護鳥類生存的家園

截至7月17日,內蒙古項目中心“守護鳥類生存的家園”項目組與8戶村民簽訂了40畝流轉土地合同,對流轉的土地種植樹木、花草等,對濕地的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生態補水和污染防治進行綜合治理。

為提高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項目組織幼兒和家長、學生、環保實踐社團和林草局專業人士到石人灣濕地已開展6場自然教育活動。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守護鳥類生存的家園”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自然教育活動中,小朋友們積極當起小小志愿者,大家兩個一組,手拿垃圾袋,撿拾濕地和道路兩邊的垃圾,并向游客宣傳“自覺清理身邊垃圾”的環保理念,以實際行動,為濕地美麗環保做出一份努力。

圖片

守護南精靈

守護南精靈項目由阿拉善SEE珠江項目中心于2019年發起,關注嶺南地區瀕危物種保護及公眾科普宣傳工作。截止2020年6月,已聯合廣東地區多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伙伴開展了中華穿山甲社會公益保護地建設、黃胸鹀越冬地監測、海洋鯨豚監測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教課程等板塊的工作。

其中,珠江中心與西子江生態保育中心在廣東東南部山區開展的中華穿山甲保護地建設項目,目前保護地核心區域58平方公里,周邊潛在棲息地面積近120平方公里。通過對穿山甲洞穴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初步確定抽樣調查區域生活的穿山甲個體為18只以上,可以確定當地存在一個具有自然繁殖恢復潛力的中華穿山甲種群。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拯救“守護南精靈”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2019年12月14-15日,廣東省黃胸鹀越冬地調查聯合行動在廣東省21個地級市同步展開。正式調查開始之前,各地區領隊分別在本地生境符合的地點進行反復斟酌,并提前規劃好了調查路徑。

調查中,總計出動168人次,對既往有發現黃胸鹀或生境符合的84個樣點進行樣線觀測與調查。其中,2019年12月14日早上8點11分,汕頭調查員鄭康華發現第一只黃胸鹀并拍攝下來;之后,汕頭地區陸續又發現5只黃胸鹀。根據多方了解,這是當地鳥友為了保護黃胸鹀,特意請農民幫忙,留一塊稻田不收割,留作黃胸鹀的口糧,然后相應補償農民谷子產量的損失。

圖片

深圳灣濕地保育行動

為了解深圳灣區域的生態的各類問題,深港項目中心“深圳灣濕地保育行動”項目在深圳市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每月定期開展生態監測。截至6月底,共完成昆蟲監測活動8次,記錄相關的監測數據。

結合線上線下的活動方式,定期在紅樹林生態公園開展自然教育導覽活動。同時組織公眾參與開展清除外來物種、社區志愿者培訓、清理海漂垃圾等活動。截至6月底,共計開展41場活動,為6,203名公眾提供了自然科普教育,志愿者服務72次,志愿服務時間216小時。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深圳灣濕地保育行動”項目執行情況

四川“最美巡護員”

四川項目中心2019年舉辦的第一屆“最美巡護員”評選活動,在四川46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1,500名巡護員中征集報名,經過半年的評選考察,最終評選出10名“最美巡護員”、2支“最佳團隊”和20名“優秀巡護員”,為他們頒發數十萬元獎金和數百件巡護裝備。活動引起極大社會反響,也讓更多公眾了解了默默守護的巡護員。

2020年第二屆“四川最美巡護員”評選活動現已拉開帷幕,我們計劃通過半年的時間,在四川166個自然保護區3,000名巡護員中,評選出8名“最美巡護員”和2支“最佳團隊”。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四川“最美巡護員”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尋找最美春天——自然保護區巡護員攝影作品評選活動”頒獎儀式暨2020最美巡護員啟動儀式當天,加設了一堂《巡護員拍攝技巧培訓及“尋找最美春天”攝影作品點評》課,原定30人的小課堂迎來了50人圍觀。

《斑羚》的作者余家華頭發花白,身著迷彩,上臺介紹了這幅作品的背景:我今天70歲了,我工作的單位叫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之友,我在那兒已經工作25年了。每天上山巡護,最大的樂趣就是能拍到野生動物。這是我在野外巡護的路上偶然看到的,它叫斑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我們那兒經常都能看到。我也沒有想過要拍一張特別好的照片,只是想通過這些照片讓大家看到我們那個地方有這些野生動物,希望大家都能愛護它們。

圖:斑羚(余家華作品)

鷸(yù)你同行

2019年12月24日,廣西項目中心“鷸(yù)你同行”項目舉辦山心沙島保護多方研討會,政府各部門、專家學者及各NGO代表就山心沙島現狀、保護策略及未來保護行動計劃進行探討,達成保護共識及專項建議,會議成果由人民日報海外版正式刊出。

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方言讀詩活動,邀請大眾用各地方言朗誦與鳥類相關的古詩詞,帶動不同地區公眾以鄉土表達方式參與自然保護;邀請底棲生物專家劉勐玲老師,開展“北部灣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線上公益講座,加深公眾對北部灣濱海濕地多樣性了解,帶動大眾對濱海生態保護的熱情。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鷸(yù)你同行”項目執行情況

拯救“神話之鳥”

浙江項目中心拯救“神話之鳥”項目先后組織完成象山韭山列島、舟山五峙山列島燕鷗棲息地整理、假鳥更新安裝、監控聲音設備檢修、鼠蛇防治等工作。4名監測員在經過現場培訓和指導后,在象山韭山列島開始駐島監測;定海五峙山列島燕鷗繁殖島于4月24日開始不定期實地觀察監測。

截至2020年6月30日,駐島志愿者在最高峰時記錄到76只中華鳳頭燕鷗成鳥在島嶼周邊活動。中華鳳頭燕鷗混群在5,000多只的大鳳頭燕鷗群里繁殖,至今已成功孵出16只雛鳥。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拯救“神話之鳥”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7月,順利出殼的大鳳頭燕鷗和中華鳳頭燕鷗的寶寶們都已經慢慢長大,此刻的燕鷗繁殖區,成年的燕鷗們繼續為今年的繁殖季忙碌著,有努力尋找配偶的、有努力孵蛋的、更多是在努力捕魚喂小寶寶的。

鳳頭燕鷗寶寶們除了努力吃吃睡睡以外,就是邁著蹣跚的小短腿四處散步,已經滿月的寶寶們則撲棱著小翅膀,開始學習御風飛行的本領。燕鷗寶寶們的成長過程充滿驚喜和挑戰。

圖片

03

氣候變化與商業可持續

衛藍俠

2019年到2020年6月,衛藍俠支持的環境數據庫累計上線環境數據超18億條,包含7個國家部委機關司局數據,囊括十二個種類,覆蓋全國所有省份、地級市和區縣。這些數據觸達政務、公眾應用(高德地圖)、市場應用(啟信寶)及學術研究支持等多個領域。

帶動公眾關注水體保護,在地衛藍俠伙伴和志愿者共認領了167條河段,501個觀測點,2019年以來累計帶動超10萬人關注河流保護。

提起8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同時共提交了包括《長江保護法》、《能源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在內的14份立法、修法意見及建議,并得到了立法機關的積極回復。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衛藍俠”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60后”遷哥是個土生土長的益陽人,也是衛藍俠項目伙伴綠色瀟湘的志愿者。自2015年發現龍山港斷面持續銻超標,造成當地種植的蔬菜大面積枯萎后,跟蹤調查資江銻污染就成了他和他的伙伴們最重要的工作。2016年10月,遷哥和4個伙伴發現了益陽市華昌銻業老廠區河邊的暗排口,順藤摸瓜發現造成龍山港斷面持續銻超標元兇。

此后遷哥將現場提取到的監測樣本,送交廣州檢測機構提供化驗,并將現場拍到的視頻、照片等素材進行公開和舉報,經媒體曝光后,引起了當地環保分局的重視,并采取了相關整治措施。經過3年多的持續跟蹤和推動,2019年5月13日,華昌銻業廢渣治理已基本完工,完成9萬立方米的填埋場建設以及1萬平方米的封場綠化,原位修復4萬立方米污染土壤。

圖片

綠色供應鏈

2019年度至今,不綠色不采購項目按照計劃推行了新的采購方案、更新白名單、擴充聯盟、開展培訓和調研,舉辦國際活動增強項目影響力。

白名單經過2019年6月和9月的兩次更新,各品類供應商企業達到3,669家,環境合規化備選白名單增至1,112家。發布3個品類首批白名單和綠色采購方案,其中石材清潔生產27家、水性涂料APEO控制24家、保溫材料HBCD阻燃劑有害控制10家。

2019年與中城聯盟第九批聯合采購深度合作,在中標的160家供應商企業中,共推動了146家供應商進入到環境合規的白名單中,實現51億綠色采購額。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綠色供應鏈”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2019年,綠鏈行動與中城聯采深度合作,在五個品類上將綠鏈標準與聯采標準對接,對綠鏈行動各品類方案進行了培訓和實踐經驗分享,共培訓了約200余位房地產企業代表及采購經理人。最終推進41個品類,160家供應商達到環境合規化標準,實現51億元綠色采購額。

本次結合是綠鏈行動首次大規模的將白名單標準進行實際應用,不僅擴大項目的影響力,也為今后推動標準應用開辟了可行的新途徑,為促進行業綠色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圖片

04

環保公益行業發展

勁草同行

2020年度項目針對17家候選伙伴開展戰略診斷咨詢評估,同時,項目組建候選伙伴觀察團,通過線上交流會對17家候選伙伴開展深度觀察,綜合了解候選伙伴核心業務、核心團隊和資源情況等,為勁草終評提供觀察團建議。

2020年3月-6月完成23家資助期伙伴的年度總結和升級工作,導師和伙伴共同明確2020年度導師輔導核心工作,以及伙伴本年度發展突破重點,為新一年導師輔導奠定好的共識基礎。

2020年上半年,勁草新增6位導師,總數量增加至153位,導師共計投入1,339小時貢獻伙伴成長。

2019年1月-2020年6月,勁草嘉年華完成全國17場活動的落地實施,線上線下鏈接關注公眾達3,000萬;勁草嘉年華校園行完成福建省4市171所小學180場校園活動的落地,直接參與課程及間接參觀攝影展的在校師生共計約20萬人。勁草嘉年華項目榮獲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主辦的2020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0年十佳公眾參與案例”。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勁草同行”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鳥獸蟲木是一家致力于開展自然教育、推動生態保育的公益組織。

2016年,鳥獸蟲木加入勁草,在勁草導師李虹瑤、張敏、李振鋒等輔導下,冷靜地審視機構發展中的問題,學習了解“業務梳理”、“客戶畫像”等商業概念,開始機構大數據的建設,聚焦核心業務,優化課程,更系統化地為公眾提供優秀的自然教育活動。

2019年3月,鳥獸蟲木從勁草“畢業”,團隊由8人增加到14人,機構年度資金量由245萬增加到508萬。在行業發展上,鳥獸蟲木亦更好地承擔起行業引領者的角色,參與組織全國自然教育論壇,推動成立華南地區自然教育網絡,帶動欣欣向榮的自然教育行業更健康地發展。

圖片

創綠家

2019年,創綠家在各地組織了21場現場評審會,90名企業家會員及32名公益資助顧問組成跨界評審團,累計貢獻志愿者服務時長681小時,共同選出66家初創期民間環保機構成為創綠家伙伴,審批資助資金總計553.7萬元。

2020年創綠家共收到218支團隊的有效申請,遍布30個省份和地區。經過一個半月的合規調查,最終確定106支團隊通過2020年創綠家的合規審核,進入現場評審環節。目前,全國各地的現場評審活動正有序展開。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創綠家”項目執行情況

項目故事

馮軍原先就職于江蘇省南通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2013年單位承辦了一期鳥類生境夏令營活動,涉及勺嘴鷸等瀕危鳥類,他逐漸萌生了開展以水鳥保育為主題的美育活動的想法。隨后馮軍和伙伴們成立了小勺子自然美育工作站,希望激發更多的人關注勺嘴鷸,關注水鳥,關注沿海濕地,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

2019年,小勺子自然美育工作站拿到創綠家的資助,原先計劃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組織“自然美育導師培訓工作坊”、東縣首屆濕地主題師生博物繪畫網絡展等活動。

2020年1月13日,以如東沿海水鳥保護自然美育實踐為基礎申報的課題通過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立項,相繼給江蘇、上海、浙江十多家勺嘴鷸教室命名并開展自然美育活動。工作站得到了政府環保部門的關注和認可,近期提出并發起“勺嘴鷸計劃”,將面向廣大在校師生以中國東部沿海水鳥保護為主題持續開展美育活動。

圖片

圖片

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環保公募基金會,北京市企業家環?;饡诰o鑼密鼓地籌備2020年 “ 騰訊99公益日 ”,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一起留住碧水藍天。

99公益日 ,不見不散!

圖片

閱讀 17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