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變項目研究系列9 | 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治理與韌性建設經驗——以宣明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返青社區項目
氣變項目研究系列9 | 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治理與韌性建設經驗——以宣明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返青社區項目為例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是適應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社會力量憑借其靈活機動性、技能豐富性、動員社會性等優勢,在專業技能、物資資源、組織機制等方面具有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的天然優勢,逐漸成為我國預防災害風險和應對突發事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基于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老牛基金會與壹基金共同發起“氣候變化背景下自然災害應對策略研究與實踐”項目(簡稱“氣變項目”),通過與中國農科院環發所、北師大風創中心合作,探索研究社會組織適應氣候變化的自然災害應對策略;通過實施“安全家園·老牛生命學堂”項目,開展河南受災社區防災減災與應急能力建設。
本項目研究成果將分為以下幾個模塊陸續分享:
● 回顧河南特大暴雨災害中社會力量應對過程及其創新舉措
● 國際社會組織適應氣候變化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的有效經驗
- 以紐約市為例
- 以荷蘭鹿特丹市為例
- 以倫敦為例
● 氣候變化下社會力量有效參與災害響應與韌性建設路徑
- 適應氣候變化的城市洪水災害應對策略--路徑解析
- 社會力量參與氣候變化下災害風險治理--鄭州“7·20”暴雨災害中社會力量應對回顧
- 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治理與韌性建設經驗--以IFRC應對乍得洪水災害為例
- 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治理與韌性建設經驗--以宣明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返青社區項目為例
注:已分享的研究成果文章可點擊標題或本文末尾“往期推薦”查看。
社區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單位,在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風險挑戰時,社區層面的氣候適應尤為重要。環境恢復能夠從直接或間接途徑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它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所引發的暴雨、高溫等問題的適應性對策。因此,本篇主要以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通過建設“返青社區(Regreening Communities,RGC)”指導社區參與環境恢復的行動為案例,分享國際社會組織適應氣候變化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的有效經驗,以供參考。
一、案例背景
環境景觀退化是由不可持續的土地管理實踐和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當景觀退化時,社區無法獲得充足的食物、水源以及森林等能源,也無法維持可持續的生計,因此也更容易引發與氣候有關的災害,如洪水、干旱和山體滑坡,造成了更加脆弱的社區。返青社區(Regreening Communities,RGC)的建設將確保社區居民有機會獲得所需的自然資源,以建立繁榮、可持續的生計與未來。
知識補給Tips:
“環境景觀退化”是指環境中的自然景觀或人工景觀逐漸被破壞、衰退,失去原有的美學價值與自然生態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情況:
①自然景觀退化:由于過度采伐、水污染、土地退化等原因導致的森林、湖泊、河流等被破壞。
②城市景觀退化:由于城市化、建筑開發、污染等原因導致的城市公園、花園、街道等景觀受到破壞或失去原有的美觀和功能。
③農田景觀退化:由于土壤質量下降、水污染、農藥過度使用等導致農田景觀退化,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④海洋景觀退化:由于過度捕撈、海洋污染、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導致的海洋中珊瑚礁、海洋生態系統等受到破壞。
環境景觀退化對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福祉都有負面影響,因此保護和恢復環境景觀是重要的環境保護任務之一。
返青社區是一個由包容性社區主導的環境恢復項目。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社區生計的基礎,特別是在農村、農場、沿海和牧區。這種模式為社區提供了積極恢復和保護其自然景觀的機會,以確保為后世提供一個更具氣候適應性的環境和可持續的自然資源;為推動經濟建設、WASH(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和減少災害風險的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1-返青社區項目模式的行動路徑(資料來源:World Vision)
二、行動回顧
1、項目目標與行動框架
返青社區旨在激發個人和集體行動來恢復和保護環境,改善家庭與社區韌性能力,加強生計并建立社區抵御氣候變化和其他沖擊及災害影響的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核心目標:
● 通過改善土壤、水、植被和生物多樣性的狀況,使環境更能抵御與氣候有關的沖擊和災害;
● 支持或建立能夠滿足社區需求的包容性社區結構,加強社區與環境的聯系,促進利益共享,加強個人、家庭和社區的社會韌性;
● 推廣行之有效的地方性措施,倡導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務,可持續地改善當地作物、牲畜、森林、水產品或海產品的生產,促進市場貿易的繁榮。
圖2-返青社區項目核心目標(資料來源:World Vision)
2、項目原則
基于項目范圍、設計和實施三個關鍵維度,返青社區項目的實施需要遵守以下九項基本原則:
圖3-項目原則(資料來源:World Vision)
3、項目邏輯
返青社區項目主要面向因土地或海洋景觀退化而遭受負面影響的農村社區,或那些希望防止環境發生退化的社區。這些社區經常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和高度貧困,并且容易受到與氣候相關的沖擊、壓力和災害的影響。
返青社區直接與社區代表、當地政府、社會組織以及農業、環境或林業部門等主要利益相關者合作。建立景觀恢復委員會,制定優先事項,使用地方性知識、體驗式學習(通過交流訪問)、示范點以及持續的支持和指導,在社區中積累知識、技能和能力。最終通過這種參與式方法有效地轉變社區韌性發展的觀念與實踐路徑。
圖4-返青社區項目邏輯框架(資料來源:World Vision)
知識補給Tips:
“地方性知識”是指與特定區域內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經濟文化、社會習俗、歷史事件、傳統技藝等密切相關的知識,通常是由當地的居民、社區等所創造和傳承的,它反映了特定地區的獨特特征。
地方性知識在地方社區的日常生活、社會交往、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有助于維護和傳承地方的文化傳統,還能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促進社區的凝聚力。
4、項目選點
宣明會通過3種方法來確定返青社區項目的景觀覆蓋區域:基于流域的確定方法;基于行政邊界的確定方法(例如,村莊或地方政府區域);基于自然社區的確定方法(例如,當地森林區域或城市綠地)。
● 基于流域(Watershed)的確定方法:以流域或水文定義的地理區域(也稱為水文單元)來定義景觀區域。流域可以有不同的大小、規模。大型流域由幾個較小的水文單元(子流域)組成。通常,流域邊界會忽略行政邊界。
● 基于行政邊界(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的確定方法:行政邊界用于定義恢復區域。這種劃定可能包括一個或多個流域,甚至包括斷開的子流域。行政邊界可以以地方單位為基礎,如市、縣等。對于一個小規模的項目,也可以是一個行政單位的一個子部分,如工會委員會、村莊集群等。行政地圖可以幫助劃定邊界。根據行政邊界確定景觀恢復區域的方法更為實用,更加便于地方政府提供平臺推動社區參與。
● 基于自然社區(Community)的確定方法:界定“社區”范圍應特別謹慎,確保所有在特定領域擁有傳統習慣的群體都參與其中,關于景觀區域選擇的最終將由相關的地方政府批準。
圖5-返青社區項目社區居民參與景觀地圖繪制(資料來源:World Vision)
5、項目舉措
返青社區允許社區差異化選擇各社區的優先事項、首選的恢復技術以及實施景觀恢復計劃的期望方式。返青社區是一個適應性很強的項目模型,它遵循以下基本方法步驟:
● 社區咨詢和景觀繪圖——確定環境退化發生的地點及其對社區的影響。包括由于土壤貧瘠導致的作物產量低等問題。此外,此步驟還確定了項目相關的積極因素(如現有的社區環保組織)或阻礙因素(如非法伐木)。
● 支持或建立社區景觀恢復小組,或者可以支持正在嘗試開展這項工作的現有社區組織。組織成員應盡可能能夠代表所有社區成員的利益。
● 制定景觀恢復計劃和優先事項(表1)。這一步驟應該與更廣泛的社區居民共同討論以保障后續計劃實施。
● 實施并持續改進景觀恢復計劃
- 推廣行之有效的地方性做法——包括支持社區團體和個人在社區內提供培訓和恢復計劃。
- 倡導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務——如推動農業相關機構提供氣候變化適應培訓等公益服務。這一步可以在地方、縣或國家層面完成。
- 通過項目手冊(如Farmer Managed Natural Regeneration手冊)等工具為社區伙伴提供能力建設。
● 監測景觀變化、分享有效經驗——不斷根據社區需求和環境變化修改計劃,并與周邊社區一起討論和分享實踐經驗。
圖6-返青社區項目實施步驟(資料來源:World Vision)
6、項目監測、評估與學習
返青社區在項目和社區層面進行監測、評估和學習活動(Monitoring, Evaluation and Learning,以下簡稱:MEL)(表2)。返青社區項目監測和評估的一個特點是需要使用GPS、GIS或免費在線工具(如Google Earth)繪制景觀恢復項目位置地圖。返青社區項目地圖對于計算重新綠化的土地面積、識別可能影響社區的區域或過程,以及使用衛星圖像分析等遙感技術查看景觀隨時間發生的變化等信息的獲取非常重要。
在社區層面,MEL過程將成為返青計劃的一部分。社區將制定自己的指標框架——返青指數(社區監測其景觀/海景變化的框架),以評估陸地或海洋景觀狀況及恢復工作績效。主要包括六個領域的變化:土壤、植被、生物多樣性、水、空氣和陸地/海洋景觀。返青指數與社區制定的返青計劃保持一致,社區可以根據期望目標調整替換指標。
對可觀察的非技術指標(如樹木數量、生物多樣性等)的監測,由社區提供景觀狀況的評估信息。通過對這些變化的監測和評估,社區代表及其利益相關者將通過了解環境如何與他們的生活相互作用,建立更牢固的聯系。
圖7-返青指數(資料來源:World Vision)
實踐案例:為了應對干旱地區自然景觀退化的挑戰,“埃塞俄比亞干旱地區發展方案(the Drylands Development Programme in Ethiopia)”于2013-2019年在29個流域采用了基于區域背景實際的綜合景觀恢復。
該方案采取了三種相關關聯的恢復措施:土壤侵蝕控制、儲存雨水以及禁止在保護區養殖牲畜和采伐木材。同時,該方案也幫助每家每戶都挖了一個4米×4米的池塘來節約用水,在社區建造了石頭和溝壕堤壩以減緩水流,并建造了連續的多個池塘來儲存水。
左起:①社區成員沿等高線在山坡建造石堤;②在石堤上方開挖溝壕(1-1.5米深),以收集雨水;③溝壕在雨季將水“儲存”在土壤中,提高地下水位,以便在旱季進行灌溉(資料來源: https://fmnrhub.com.au/abreha-atsbeha-a-community-restores-a-landscape/)
該行動使得地下水儲存充沛,生物多樣性增加,農業生產力提高,市場貿易更繁榮,家庭儲蓄和收入增長,社區對未來更有信心,重振了這些地區的農村經濟。每年饑餓的月份數從3.4(2014年)減少到1.6個月(2018年)。在此期間,家庭平均收入翻了一番多,從470美元增加到1080美元。
資料來源:World Vision. Regreening Communities Overview. 2023
三、經驗總結
1、社區主導提高了項目可持續性
返青社區項目以社區主導,與公益慈善機構、社區組織等利益相關者合作,通過支持社區制定符合社區自身實際需求的景觀恢復計劃,包括社區自身的優先事項和首選措施,從而恢復土地、保護森林和提高農業產量。景觀環境的恢復為社區居民的生計發展和健康狀況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為其他社區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支持,促進了社區與政府、公益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的關系更為融洽,提高社區的自主性,促進社區居民考慮在宣明會退出后的項目可持續問題。
2、項目包容性與可擴展性推動了目標實現
返青社區項目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始終考慮到社區的包容性,盡可能倡導社區成員的廣泛參與,包括婦女、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障人士等,以確保項目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和利益。同時該項目采用了一種可擴展的方法,在不同的地理和社會環境中實施,讓社區成員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技術,以達到恢復土地和提高農業產量的目的。也就意味著社區對氣候變化的韌性更強;社會關系也在景觀恢復計劃實施過程中得到改善,增強的社會凝聚力將有助于提高家庭和社區韌性。
3、運用地方性知識降低了項目實施成本
返青社區項目通過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技術,可以在不需要大量投資的情況下實施。降低了項目成本的同時還提高了項目效率,也為貧困社區提供了改善生計的機會,還保護了環境和生態系統。此外,返青社區項目每年還通過對社區景觀狀況的監測、評估獲得“返青指數”等信息,為當地政府提供更新的信息和更好的服務,如農業相關機構能夠根據監測評估結果,提供環境恢復和氣候變化適應實踐方面的培訓和支持。
氣候變化是增加易受災害影響的主要驅動因素,影響了人們的生計和社區發展。景觀環境恢復的好處遠遠不止于簡單地恢復受損的生態系統;它能夠帶來廣泛的積極社會、經濟和環境成果,從而建立抵御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以確保社區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END-
本篇以“返青社區”建設為例,希望能夠發掘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的創新舉措,推動全社會氣候適應能力建設。
主要參考資料:
[1].World Vision. Regreening Communities Overview. https://www.wvi.org/publications/report/climate-change/regreening-communities-overview
[2].World Vision. Regreening Communities Project Model. https://www.wvi.org/publications/report/climate-change/regreening-communities-project-model
[3].World Vision. Project Model Handbook: Regreening Communities. https://www.wvi.org/publications/field-guide/climate-change/project-model-handbook-regreening-communities
[4].叢源勃.澎湃新聞. 再生農業:恢復土壤,助力碳中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311656
[5].FMNR. Abreha Atsbeha: a community restores a landscape. https://fmnrhub.com.au/abreha-atsbeha-a-community-restores-a-landscape/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