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豹天蠶蛾的生物學實驗

昨夜為編發一個火星合月的小視頻睡得較晚。剛要入睡,敏感的耳朵在寂靜的凌晨1點,聽到客廳有老鼠活動的聲響——4月份是有過老鼠在我家鬧騰的記錄,我懷疑胡漢山又回來了?非起來弄個明白不可——原來,是我的蠶寶寶羽化啦!競有三只,其中一只在不停地拍打著它那嬌嫩的翅膀——
話說這個夏天對幺蛾子有了一點癡迷,上山拍了不少物種數字標本。其中有個夜晚,檢回了一只大黃豹天蠶蛾,裝在一個小塑料盒子里,放在車子的后備箱帶回了家。本想第二天再拍點細節,卻給忘了。當第三天早晨再想起,那家伙竟在車里搞起生產來了,一共生下113顆卵,于是,就有了開頭的夜半動靜和后邊的科學實驗。
平時雖熱衷于動物數字標本的記錄,但蛾卵還沒有關注過。當我把這些蛾卵的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里, 引起了一位外地科學老師的興趣,問我可分幾卵無,我很快給快遞去50顆。在這位老師的影響和指導下,我即開始了這頭一回的大黃豹天蠶蛾(Loepa mirandula)的生物學實驗。
先是造窩。在大自然里,萬物都有自己生存的適宜環境和生存空間,有的很挑剔,有的很隨便,有的很復雜,有的很簡陋。而昆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絕大多昆蟲是靠“數量”傳宗接代的。找一個什么樣的地方適宜蛾卵發育生長?老師告訴我,有個盒子,紙質或塑料的都行,讓蛾卵在里頭呆著,七八天就會孵化。果然,就這么簡單。
二是喂食。食物是生命之源。老師告訴我,鱗翅目昆蟲絕大多數是植食性的。大黃豹天蠶蛾幼蟲4眠5齡,寄主是葡萄科植物,其中最常見易找的是葡萄科烏蘞莓屬的草質藤本植物,通常居民小區里的草地上墻腳邊隨處可見。我很快在自家小區一墻角找到幾小株——也是僅有的幾株,是剛生長出嫩枝嫩葉只有十幾二十厘米長的那種。在頭幾周,幼蟲1-3齡時還勉強能供給,但到了4-5齡時,胃口大開食量大增,我只好到別的小區去采集了。期間,我也疑問,天天吃一種食物是不是會吃膩了或營養不均衡?但又不敢貿然給它們換口味,就讓它們從孵化到結繭這一段成長過程一直享用著這美味可口的烏蘞莓。
三是冬眠。鱗翅目昆蟲為全變態,完成一個生活史通常1-2個月,其中蛾類大多一年發生多代,多以蛹越冬。當大黃豹天蠶蛾完成結繭成蛹后,本以為就進入冬眠,靜待它來年春暖羽化就是。天有不測氣溫,沒有料到近日北方冷空氣作怪,南方氣溫一天比一天高,最高氣溫有過31攝氏度,儼然小陽秋的作派。蛹里的生命個個蠢蠢欲動,急切破繭而出。無獨有偶,在我發布大黃豹天蠶蛾羽化消息的同時,得知它遠在杭州的同胞也心有靈犀地在當晚破繭出世,這真是生命的奇跡!
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通過這個實驗,我也算是見證了一代大黃豹天蠶蛾的生活史。在這個星球上,萬物,包括人類,生命的奇跡時刻都在發生,又瞬息隱入塵埃。昨夜,我還在為月亮與火星的短暫相遇浮想聯翩;今天,我端詳著這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教我如何不記錄一下?!(2022年11月12日一稿,2023年1月18二稿)

▲9月18日早晨拍攝的卵片,卵殼上有鱗毛保護,防止其他天敵昆蟲的取食或寄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