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提到全球森林治理,我們需要關注什么

媒體:原創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會   專業號:世界自然基金會 2023-11-22 13:02:00

關于森林的承諾

11月15日,中美兩國發表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其中,關于森林,雙方承諾:

進一步努力,以到2030年停止和扭轉森林減少,包括通過規管和政策手段全面落實并有效執行各自禁止非法進口的法律。雙方計劃包括在工作組下討論交流如何增進努力,以加強這一承諾的落實。

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為恢復曾經失去的森林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這一過程充滿了得與失,眾多關注點和熱點問題浮現,森林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眾多目標仍然面臨挑戰,人類在適應全球變化的道路上步履蹣跚,負重前行。

1.人口和森林的關系更加糾結

過去十年間,地球人口迅速增長,對食物、燃料和纖維需求的增加,引發了全球森林的巨大變化。

其中,熱帶原始林持續減少,砍伐后恢復的次生林成為熱帶景觀的顯著特征,轉換后的農林業綜合用地,維持著全球近3億人口的基本生計。人工造林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人工林的面積占到世界森林總面積的7%,并滿足了全球30%以上的工業用材需求。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城市森林綠色基礎設施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于天然林和人工林界限的激烈爭論,導致了人工林關于種植林和其他人工林(如,近自然人工林)的分異(FAO,2021)。森林與人類發展之間的關系從未像今天這樣糾纏不清。

圖1 森林與人類發展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M.Edliadi, CIFOR)

2.信息技術讓森林動態更加透明可知

遙感技術和云計算的應用使獲取森林地理空間數據成本大幅降低,無人機、手機和無線傳感器網絡使森林定位、信息傳輸變得更加便捷,配備激光雷達和高分辨率傳感器的衛星還可以克服云層覆蓋的限制,實現生物量、森林結構等快速制圖,揭示森林狀態和健康的變化。

技術和裝備的進步,使大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了解森林動態。例如,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基于遙感監測等,每5年發布全球森林資源評價報告;全球森林觀察網絡(GFW)支持動態、易于理解的森林地圖和圖表免費在線訪問;印度每年基于地面采樣和遙感監測發布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報告;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建立的“林草感知系統”以動態可視的方式展示全國森林資源的變化。

3.熱帶原始森林損毀的速度不減

聯合國糧農組織把毀林定義為“森林被轉化為其它土地用途”。當前森林覆蓋了地球陸地表面的大約三分之一(FRI,2021),而歷史上,該比例曾達三分之二。

基于全球社會做出的努力,2015-2020年間,每年毀林面積從5年前的約1,200萬公頃下降到當今的約1,000萬公頃。自1990年以來,全球毀林面積達4.2億公頃,這特別包括了對人類生計、碳儲存和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熱帶原始林。監測結果表明,2016、2017 和2018三個年份是本世紀原始林毀林面積最大的,主要與農業、采礦、木材開采等不可持續實踐的擴張有關。迄今,全球7%的熱帶原始林面積已經喪失,其中在2022年損失410萬公頃,相當于每分鐘消失11個足球場大小的熱帶原始林(WRI,2023)。

圖2 本世紀前15年內全球森林覆蓋喪失驅動因素(IPCC,2022)

4.氣候變化對森林造成破壞

森林吸收地球每年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維持了地球穩定的降雨模式,并緩和了極端氣溫。氣候變化對全球生態系統產生了深遠影響。本世紀以來,森林作為氣候變化的“緩沖器”和“守護者”,正在因負擔過重而遭受損失,其中之一就是由氣候變化引發的森林火災的增加。這一現象在南美、東南亞等地的退化熱帶林以及溫帶和北方森林中尤為顯著。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來自西太平洋沿岸山麓的森林火災在過去幾年中呈現前所未有的頻率和強度。

其次,溫暖干燥的環境不僅僅引發了林火問題,還造成了一系列有害生物的猖獗。以松甲蟲為例,在北美,大片森林受到了這些有害生物的威脅,而應對這一挑戰變得異常困難。這些生物對樹木造成直接危害,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

此外,干旱現象也使得中歐地區的部分森林面臨死亡威脅;海平面上升正在威脅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生長,導致澳大利亞等干旱沿海地區、加勒比海、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河流沿岸地區水力下降,致使生物多樣性受損。

5.國際森林承諾多但行動少

為應對普遍存在的毀林和土地退化問題,各國和非政府組織于 2011年聯合制訂《波恩挑戰》,提出到2020年恢復農場、森林和牧場的目標。之后簽署《紐約森林宣言》的110位國家領導人承諾,在2030年前停止毀林并投入192億美元用于保護和修復森林。其結果,針對2014至2018年間世界失去的1.2億公頃森林,根據各國自行報告的數據,只有約3,000萬公頃的土地得以恢復。2021年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計劃》森林保護發展目標的實現面臨巨大壓力。

6.中國如何進一步提高對全球森林的貢獻

一直以來,中國在推進森林可持續管理,促進全球特別是“一帶一路”地區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

2022年6年,中國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建立全球森林可持續管理網絡,旨在推動全球森林可持續管理,推進全球發展倡議,服務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WWF全球森林負責人弗蘭·普萊斯(Fran Price)在今年10月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也表示,“中國在再造林和保護天然林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去年提出的建立全球森林可持續管理網絡的提議,中國所采取的這些措施,是遏制全球毀林的重要步驟。“

然而,中國仍是具有毀林風險商品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包括大豆、棕櫚油、橡膠等。在被問及中國應如何進一步提高對全球森林的貢獻時,普萊斯建議,“沒有中國的幫助和努力,是無法成功解決毀林問題的,這包括完善政策和法規、加強企業承諾和行動、提升消費者意識、促進行為改變,以及國際合作等。”

同時,金融體系還應在遏制全球毀林方面發揮更具影響力的作用。金融機構可通過更明確的政策和激勵措施,激勵和獎勵那些對環境負責的參與者,從而有效遏制全球毀林問題,并推動全球范圍內的生態系統平衡和資源可持續發展。

7.涉林農產品認證促進森林保護和發展

本世紀以來,為避免毀林和促進森林可持續發展,涉及林業農產品的認證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普及。例如,全球多方利益相關者倡議,包括聯合國《紐約森林宣言》及 《消費品論壇(CGF)》和《熱帶森林聯盟(TFA)》等,都提出了消除農業供應鏈中毀林現象的堅定承諾。實際上,這意味著將涉林農產品劃分為“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兩個類別。目前,相關承諾兌現局限于高端消費者市場,對傳統同質化農產品市場構成挑戰。“不毀林的農產品”企業品牌效應明顯,農產品企業要承擔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環境道德等企業社會責任的情況蔚然成風。

8.森林多功能經營引發生態價值實現新實踐

本世紀以來,關于森林生態系統的經營利用發生了一項重要變革,即森林生產方式逐漸向“多功能經營”和“多效益管理”轉變。這標志著人們不再僅僅關注單一生產目標,如木材產量,而更加強調綜合性的管理,以兼顧多種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根據FAO的監測數據,全球大約30%(約11.5億公頃)的森林主要用于生產木質林和非木質林產品。該面積多年來保持穩定,但7.49億公頃被指定用于包括生產目的在內的“多用途森林”,1.86億公頃的森林用于包括游憩、旅游、教育研究以及文化和精神場所保護等社會服務目標。自2010年以來,用于社會服務的森林面積以每年18.6萬公頃的速度增加。由于森林在美學、生物多樣性、固碳釋氧、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服務價值常以無償或遠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存在“難度量、難交易、難變現”的稟賦特性,針對森林多功能經營引發了的森林生態服務生產價值實現路徑不明晰等問題,研究和政策創新正在致力于打破這種局面。

9.本地森林居民的作用受到關注

占世界人口5%的土著社區人口占據全球50%的土地面積,管理著世界80%的生物多樣性和至少17%的森林碳儲存量。本地森林居民一般是偏遠地區森林環境的堅定捍衛者,更易受到森林資源掠奪者和違法行為的傷害。

聯合國森林論壇(UNFF)專門強調了土著森林居民在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醫學、文化方面的獨特貢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特別報告指出,土著民在應對生態系統退化和氣候危機方面必須發揮核心作用,沒有土著森林居民的參與,全球森林保護和氣候議程難以取得根本性進展。

森林植被是地球宜居性的主要保障條件,而全球森林治理正在經歷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最艱難的轉型期。氣候變化已經改變了地球上的生命,若再不做出改變,到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物種面臨可能滅絕的威脅。我們期待強化法制、技術、組織協同和個人行動,讓人類能更早走出森林治理遲滯的荒野。

參考資料:

(1) Gross E,Jayasinghe N.,Brooks A.,Polet G.,Wadhwa R.和 Hilderink-Koopmans F. (2021) A future for all:The need for Human-Wildlife Coexistence (WWF, Gland, Switzerland;

(2) 10 Big Changes for Forests Over the Last Decade. 2020. By WRI Forest Experts. https://www.wri.org/insights/10-big-changes-forests-over-last-decade;

(3)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20 (FRA 2020). FAO. 2021;

(4) What role do indigenous people and forests have in a sustainable future?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blog/2015/05/what-role-do-indigenous-people-and-forests-have-in-a-sustainable-future/;

(5)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Working Group II Contribution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https://www.ipcc.ch/report/sixth-assessment-report-working-group-ii/

閱讀 22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