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丨我國加快構建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
今天是第十一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全球主題是“連接人與地球:探索野生動植物保護中的數字創新”,我國的主題是“構建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旨在提高人們對數字技術助力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認識。
我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通過構建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為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智慧化、數字化監測系統、遠紅外相機、大數據+物聯網、物種AI識別等數字高科技手段的應用,有效強化了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所列物種進出口的規范化管理,提升了野生動植物日常巡護及監測保護工作的效率,阻擊了互聯網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拉近了公眾與野生動植物的距離,推進了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的不斷建設和完善,珍稀瀕危物種數量實現穩中有升。大熊貓野外種群總量從20世紀80年代約1100只增長到近1900只。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從40年前僅存2群、不到10只,增長到現在的6群、37只。朱鹮由發現之初的7只增加到萬余只。亞洲象野外種群從150余頭增加到300多頭。高原精靈藏羚羊野外種群由20世紀90年代末的6萬—7萬只恢復到30多萬只。野生攀枝花蘇鐵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23.4萬株增加到目前的38.5萬株,成為歐亞大陸自然分布緯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株數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蘇鐵群落。同時,持續開展德保蘇鐵、杏黃兜蘭、報春苣苔、豬血木等206種瀕危植物的野外回歸工作,對華蓋木、云南藍果樹等多個物種實現了回歸后的管護與監測。華蓋木從6株增加到1.5萬多株。被發現時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目前已野外回歸4000余株。被發現時僅存1株的普陀鵝耳櫪,目前已培育人工苗數萬株,野外回歸4000余株。
下一步,我國將繼續推動建立以科學技術為主導,以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為支撐,以本底數據、生境數據、保護數據為核心的元數據集成,建立全過程、一體化的智慧保護體系。
來源:
原創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