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市民撿到瀏陽河邊"國寶"中華鱘? 原來是史氏鱘
媒體:華聲在線 作者:內詳
專業號:史氏鱘
2021-10-30 20:08:37
▲中華鱘
史氏鱘
康先生撿到的這條史氏鱘與中華鱘外形相似但鱗片、板骨等略有不同。
記者 田超 攝
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7月12日訊 尖尖的魚頭,嘴巴藏在頭部下,魚背上還有板骨……10日晚上,家住開福區第一灣小區的康先生到瀏陽河邊散步,在岸邊的淺灘上發現了一條死魚。他發覺,這條魚與國家珍稀保護動物中華鱘很相似,便特意將魚帶來本報,希望聯系專家鑒定。這條魚會是中華鱘嗎?
“魚長約30厘米,頭部尖尖的,魚頭下還有一個洞,正是魚嘴。而魚身呈青灰色,腹部是白色。”康先生曾在電視上見過介紹中華鱘這種瀕危動物,他覺得這很可能就是一條中華鱘!
康先生還告訴記者,在他準備離開河岸的時候,“幾條和我撿到的死魚一樣的魚,不時從河中躍起又落下。”
經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教授鄧學建仔細辨認,康先生撿到的是一條史氏鱘。“史氏鱘與中華鱘在外形上很相似,但兩者在鱗片的數量、大小,以及背部板骨的形狀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別。”
鄧學建告訴記者,中華鱘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不可販賣、打撈。“瀏陽河中出現中華鱘的幾率非常小,但在湘江中曾發現過中華鱘。”
“史氏鱘是一種由人工飼養,用于食用的魚類。”鄧學建介紹,各大餐館里供客人食用的鱘魚,就是史氏鱘。
■見習記者 潘顯璇
實習生 曾思宇 劉璐
閱讀
69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