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學界與實務界智慧,生態環境法典污染防治編重大問題研討會舉辦
《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污染防治編重大問題研討會近日在廈門舉辦。會議深入探討了污染防治編的編纂思路、內在邏輯、制度創新等關鍵問題,并就多項重要議題展開充分討論。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華僑大學法學院、華僑大學教育立法研究基地、華僑大學地方法治研究中心承辦,西北大學法學院協辦,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支持。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呂忠梅致辭表示,“一部生態環境法典,半部污染防治編”,凸顯其編纂任務的艱巨性。她指出,生態環境法典審議通過后,將廢止多部單行法,要求污染防治編必須解決更廣泛、更深層的問題,期待本次研討會貢獻關鍵智慧。
華僑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吳劍平則展望了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對法學研究、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帶來的深刻變革,希望華僑大學法學院的生態環境法治研究團隊,進一步深度參與法典編纂研究工作,把握機遇、勇于擔當,傳播生態文明法治聲音。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振剛介紹了公益組織在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開展的工作,并表示作為連接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的橋梁,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愿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支持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工作。
泉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徐華,福建省委政法委委務會議成員、福建省法學會專職副會長林良灌,福建省律師協會會長于寧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華僑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劉超主持開幕式。
研討會分為主旨報告、專題報告及四個專題研討環節。
呂忠梅在主旨報告中介紹了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最新進展與重點問題。針對污染防治編中備受關注的重大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汪勁,生態環境部首席法律顧問、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別濤,福建省人大法制委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吳黎靜分別作專題報告。
四個專題研討環節分別圍繞污染防治編的內在邏輯與編纂思路、重要制度與創新制度、分編評析與完善建議、法律責任的制度邏輯與實踐需求展開。同時,設置與談環節與自由討論。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學者專家、地方行政部門和司法機關代表、律師等70余人針對具體議題深入探討。
例如,如何更好地體現風險預防原則?如何進一步完善環境健康風險防控條款?與會者普遍認為這是編纂污染防治編的關鍵思路;多位專家學者提出厘清新污染物定義并強化其治理,建議將第三十四章“化學物質污染風險管控”改為“有毒有害化學物質與新污染物的環境風險管控”;污染防治編義務條款與法律責任規定的對應性應提升,如備受公眾關注的光污染防治章節,目前缺乏對應的法律責任規定,建議研究增設。此外,污染防治編與總則編在一般規定、通用性制度等方面如何分工與銜接?如何提升通則與其他分編在共同事項規定上的協調性?大氣、水、土壤等分編如何進一步解決各自領域的關鍵問題?這些問題引發了與會者的共同關注與討論。
地方實務界代表則提出法典通過后地方立法的空間、能否研究增設“規模以下養殖”相關規定等基層實踐中的難題與困惑。
學界與實務界的深度互動與觀點碰撞,是此次研討會的顯著特點。專家學者提出的編纂思路與理論,與地方實務工作者反映的實踐困境和需求相互映照,為解決污染防治編編纂中的“硬骨頭”提供了多維視角和務實思路。與會者普遍認為,在生態環境法典審議的關鍵階段,此類聚焦核心難題、匯聚跨界智慧的研討至關重要,希望能為推動法典編纂進程提供助益。
來源:中國環境
作者:中環報記者江虹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