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熊貓日|細膩與溫柔,也是野外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質
巡護員之聲
Voice of Rangers
去年的國際熊貓日,我們為大家介紹了來自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片區周邊社區的一支女子巡護隊(點擊鏈接查看相關文章)。
大熊貓國家公園中的女性力量
國際婦女節|她們是母親、村民、社區工作者也是女子巡護隊的一員
在過去一年里,她們累計巡護了24條樣線,為186戶居民提供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知識的普及,為10個家庭提供了自然教育活動體驗。
楊國蓉在其工作的社區
今年的#國際熊貓日,#巡護員之聲#專欄邀請到這支女子巡護隊的隊長楊國蓉,為大家分享一下她參加巡護以來的經歷,以及在國家公園全民共享共建愿景下,生態保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我對大自然的記憶
我老家在都江堰駕虹鄉臨山的一個村子,小時候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特別多,幾乎每天都會在大自然里撒野,最喜歡和伙伴們到田間地頭嬉戲:
春天,隔壁奶奶家田埂桑樹上結滿了像毛毛蟲一樣的桑葚,我和伙伴們總是吃的滿嘴發烏。
夏天,傍晚坐在星光下,在院子里聽青蛙大合唱,偶爾會看見田野里忽明忽暗的燈光,我知道那是隔壁嘴饞的叔叔打著手電筒在田里捉青蛙。
秋天,收割完稻谷,谷草干后來不及收,于是人們便將谷草扎成堆放在田野里,這便成了我和伙伴們的樂園。那時候,總是愛玩,鉆進草垛里做窩。一鉆進草垛,一股稻草香味撲面而來,也顧不得稻草在手臂上劃出了口子,晚上睡覺時才覺得手臂火辣辣的疼。
冬天,如果還沒起床就聽見隔壁伙伴在興奮的喊叫,那一定是下雪啦!我從床上蹦下來,早飯都顧不上吃便開始撒歡。路旁凍的硬邦邦的菜葉,一腳下去踢的好遠。與早已在菜田里滾雪球的伙伴匯合,開始堆雪人。
隨著年歲的增長,生活重心基本都放在學業和生活上,很少有機會再親近自然了。
加入社區巡護隊
記得第一次去對象家(虹口鄉),途徑一個峽谷,植被茂密、山青水綠、空氣清新得讓人好興奮,深深地被這自然景色吸引住。2009年結婚后,就來到這里,成為了一名虹口人。
大熊貓棲息地的溪流
我與自然的緣分,通過一個巡護員招募的公告重新聯結起來。懷著摯愛青山綠水的心情,我當即報了名。
在社區進行生態保護宣傳
后來回家跟爸爸討論加入巡護隊工作,爸爸很支持,他說:“現在的生態確實好多了,以前我喜歡捕鳥,捕回來之后,有些鳥沒有照顧好死掉了,感覺很可惜,后來再也不捕了。”大自然才是野生動物最好的歸宿。
記錄巡護途中發現的菌類
2020年6月,我順利加入了虹口社區的志愿巡護隊,每月至少上山巡護兩次,并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的培訓下,慢慢了解了更多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知識。
巡護隊在社區集體林里巡護
2020年7月的一天,我和巡護隊一行前往趙家梁子一帶進行巡護,途中忽降暴雨,本來艱難的山路,變得寸步難行。此時以往幽靜的森林變得危機四伏,大家意識到必須馬上離開。于是在老巡護員的帶領下,隊員們相互攙扶,深一腳、淺一腳的向山下撤離。待到安全區域時才發現有的隊員手破了,有的隊員腳崴了,隊員們一個個的滿身泥濘,狼狽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滿是慶幸。這樣的經歷,讓我們至今難忘。
巡護途中
往后的巡護工作,我們會提前查看天氣預報,如果有陣雨我們會選擇相對安全、較近的巡護路線;如果天氣晴朗,我們則會選擇路程稍遠、有挑戰性的路線。
社區集體林內監測到的藏酋猴
??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
通過兩年來的巡護工作,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巡護工作的重要性。野生動植物的數量減少會導致嚴重的生態問題,例如蟲害、病害,土壤板結、退化,大規模野生動植物毀滅還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產生嚴重后果。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與虹口社區相連的這片集體林里進行野外巡護、監測、數據收集等,及時向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匯報野生動植物痕跡及相關情況,制止非法穿越、采藥、采筍等破壞保護區的行為。
但,我們的資歷畢竟太淺,無法跟有經驗的老巡護員一樣,常年走樣線,深入大山深處調查。所以我們一直在思考,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共管共建中,如何能發揮我們的優勢?
自然教育也許是一個突破口?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的指導下,巡護隊決定嘗試開展自然教育。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多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的機會,讓他們去感受和探索大自然的奧妙,從小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主動成為一個小小的宣傳員向身邊的親戚朋友以點帶面的宣傳,讓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保護大自然。另一方面是為了展示社區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可是,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和自信,遲遲不敢邁開第一步,開不了口,害羞,怕講錯。
在千佛山的自然教育交流
2023年1月,巡護隊有幸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帶領下前往綿陽大熊貓國家公園千佛山關管護站進行交流學習。這是參加巡護以來的第一次集體外出交流活動,三天的行程,隊員們學習了千佛山管護站和生態護林員協會的自然教育經驗,參觀了當地的教育路線,在參與討論中碰撞出了許多靈感。
隊員們帶著小朋友做熊貓折紙
這次的自然教育交流給了我們靈感和方向,借鑒千佛山管護站和生態護林員協會的經驗,2月初,巡護隊開始策劃第一次自然教育活動。
巡護隊的第一次自然教育活動
2月8日,我們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的宣教中心開展了以《尋找從未遇見的美》為主題的自然教育體驗活動,帶領社區10個家庭約26人,一同探秘大熊貓及伙伴們共同生活的自然秘境,感受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奇妙所在。
活動后,巡護隊展開復盤,認真總結此次活動,反思活動中的不足,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特別興奮,對自然教育的嘗試充滿了信心。
女子巡護隊
未來,我們將繼續前行在巡護與自然教育的路上,希望能將大熊貓國家公園美麗的生態環境展現給更多的人,通過自然教育的課堂,讓下一代從小就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細膩與溫柔,又何嘗不是野外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呢?希望有更多女性和我們攜手,走進野外、走進社區、走進課堂,讓我們一同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地球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期巡護員來自
都江堰虹口社區女子巡護隊
"都江堰虹口鄉聯合村大熊貓保護小區"(虹口鄉聯合村現已合并為龍池鎮虹口社區),是WWF在不斷總結過往項目經驗的基礎上開啟的嘗試,以村級議事會為基礎,通過村民自治的社區管理模式,推動集體林中大熊貓棲息地的管理和保護。
自2014年保護小區的模式實行以來,便成立了由 12 名當地社區居民志愿參與的巡護隊,今天,這支社區巡護隊已有 7 名女性巡護員,她們每月至少開展兩次社區內大熊貓棲息地的巡護工作,短程徒步至少3小時,遠程往返則需7-8小時。她們同時是社區工作人員,從家長里短到防火防汛,都活躍在服務居民的第一線。
“保護小區”的設立,希望能夠調動和引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決策和管理,將自然保護和社區發展牢牢地結合在一起。作為世代居住在此的居民,如果他們能夠認同保護工作,就能夠充當棲息地的"守護者",阻止外來人員對動物和自然的干擾和破壞。如何讓百姓對保護工作產生認同感?讓他們參與其中是最有效的方式。
有獎互動環節??
留言點贊前三的朋友將獲得國際熊貓日限量T恤一件
截至11月1日 12:0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