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CN報告系列】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治理:評估工具CLIMA
指南概覽
本指南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理論框架,包括EbA有效治理的基本信息、定義、要素和特征,并闡述了六個關鍵方面及其對實現有效治理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具體的評估方法,包含設計、實施和評估EbA治理措施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和要素。最后一部分是一份自我評估量表,便于將《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治理》和上述理論框架中的概念付諸實踐。
《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治理:評估工具CLIMA》
1
理論框架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的定義,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簡稱EbA)是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作為適應戰略的一部分,以幫助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
有效治理EbA包含以下四個核心要素:
政策:政策在指導立法和改革進程中非常關鍵,理想情況下,國家應制定具體的EbA政策,或將其直接納入其他指導性文件,如土地利用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影響、氣候變化等政策中。
法律:法律提供了將政策轉化為行動的監管原則和明確程序。
機構:機構的職能是保證政策的規劃、協調、公眾參與、實施、執行和監督。
流程:流程的作用是落實政策和法律框架,保障公眾參與機制,使個人和機構能有效表達訴求、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并解決分歧。
由于氣候變化涉及跨領域協作和多方參與,必須從長遠的角度,全面協調各方需求,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圖1展示了EbA有效治理的特征、原則和屬性及其與本理論框架中六個關鍵方面的聯系。
圖1. 有效EbA治理的原則和特征,及其與本理論框架關鍵方面的聯系
EbA有效治理有以下20個基本原則和特征:
發展和保護效益最大化原則:明確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群體的需求,為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工具,同時尊重當地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態系統完整性。
科學知識和本地經驗最優化原則:通過專業科學知識和本地經驗,提高決策的合理性和及時性。針對利益相關方的目標受眾,形成知識傳播網絡。
提高生態系統為人類服務的韌性:找出導致生態脆弱的原因,開展有助于恢復和保持生態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通過與環境和諧共生的治理理念改善居民生計。
平等獲取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惠益:保障平等獲取生態系統服務的權益,提高公眾意識,促進所有利益相關部門和行動者共同承擔責任,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其組成部分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及時響應原則:提供培訓、工具和資源,使相關機構能夠及時響應各方需求。建立專業機構,監測和評估治理成效,對利益相關方的要求做出回應。
創建并支持協作網絡:為協作網絡提供法律框架并推動其運作;建立社會關系網絡,推動信息經驗共享。保證具有領導力和代表性的協作網絡充分參與EbA治理的決策過程。
共識原則:盡可能實施涵蓋多方利益的行動,鼓勵各方協商討論,追求收益公平,確保參與方具有代表性,并能充分表達其訴求。
公眾參與:確保所有參與方直接或間接參與決策。鼓勵公眾討論EbA相關問題,保證各參與方享有發表意見、參與制定計劃和議程的權利。
公平原則:確保機會均等,改善社會福祉;考慮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價值觀、歷史文化和權利;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和少數群體的觀點和需求,包括婦女、老人和兒童。
多方參與原則:將不同利益相關方的特殊利益納入考慮范圍,明確各參與方在EbA進程中的具體作用,促進不同層級之間的互動,避免職能重復。
權力下放原則:鼓勵雙向決策——從國家到基層政治機構,反之亦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如果EbA措施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方或轄區,上級政府則應提供支持。
問責機制:明確政策、法律、制度和流程框架的定義,確保政府和私營機構對其措施,投資情況和所用資源做出公開說明;建立問責機制,提供可核實的數據,說明決策如何影響所有利益相關方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性別平等和女性賦權:確保各個層級都有性別平等的領導機制;提供 EbA 相關的專業培訓,確保女性獲得權力、獨立和技能,以充分表達意見,參與變革。
透明性原則:保證決策過程遵循法律法規;建立全面的信息共享機制,使社會各界都能便捷地獲取清晰易懂的信息。
信息公開原則:采取多元化的溝通工具,確保所有相關的社會參與者和部門都能準確、有效和公開地進行交流;加強知識管理培訓,促進各方溝通、信息共享與合作。
司法公正原則:保證最脆弱和最依賴生態系統服務的群體能夠表達意見、行使權利和反抗歧視;同時提高他們對法律執行者的質詢和問責能力,建立實用有效的環境和社會爭端解決機制。
尊重人權原則:確保治理結構、政策、法律和制度框架尊重人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尊重當地居民的各種權利。
法治原則: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確保各級以公平公正、透明一致的方式使用權力,避免任意性,確保所有人和機構都遵守和執行法律。
效率原則:確定EbA措施,以最低的社會成本,最大限度地從優化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管理、保護和改善當地居民生活中獲益。
變革性原則:拓寬 EbA 治理的視野,不僅要考慮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還要考慮其他相互關聯的社會和經濟壓力與風險;提升治理能力,取得革命性的氣候變化治理成就,以應對和支持社會變革。
該理論框架還包括以下六個關鍵方面(見圖2),每一個都與EbA治理密切相關,它們分別是:
圖2. 有效EbA治理的六個關鍵方面及其相互關系
a. 生態系統方法
生態系統方法是指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為目的,以公平公正的方式,綜合管理土地、水和生物資源的方法。這一戰略包括用科學的方法,以生態系統內部和各生態系統之間的結構、功能和相互作用為基礎,不斷從真實的管理經驗中吸取教訓,并根據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此外,該方法除了關注生態問題,也包含社會和經濟維度。
b. 協作
協調從本質上講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同參與方或利益相關方通過調整各自的行動和能力,實現共同目標,具體包括:合作、團隊協作,明確機構、組織或個人職能與責任的定義。如果沒有明確一致的戰略、行動計劃、政策、法律、規則和流程框架,多方之間就難以協作。考慮到EbA治理的特點,應該加強制度結構和多維度合作,包括:
跨領域合作,包括環境,農業,旅游業,健康,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
多級別合作,從地方和國家政府,到跨國和全球合作;
推動EbA措施主流化,將其融入各級各領域的政策和法律之中;
下放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的管理權力。
c. 靈活性
靈活性是適應氣候變化治理最顯著的特征,由于氣候和生態系統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可通過動態決策法來確定短期、中期和長期戰略。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新信息會不斷增加,各參與方應通過學習和定期評估,及時調整或者修正初始方案。
d. 能力
為了確保有效的EbA治理,相關機構必須具有足夠的領導和響應能力,才能各司其職,履行從地方到國家和跨國層面的責任,形成有效機制,確保所有參與者的利益和在決策過程中的參與度。政府參與者必須準備好應對可能出現的沖突,并計劃、實施、評估和定期改進戰略、政策、法律和項目。為了提高治理的有效性,政府必須接受專業培訓,以識別和探索不同知識和信息來源,并將其納入決策。
e. 公平參與
公眾參有環境事務助于他們公平獲取、使用和共享當地社區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這是實現公正的主要途徑,其目標包括:
承認并重視歷史上被邊緣化的個人和群體的聲音;
決策(程序正義)合法化;
促進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群體(包括婦女、兒童、青年、老年人、少數民族和原住民等)公平參與決策;
糾正在獲取、使用和共享自然資源產生的惠益和負擔方面的不公。
f. 法制
IUCN環境法委員會認為環境法治是“將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納入實體性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框架”的關鍵,該框架包含一系列與本理論框架中描述的要素、特征和關鍵方面相關的基本原則。
2
評估標準
為了推動CLIMA工具在地方、國家和國際層面落實,本指南提供了具體可行的衡量標準,上文提到的每一個關鍵方面都由三個部分組成,且每個部分包含三個指標。這些指標共同構成了一份自我評估量表,用于指導EbA 措施的規劃、實施和評估。下文闡釋了六個關鍵方面及其組成部分,更詳細的指標請在文末點擊查看報告原文。
1. 生態系統方法
1) 保證公平和可持續地利用生態系統及其服務;
2) 制訂必要措施,防范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并在必要時對生態系統進行修復;
3) 優化生態系統之間的連通性,以維持或改善生態完整性和環境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2. 協作
1) 推動生態系統管理機構間協作;
2) 推動生態系統管理權力下放;
3) 推動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多層次決策;
3. 靈活性
1) 定期監測和評估有關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管理的政策和立法;
2) 將科學信息和傳統知識納入決策的機制;
3) 采取創新實踐提高生態系統管理有效性;
4. 能力
1) 增強決策指導者和其他關鍵角色的能力;
2) 保證為適應氣候變化分配充足的資源;
3) 促進全面生態系統管理應對氣候風險和脆弱性的;
5. 公平參與
1) 確保社會有效參與生態系統相關的決策;
2) 在決策中促進性別平等以及代內和代際公平;
3) 保障原住民的個人和集體權利;
6. 法制
1) 確保有關生態系統管理和氣候變化的法律得到實施和執行;
2) 保證享有健康環境的權利適用于各種形式的生命;
3) 建立必要機制,保護和尊重個人和集體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權利。
3
自評估表
指南的最后一部分提供了自評估表量表(見下圖)。用戶可用“肯定”、“部分肯定”、“否定”和“未知”四個選項來表示EbA有效治理中是否包含理論框架中提及的要素,對應顏色分別是:綠色、黃色、紅色和藍色。用戶還可對每一個指標的實施情況進行打分(在0、1和2分中選擇),總分是108分。得分越低,其EbA治理進程中需要修正的地方就越多;量表中紅色和藍色區域面積越大,改進方案中需要付出的努力則越大。
編譯:張瀾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