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理論 > 調查報告

是他們,讓瀕危云南藍果樹“子孫滿堂”!

媒體:澎湃新聞  作者:內詳   專業號:云南藍果樹 2021-10-31 11:29:59

因為只在中國云南有發現,它被冠以“云南藍果樹”之名;因為既稀少又瀕危,多年來它一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因為雌雄異株,結實率極低,它目前的自然繁殖能力幾乎為零……

云南藍果樹

而它高大挺拔的身姿,飽滿厚實的葉片,兼具較高的觀賞價值和作為建筑用材的經濟價值,同時,作為中國熱帶北緣的特有種,其對區系研究的科學價值不可估量。

在科研工作者眼中,它更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名字中帶有‘云南’二字的植物,我們怎么可能讓它就這樣消失在這個星球上。”為了這個理想,無數科研工作者通過幾十年努力,讓曾經瀕臨滅絕的云南藍果樹“子孫滿堂”,煥發新生。

野生環境 幾乎絕跡

用紗布將頭和脖子裹起來,用膠布將長筒水靴與迷彩服之間的縫隙纏牢,在進入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深處之前,郭賢明都會做足功課,把自己從頭到腳“武裝”起來。為了不被螞蟥和蚊蟻咬傷,頂著30多度的高溫,帶著全套裝備,在濕熱的環境中走上幾個小時,對當地的科研工作者來說,已經再正常不過。

“和水靴里面積滿的汗水相比,我們更害怕外出調研時被蛇蟲咬傷。”郭賢明說,萬一發生危險,在熱帶雨林深處施救很是困難。

郭賢明是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學研究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在熱帶雨林深處穿梭、搜尋記錄動植物的足跡,是他的工作之一。

郭賢明介紹云南藍果樹生長情況

對于旁人來說,藏于密林深處的8株野生云南藍果樹十分難尋,在其旁邊,生長著跟它們高度相仿的高大喬木,比它們矮的各類喬木和草本植物也都跟其生長在同一空間內,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枝葉讓在其下方行走的人們即使見到了云南藍果樹,也很難分辨出它們。

但對郭賢明來說,這條他已經走過無數次的探尋之路,這幾株他無數次測量、記錄其生長狀態的云南藍果樹,再熟悉不過了,準確找到它們早就不是難事。

“野生云南藍果樹的發現,要感謝前人所做的努力。”郭賢明介紹,1997-2000年間,國家林業局組織了全國重點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普文鎮,8株野生云南藍果樹被發現,這也是目前云南范圍內,被發現的野生藍果樹的最大種群。

這一發現給研究人員提振了信心,但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一個難題擺在了研究人員面前。這8株云南藍果樹有3株掛果結實,每年9月后,大量結實的種子散落在云南成年藍果樹周圍,但樹下就是沒有任何它們的幼苗生長,幾乎喪失了自然更新能力。“沒有幼苗生長,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郭賢明說,首先云南藍果樹的種子較小,會被老鼠等小動物啃食,另外,野生云南藍果樹原生地的草本植物太多、枯枝落葉太厚,種子根本落不到土里,更談不上長出幼苗了。

找到新家 茁壯成長

轉機出現在2009年。

針對云南藍果樹野外種群數量極少的現狀,2009年,在有關機構的資助下,云南藍果樹開始開展野外回歸,以擴大野外種群數量。

也是在這一年,郭賢明真正開始對云南藍果樹進行系統性研究。

“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云南藍果樹種子的發芽率其實還是比較高的。”郭賢明說,他們之前已經將野生云南藍果樹原生地掉落的種子搜集整理,并在苗圃里培育成小苗,只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助力它們回歸野外。

而在正式回歸之前,選點、測評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野生云南藍果樹的原生地不在保護區內,而我們選擇的回歸地點既不能離原生地太遠,也要位于保護區,便于開展研究。”最終,研究團隊選擇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關坪管理站等兩地,三個不同的生長環境,同時回歸云南藍果樹。郭賢明介紹,雖然不同地塊的郁閉度、土壤成分、以及植物種群差別較大,但都是跟野生云南藍果樹原生地海拔高度相近、氣溫相似,且常年有流水經過,空氣濕度較大的區域。

云南藍果樹在野外生長良好

2009年7月,西雙版納的雨季如期來臨,云南藍果樹也迎來了它重返野外的最佳時期。

如今,站在郁郁蔥蔥的云南藍果樹林下,20余米高的樹干高大挺拔,比手掌還寬大的葉片青翠欲滴,幾百株云南藍果樹一起,早已跟當地的植物融為一體,成為富有特色的小生態系統。而回想起當年一年生的幼苗在這里種植的場景,郭賢明感觸頗多:“看著當時只有50-70厘米的幼苗被種下,真沒想到它們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為了讓云南藍果樹真正回歸大自然,在選定對比參考的回歸點之后,除了種植時人為的一次澆水定根,以及一年一次對高于它的灌木和雜草進行清除,其余時間,科研人員只做數據的記錄對比和監測。

2013年,云南藍果樹野外回歸項目告一段落,種群恢復工作獲得了成功,成為全國極小種群植物保護樣板,其經驗開始向向全國推廣。在項目開展期間,云南藍果樹被列為《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2010—2015年)》中優先拯救保護的“雙二十”物種之一,加大了保護力度。項目結束之后,2014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安排專項經費,對云南藍果樹進行持續的推廣種植以及回歸。

“10多年間,共有2000多株云南藍果樹進行了回歸,如今還存活并生長良好的有1600株左右。”郭賢明介紹,近十多年來,云南藍果樹的野外分布數量得到了擴大,其瀕危狀況得到了緩解。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對比實驗地塊采集數據的分析,云南藍果樹的生長習性得到了進一步掌握——在靠近水邊、土壤肥沃且郁閉度較高的區域,云南藍果樹的生長速度并不是最快,但成活率卻是最高的。

云南藍果樹野外分布數量的擴大,對緩解其瀕危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

保護之路 任重道遠

雖然近年來云南藍果樹的種群數量得到了擴大,但還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科研工作者——回歸的云南藍果樹至今沒有采集到能萌生新芽的種子。

“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郭賢明說,云南藍果樹是雌雄異株,主要靠昆蟲授粉結出果實,如果一片區域內都是雄株或者雌株,它們開花后并不會結果,亦或者雄株和雌株距離較遠,沒有昆蟲來幫忙授粉,也不會結果。另外,它的果實很小,且結的果子很少,有些云南藍果樹我們見到其掛果,但在搜集種子的時候已經難覓其蹤影。還有,近年來種植回歸的云南藍果樹不少還未成熟,還沒有繁殖能力,或者繁殖能力不強,也是難以采集其果實的原因之一。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小樹逐漸長大成才,郭賢明相信,未來,科研工作者一定會采集到這些回歸大自然的云南藍果樹的種子,云南藍果樹的自然更新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云南藍果樹茁壯成長

“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總感覺云南藍果樹的關注度并不是很高,在您看來,是什么原因呢?”

對于記者的提問,郭賢明說,云南藍果樹并沒有多少藥用價值,其作為保護植物,作為建筑用材的經濟價值,目前也很難進行開發,在很多人看來,它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棵樹,自然不會有太高的關注度。

另一方面,植物保護方面的宣傳,跟動物也有著較大的區別。郭賢明以保護區里的“明星”亞洲象為例,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眾多關注者的心,因為它會移動、觀察性好,也會跟人有互動,與人類的關系更為密切。而對于云南藍果樹,村民們聽到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來種植,更多關注的是“能不能給我株種苗?”問得最多的是“這個果子能不能吃,能賣多少錢?”云南藍果樹不被頻繁關注,也是保護其在保護區內安全成長,不被盜采盜伐的方式之一。

撰文:王學勇 鄒鵬

來源:“云嶺先鋒”微信公眾號

資料: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信息員:羅羽蓓

編輯:普婭鑫

閱讀 58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