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日特刊|從在地保護到遏制非法貿易的亞非“護象”陣線
世界大象日
今天是 “世界大象日”!野生象種群依然面臨著多方面的生存威脅。不過,從非洲到亞洲,在它們生活的地方,我們欣慰地看到人們正在做著各種努力,使得這些瀕危的生靈可以獲得更全面、更科學的保護。無論是恢復棲息地,還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打擊網絡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我們希望將保護的“火炬”不斷傳遞下去。
熊貓君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從社區參與在地保護工作,到跨國合作遏制網絡非法貿易的亞非“護象”陣線。
納米比亞:
守護種群繁榮,造福當地社區
在位于納米比亞西北部的華布河谷(Huab River Valley)中心地帶,經常有野生象造訪村落,它們穿過德里埃特村(De Riet),沿著華布河的河床前行。放眼望去,這里有著廣闊的半沙漠景觀,石質平原、巖層和沙丘隨之映入眼簾。象群會停下來在村外的蓄水池飲水。
每當太陽低斜,地面上象的足跡、畜群的足跡夾雜著人類的活動痕跡,便被清晰地勾勒了出來。
© CreativeLAB / WWF-US
這幅看似靜謐的景象背后,是村民們努力生活的一幅幅圖景。這里的村民以傳統畜牧業為生,他們設法讓山羊、綿羊、驢和雞等牲畜在極為干旱和艱苦的條件下存活。除了要適應持續不斷的旱季生活,他們的牲畜還可能被獅子和鬣狗等野生動物捕食。
村民麗貝卡說:“起初我們根本不習慣與這些野生動物共處,因為獅子太多了,我們不得不從最初的定居點搬走。”
勤勞智慧的村民始終學習著如何更好地生存,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太陽炙烤著大地,麗貝卡望著她的20只山羊,樂觀地表示,雖然在最近的一次旱災之前她有200只山羊,但只要下雨,情況就會變好。
對于經常來訪的大象,她也嘗試著去愛它們。在這片沙漠中生活的象群已經很好地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并將生存所需的知識代代相傳。
©?肖戈/WWF
它們挖掘地下水,每天要走40多英里才能找到更多的水,還會不時地破壞村里的水管管道。納米比亞人為野生動物種群恢復做了很多工作,大象數量比麗貝卡50年前搬到這里時要多。
為了減少人獸沖突,也為了實現對野生象的保護,人們在村外修建了蓄水池。她說:“現在好多了,不過大象仍然在挖掘,有時還是會破壞我們的水管。”盡管如此,村民們對大象總體上是寬容的。
和大多數生活在這個社區的村民一樣,麗貝卡也是當地保護協會的成員。納米比亞共有86個社區保護區,通過參與保護工作,比如做巡護員,以及參與旅游業的工作,當地人與大自然緊密結合。旅游與保護是相互促進、互助互益的,旅游業吸引游客來欣賞風景和野生動物,經營所得的利潤可供保護協會用來發展村里的基礎設施、促進社區福利,有利于更好地與野生動物共處。
隨著季節的變化,生活于此的大象族群憑借著刻在它們DNA中的記憶,行走在古老的道路上。麗貝卡的目光轉向地平線上那片紫色的薄霧,回想起因種族政策被迫從南非遷至納米比亞的經歷,她知道被迫離開家園是什么感受。
“人類和大象必須在這里共同生活”她說。
© CreativeLAB / WWF-US
近三十年來,納米比亞人一直將保護工作與人的福祉聯系在一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該國45%的土地處于某種形式的保護管理之下。其中近一半的土地隸屬社區保護。
WWF與合作伙伴在86個社區保護區和43個社區森林保護區合作,這些地區總共覆蓋了納米比亞23%的土地。通過擴大社區為基礎的旅游業和其他基于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可能性,支持在適當的地方建立新的保護區,來促進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和諧共處,實現這種以人為本、以地方發展為導向的發展模式。這不僅對生活和生計、保護和社區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擴大了對物種和景觀保護的影響。
© WWF-US / Jeff Muller
KAZA:
非洲5國首次開展針對草原象的協同空中調查
結論將有助于伙伴國長期并科學地保護種群
卡萬戈-贊比西跨境保護區(KAZA)跨越安哥拉、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贊比亞和津巴布韋五個國家。
據估計,大約有22萬頭非洲草原象生活在該地區,占該物種現存總數的50%以上。不幸的是,由于盜獵、棲息地喪失和人象沖突,草原象面臨嚴峻的生存威脅。盡管伙伴國之間的協同管理及種群數據監測對長期有效地保護該地區的草原象至關重要,但五國之間卻欠缺相應的管理措施。
2022年8月底,五國首次啟動了針對非洲最大的草原象種群的協同空中調查,WWF為此提供技術支持。此次調查于同年10月底順利完成,為期兩個月的空中調查覆蓋了312,000平方公里。
KAZA大象調查示意圖©?KAZA
初步數據分析階段于2022年11月和12月進行,KAZA伙伴國借調了六名生態學家共同參與工作。調查報告經KAZA伙伴國及專家獨立審核后,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對公眾發布。
該調查報告將提供關于KAZA地區野生象種群數量和分布的基線數據,以幫助KAZA伙伴國制定協同保護策略并提供實踐指導,有利于長期保護和管理非洲最大的野生象連續種群。
©?KAZA
緬甸:
通過可持續的方式恢復亞洲象棲息地
在緬甸的伊洛瓦底省(Ayeyarwady region),野生亞洲象的棲息地因人類活動、毀林、農業擴張、盜獵及非法貿易等因素日益遭到破壞。此外,大象對食物和淡水的需求非常高,因氣候變化,這兩項基本需求也受到影響。
© Minzayar Oo / WWF-US
WWF與當地合作伙伴共同籌劃執行保護項目,通過恢復棲息地,為大象和其它物種增加食物和水的來源。同時,建造兩座攔河壩,這是一種與河等寬的小型壩,保持河水流動的同時,可以讓水流匯集在一起,起到為旱季儲水的作用。這兩座攔河壩建在恩加普道鎮(Ngaputaw township),可儲存多達8000加侖的水。此外,20英畝已退化的森林也被清理后作為棲息地,種植了香蕉、甘蔗等大象的主要食材。
監測顯示,在水壩和已恢復的棲息地周圍,大象的數量有所增加。當地社區也表示,大象不像過去那樣經常進入村莊,人象沖突因此有所減少。
馬來西亞-沙巴州:
科技與專業技能助力
打擊網絡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
由于網絡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猖獗,交易涉及亞洲象、海龜、馬來穿山甲、馬來熊等受保護物種,沙巴州野生動植物署(SWD)和沙巴林業署(SFD)參與了一系列培訓,以加強野生動植物犯罪跨部門工作組的情報收集和網絡犯罪調查工作效率。
這套從2022年7月開始為期兩個月的培訓課程,由WWF亞太區域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中心及WWF馬來西亞辦公室提供技術支持。重點是通過使用先進的調查技術,提高沙巴執法人員有效打擊象牙貿易等野生動植物網絡犯罪的能力。參與的執法人員接受了關于開源情報、證據收集、報告撰寫和網絡調查等方面的培訓,目的是提高主動調查野生動植物和森林犯罪案件的效率。
培訓課程還展示了打擊網絡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最佳實踐和模式。泰國有關部門提供了案例研究、技術和工作架構等作為參考,以強調在影響兩國和該區地區網絡野生動植物犯罪案件中合作的必要性,有利于推動泰國和馬來西亞當局采取聯合執法行動。此外,培訓內容還涉及關于利用金融犯罪調查推進工作等相關知識。
中國:
可持續旅行助益瀕危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年9月,WWF與相關行業協會、旅游行業領軍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等聯合發起“可持續旅行聯盟”,共同致力于生物多樣性及環境保護,遏制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倡導減少塑料垃圾污染和食物浪費,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目前,已有43 家成員單位。
通過與聯盟成員的合作,WWF 舉辦了超過35場面向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以及游客的主題培訓以及瀕危物種保護沙龍;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聯合舉辦“‘獸’護家園特展”(國家動物博物館),聚焦大象等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向公眾科普大象等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知識,累計參觀超25萬人次;與中國海關傳媒中心合作制作“拒絕消費和非法攜帶、運輸象牙制品”的警示宣傳片,引導出行人群在旅途中守護生物多樣之美,同時避免因觸犯法律而受到懲處。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與社交媒體、旅行服務、機場傳媒等平臺渠道合作,共同倡導踐行可持續旅行和生活方式,累計開展約10余次面向出行人群的精準社交媒體傳播,收到了近700萬份“拒絕消費瀕危物種,踐行可持續旅行”的線上承諾,倡導可持續旅行主題的戶外廣告觸達游客群體超千萬人次。
在這個大象日,一起踐行可持續旅行,讓自然和社區生計永續,讓更多的人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資料來源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stories/through-droughts-and-displacement-rebecca-adams-builds-a-better-life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magazine/issues/summer-2023/articles/moving-forward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stories/kaza-s-first-ever-coordinated-aerial-elephant-survey-launched
https://www.kavangozambezi.org/2023/03/03/kaza-elephant-survey-work-progressing-well/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pages/restoring-elephant-habitat-through-enrichment-planting-and-check-dams-in-myanmar
https://www.wwf.org.my/?31585/Sabah-Ramps-up-Fight-in-Online-Wildlife-Trade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
-??設置星標第一時間接收地球訊息-
-有獎互動環節-
留言點贊前三的朋友,
將獲得2024年瀕危物種日歷文件夾一套??
8月15日 12:00截止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