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保護地已達79處
原標題:全國十分之一脊椎動物安家北京
黑鸛
麋鹿
黃鼬
水毛茛
小假鬼傘
本報記者朱松梅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目前,全市自然保護地已達79處,占全市面積的20%,為608種陸生脊椎動物和2088種高等植物提供棲息地。這是記者從昨天召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獲悉的。
陸生野生動物增至608種
約1.3億年前,轟轟烈烈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山水相依的北京灣。如今,土地面積占全國0.17%首都北京,生長著全國約1/10的脊椎動物和1/3的鳥類。
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沙海江介紹,目前,全市已發現陸生野生脊椎動物608種,其中128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發現高等植物2088種,其中15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遷地保護方面,國家植物園共搜集來自世界各地的1萬余種植物,溫室內搜集了近5000種。
過去兩年,本市野生動物增加了12種,全部為鳥類。監測顯示,有515種鳥在本市久居或暫留,數量在G20國家首都中排名第二。
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鑒海防介紹了“鳥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傳統的鳥類監測手段成本高、效率低,高度依賴專業人員。”鑒海防現場展示了懷柔水庫監測點的影像:500米開外的小島上,每一只鳥都能被自動識別出來。“系統還能通過聲紋識別鳥類,并做鳥類的異常行為分析,發送給管理部門。”目前,這套人工智能系統已經在翠湖、麋鹿苑、懷柔水庫、百望山、十渡等地應用。
共劃建135處自然帶
根據規劃,本市確定了“兩山五河九區十道多點”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體系。
山區的自然保護地庇護著全市九成以上的野生動植物。市園林綠化局自然保護地處處長周彩賢介紹,本市共劃定5類79處自然保護地,約占市域面積的20%。以研討會的舉辦地——麋鹿苑及南海子周邊為例,僅2022年就監測到31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如白鶴、白尾海雕等。
繁華的城區也有人與動植物和睦比鄰的空間。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生態林等區域,本市已劃建135處自然帶,促進人工生態系統的自然演替。
“目前,全市的生態系統聯通骨架基本形成。”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6%,累計恢復建設濕地1.2萬余公頃。百萬畝造林工程中共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120萬余株,營建295處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491處小微濕地。眼下,本市正推進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的相關規劃,將進一步加強重點保護物種的恢復和生物廊道連通。
觀鳥經濟推動鄉村振興
“生物多樣性保護并不意味著要犧牲經濟發展。”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羅穎在研討會上說,“恰恰相反,富饒的生物多樣性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沙海江介紹,本市正積極探索生態產品的價值轉換機制,繁榮“觀鳥經濟”,開發多樣的生態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市園林綠化局已相繼推出了北海公園、房山十渡、野鴨湖等45處觀鳥點。密云以“觀鳥”為特色建設全域自然科普教育基地,開發新興觀鳥旅游線路;房山完善觀鳥設施,把十渡地區打造成為本市首個“觀鳥小鎮”。
下一步,本市將堅持規劃先行,推進“生物多樣性之都”建設。同時,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持續開展監測,提升保護和管理水平。
(來源: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