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為何攻擊多個器官組織?我國專家發現了“元兇”
《細胞》雜志近期發布我國科學家對新冠病毒的一項病理學研究成果。結果顯示,病毒可造成全身各器官損害,而元兇并不一定是患者體內的ACE2受體,而是肺部組織蛋白酶L1。
自新冠病毒被發現以來,臨床專家就已經發現這種病毒不僅僅攻擊肺部,而是對全身器官造成損害,包括心臟、大腦、腎臟、眼底等等。專家分析,受損器官當中的ACE2受體的濃度很高,這是病毒侵入細胞的通道,由此推測,ACE2受體是導致病毒感染加劇的關鍵性因素。
華中科技大學夏家紅/胡豫團隊聯合西湖大學郭天南團隊發文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多器官損傷的分子病理學仍不清楚,阻礙了藥物研究的進展。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9名新冠肺炎患者的7個器官,共144份尸檢樣品進行的蛋白質組學分析。研究人員對這些樣本中的11394個蛋白質進行了定量,其中5336個在新冠肺炎患者的至少一個器官中發生顯著改變。
數據顯示,肺部組織蛋白酶L1在新冠肺炎患者的肺中表達顯著上調。蛋白質組學數據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能引發過度炎癥,進而引起肺中氣體交換屏障的破壞,從而導致肺、腎臟、脾臟、肝臟、心臟和甲狀腺的缺氧,血管生成,凝血和纖維化。肺部組織蛋白酶L1可能作為重要的宿主因子在新冠感染中誘導細胞因子過量表達,促進了組織纖維化。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團隊發現,非新冠肺炎患者各類器官中ACE2受體的數量與新冠肺炎患者相比無顯著差別。而幫助病毒進入細胞的肺部組織蛋白酶L1在新冠患者肺部卻明顯增多。這提示ACE2僅僅是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的一個通道,肺部組織蛋白酶L1卻可能是阻斷病毒入侵的潛在治療靶點。
綜上,該研究描述了新冠肺炎死者的多器官蛋白質組學概況,為新冠防治提供了新的線索。當然,這些研究基于新冠死亡患者的組織樣本,在輕癥及重癥患者中是否會出現同樣變化,以及這樣的變化是否可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編輯 | 吳施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