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印相|特效藥失靈和迷之“逆行”:印度尷尬的醫療外交
自新冠疫情出現的初期階段開始,印度政府的衛生部門就通過媒體,多次宣傳印度“醫療外交”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這些宣傳中所列舉的數字和事例基本雷同,而這種不厭其煩的反復宣告也正符合印度一貫“有一說三”的行事作風。不過,印度關于自己堪當“全球公共衛生服務提供者”的吹噓在7月中旬之后戛然而止——最后一次自我表揚發生在7月17日,總理莫迪在2020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視頻會議上表示:“在聯合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向150多個國家提供了醫療援助以及其他援助。”
戛然而止的背后原因,一是印度本土的疫情持續蔓延,大有自顧不暇之勢;二是越來越多國家的研究證明,印度“醫療外交”為全球各國所提供的主要藥品——羥氯喹(HCQ)對新冠病毒的預防和治療基本是無用的。
“世界藥廠”的迷夢
早在新冠疫情初期,印度外交秘書席林格拉(Harsh Vardhan Shringla)就向內閣提出了印度應該不失時機展開“醫療外交”的建議。印度一向被外界稱為“世界藥廠”,但傳統上,其境內所生產的藥物和醫護用品主要是面向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銷售。
根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報道,印度此次對外援助的藥物主要是原本用以治療瘧疾的羥氯喹和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截至5月,印度共向26個國家免費提供了1000萬片羥氯喹,向15個國家免費提供了132萬片撲熱息痛。此外,印度制藥企業“加班加點”、政府部門建立“綠色通道”,向另外幾十個國家銷售了將近5億片的羥氯喹和6億片撲熱息痛。
印度向馬爾代夫運送醫療物資。
如同印度新冠疫情感染者數據的不精確一樣——不同部門、不同媒體所提供的當日確診人數和累計確診人數都存在差距,印度援助國家的數量和商業銷售的藥品總量也不是確切的數目。所以,上述數據僅供參考,不必太當真。
不過,由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大力宣傳和推銷,印度真正實現了一次“世界藥廠”之夢想。特朗普將羥氯喹稱為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并于4月初不惜以制裁相威脅,要求印度向美國出口這種藥物。印度是羥氯喹的主要生產國,年產量占全球的70%。在美國的帶動下,一些歐洲國家也向印度“適量”購買了羥氯喹,印度的“友好國家”以色列和巴西的領導人還專門因為印度提供了羥氯喹而給莫迪發去了感謝信。
除了這些藥物之外,印度還向非洲和西亞國家提供了一定數量的醫護用品(數字不詳),并在疫情初期,向馬爾代夫和科威特派遣了醫療隊。
加強合作還是散播疫情?
印度的外交政策中,“鄰國優先”一直是一個叫得山響的口號。印度希望通過重視并發展與周邊較小鄰國的友好合作關系來幫助印度建立繁榮穩定的周邊環境。新冠疫情初期,印度很快就做出了反應。3月15日,印度牽頭召開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國家抗擊新冠疫情的視頻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印度發起成立了一項新冠疫情緊急救助基金,并率先承諾向該基金投入1000萬美元,其他國家則不限數額、各盡所能。為了保障這些國家之間醫療管理人員能夠溝通順暢,各國協調了權威部門和醫生,組建了旨在統計病人、檢測病毒、監控疫情的社交群。印度還迅速開發了一款線上培訓軟件,幫助鄰國的醫生們學習防疫與救助知識,共享疫情信息。
然而,進入5月,印度的疫情呈暴發趨勢,印度自己的疫情監控出現了混亂局面。多位印度的醫學專家表示,印度衛生部的感染病例統計數據只是一個粗略的估算,根本不可信。各個邦的衛生部門各行其是,統計和檢測標準都不統一。由于數據混亂,印度國家衛生部曾經一度停止了每天的疫情通報會。
印度自身不保,便很難擔當起協調并領導周邊國家共同抗疫的使命。事實是,像尼泊爾這樣的小國,直到5月底都還只有零星的病例,堪稱一片凈土。然而,6月過后,尼泊爾的疫情呈現出暴發性增長,當地人認為,尼泊爾的感染者主要是輸入性病例,而新冠病毒的來源卻正是印度。
在印度孟買,大批失業勞工排隊搭火車返鄉。 路透 圖
實際上,印度在抗疫過程中的一些“逆行”措施,也真的讓人感覺匪夷所思。比如,在封城期間,多地政府都沒能很好地處理農民工的問題,造成大批農民工從疫情高發的都市“逆行”去了原本并無病例的農村地區,造成病毒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這種“逆行”也涉及到包括尼泊爾人在內的鄰國民工,在返鄉的時候,民工們將印度的疫情帶到了鄰國。
再比如,印度政府在本國疫情暴發、日益趨嚴之后才如夢初醒,開始大規模從國外撤僑,而很多印度僑民所在國家的疫情卻遠比印度本土微弱。印度政府將這些撤僑行動也視作“醫療外交”的一部分,但是面對這樣的“逆行”舉措,連印度人自己都感覺哭笑不得。
印度封國令之下,在城里打工的三個兒子抬著年邁的父親一起返鄉。
“特效藥”與全球前三名
早在5月,一些國家的研究就已經表明,羥氯喹對于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基本不起作用。然而,由于一些美國政客的力挺,直到6月底,印度媒體上依舊鼓吹著印度向眾多國家支援了這款抗疫特效藥,并稱之為“拯救生命的靈藥”。
6月中下旬,英國、法國、巴西的研究人員先后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上發表文章,宣告羥氯喹對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者無效。6月15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經取消了用羥氯喹和氯喹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緊急使用授權。6月20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已經停止羥氯喹的臨床測試。
6月底,印度的科研人員終于在《印度醫師協會雜志(JAPI)》上發表了題為《印度醫護人員中類似流感的癥狀和新冠肺炎的患病率》的文章,首次承認羥氯喹在預防新冠病毒感染中沒有作用。
這項在3月至5月間進行的研究旨在評估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參加者都是在印度抗疫最前線的醫生和護士,共收集到3667個樣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服用了羥氯喹的人員當中,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的比例為1.9%,而沒有服用的人員中,陽性比例為1.7%。
7月以來,印度政府和媒體已經不再鼓吹自己“醫療外交”的成果了,新冠肺炎特效藥的失靈顯然讓很多人感到難堪。印度出口羥氯喹最多的兩個國家——美國和巴西,如今與印度一道,排在全球新冠病毒累計確診病例數的前三名。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南亞和東南亞問題觀察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