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榆槐
????自然札記??148
行走的榆槐
在齊齊哈爾市龍沙公園里有很多白榆古樹,高大茂密,枝柯橫斜,樹冠蔽天。那個雨天清晨,又看到大榆樹,我就想起了塔城最早的人民公園,那里也有許多高大的榆樹遮天蔽日,像嫩江內水流過龍沙公園,烏拉斯臺河流經塔城的這個公園,齊齊哈爾羅西亞大街有個俄國鐵路人修建的俱樂部,而塔城這個公園當時也有俄式建筑風格的俱樂部,可看電影可跳交誼舞。
重要的是,我想起中學里的暑假到這個公園晨跑時,經常會遇見父親在公園散步,他手里經常捏著枯干的掉落地上的榆樹枝,散步回來也順手扔在家里的灶臺旁。那時,父親比我現在的年紀還要小點……
一句話,我對榆樹是從小熟悉的,爬樹采摘過榆錢,學樹木學時,白榆、垂榆、圓冠榆、裂葉榆都見過。
拋開楊柳,相對于榆樹,我來到關中過見到最多的是槐樹,而榆樹鮮見,即使關中北邊叫榆林的地方,我去過幾次,但印象深刻的是柳樹、樟子松,也沒榆樹的記憶,猶如當時學樹木學時,我僅僅只見過龍爪槐。
然后,我就發現,榆樹多生長在遙遠僻靜的地方,而槐樹就佇立在內地人口密集的城鎮、村莊。
我見過無數的槐樹古樹,渭南的(包括白水馮家山村的“天下第一槐”、老家合陽潘家山的“龍槐”)、歧山的、天水的、山西的,但卻沒有見過一棵野生的槐樹。
《山海經·中山經》記載的“東三百里,曰首山,其陰多榖(gǔ,構樹)、柞,其草多術、芫,其陽多?琈(tūfú,一種玉)之玉,木多槐。”足以證明槐樹是原產我國的。
槐樹,別名國槐、家槐,豆科槐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暗灰色或黑色,小塊狀裂。小枝光綠色,有明顯的淡黃褐色皮孔。小葉7-15,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葉軸微有毛,下面有白粉及平伏毛。圓錐花序,花淡黃色。莢果串珠狀,長2-8cm,熟時 黃綠色;果皮肉質,含膠質,不裂;種子1-6,腎形,黑褐色。關中花期6-7月,果10月成熟。
原產我國,現野生者極少,多為栽培。北自東北南部、內蒙古、新疆,南至廣東、廣西及西南各省普遍栽培,以黃河流域分布較集中,多見于山麓、山腹、平地及村落附近,東部在海拔750米以下,湖北西部山區可達1200米。日本、越南、朝鮮也有國槐分布,朝鮮見有野生國槐。
中等喜光,對土壤要求不苛,酸性、中性、石灰性及含鹽不超過0.2%的土壤都能生長。在深厚濕肥的條件下,生長較快,壽命長,各地多見有百齡以上的古樹,根系深,萌芽力強,較耐旱。
木材淡褐色,質堅重,有彈性,耐水濕,結構略粗,建筑、家具、車船、農具等用材;花蕾烘干后可做黃色染料;花亦為良好蜜源植物。花、果、根、枝、皮和樹脂均入藥。花分槐米(槐花蕾)、槐花。花、果苦,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皮祛風濕,消腫止痛。樹脂化涎。葉治腸風溲血、痔瘡、疥癬、疔腫和濕疹。嫩枝治崩漏帶下、心痛、目赤等。根治喉痹和蛔蟲病。植物各部也可做土農藥。花、葉、莖皮和莢果有毒。花和果中主要含多種黃酮、異黃酮和甙類,種子含金雀花堿、苦參堿等生物堿。人食槐花(非刺槐花)和葉后中毒癥狀為面部浮腫,皮膚發熱、發癢。葉和莢果人食后可刺激粘膜,產生疝痛,下痢。
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及煙塵等抗性較強,為北方地區的重要用材、行道樹及“四旁”綠化樹種。
相比較榆樹,槐樹文化內涵博大深厚。
西周時期,我國就有槐樹的記載。
《周禮·夏官·司爟(guàn,古代祭祀時為祛除不祥而舉火)》曰:“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疫”,東漢鄭玄注:“鄭司農說以鄹zōu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冬取槐檀之火。’”這最早記載了先民取火用火的方法。有學者認為,緣于古人崇拜火,從而膜拜槐樹。
而《周禮·朝士》載:“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意為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三公朝天子時,面向三槐而立。故后人以三槐喻三公,槐用于指代官職。
至此,槐樹在古代象征著權位、顯貴和吉祥:
1.古漢語中槐官相連: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執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兗(yǎn,古代上公穿的禮服),喻指三公;槐宸chén,指皇帝的宮殿;槐掖,指宮廷;槐望,指有聲譽的公卿;槐綬,指三公的印綬;槐岳,喻指朝廷高官;槐蟬,指高官顯貴。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2.象征科舉及第:隋唐開始,科舉考試關乎讀書士子的功名利祿。古漢語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舉子赴考稱踏槐,考試的月份稱槐黃,因槐象征著舉仕有望、三公之位,“槐”、“魁”又相近,祈愿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
3.表達懷祖和先祖庇護后代如意:槐樹還是古代遷民懷祖的寄托,也是吉祥和祥瑞的象征。
在民間文化中,槐樹有時會被視為鬼樹,這是因為槐樹在古代很多的傳說中,樹身吸附一些邪惡的精怪、鬼魅;槐樹生長迅速,往往樹干空心,使得蛇、鼠、鳥等會在樹干中筑巢,讓人感到不安;“槐”又是由木和鬼字組成,一些人出于對未知的恐懼,或因為生活不順遂,而產生聯想認為槐樹是一種不祥之木。
在今天,槐樹是人們同根懷祖的文化與情感認同。的確,最原始天然的槐樹無跡可尋,但千年古槐矗立不倒,中國的大街小巷、村頭巷尾、房前屋后生長著亙古的大槐樹。
據查索,我國最古老的槐樹是位于甘肅平涼崇信縣被稱為“華夏古槐王”的一株國槐古樹,古槐高26米,胸圍13米,距今3200年。2023年10月,作為“最美古槐樹”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
再說說樸實卑微的榆樹。
白榆,別名榆樹、家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胸徑1米;樹冠近圓形或卵圓形,樹皮暗灰色,縱裂而粗糙;枝條細長,灰色。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基部近對稱,葉緣常具單鋸齒,側脈9-14對,無毛或葉下面脈腋微有簇毛。花先葉開放,兩性,簇生;花萼4裂,雄蕊4。翅果近圓形或卵圓形,果核位于翅果中部,熟時黃白色,無毛。花期3-4月,果4-6月成熟。
產東北、華北、西北及華東等地區,為東北平原森林草原區野生喬木主要代表種。東北、華北、淮北和西北平原栽培普遍,常見于“四旁”、山麓和沙地,一般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天山可達1500米。蘇聯、蒙古及朝鮮亦有分布。
喜光,耐寒,抗旱,在降水量不足200mm的干草原區亦能正常生長。喜肥沃、濕潤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苛,干燥瘠薄土壤及固定沙丘也能生長,耐鹽堿。根深,主側根均發達,縱橫交錯密集,抗風力強。生長快,壽命長。對煙和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種子繁殖。
木材略硬重,結構粗,花紋美麗,易撓曲,可供車輛、家具、農具等用材;樹皮纖維堅韌可代麻;樹皮及根皮具粘液,可做造紙糊;樹皮磨粉呈有粘性的榆面可食;嫩果實俗稱榆錢,可生食或炒食。種子含油率18.1-25.5%,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葉可為飼料;榆樹的果實、樹皮、葉,有利水、通淋、消腫、安神、祛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失眠,暑熱困悶,痰多咳嗽,酒皶鼻等。為東北、華北、淮北及西北“四旁”綠化、用材林、防護林和輕鹽堿地的主要造林樹種。
《說文》載:“榆,枌(fén,白色樹皮之榆)。從木,俞聲。”又載:“俞,空中木為舟也。”俞是獨木舟,而榆木是制獨木舟的上好材料,故“木”和“俞”組成的字是指榆木是制獨木舟的樹種。
《詩經·唐風·山有樞》以“山有樞,隰(xí,低洼而潮濕處)有榆。”記載有榆樹。
先秦時,人們就已發現榆樹的救荒功能。《神農本草經》稱,榆樹皮“久服輕身不饑”,將之與“槐實”“枸杞”等,同列為“上品”。
過去物質匱乏,包括上世紀的六十年代,人們經常把榆樹的果實“榆錢”、樹皮粉面揉在玉米面里替代糧食食用。
榆樹長有榆錢,“榆〞音同“余”,人們認為榆樹是富余的象征。在甘肅河西走廊,一直有“前槐后榆”的庭院種樹習俗,祈求富貴和多子多福。
同時,因榆樹木質堅硬,“榆木疙瘩”一詞又用來比喻一個人思想不開竅或執拗較真,這是取其難解難伐之意。
中國最古老的榆屬植物發現有榔榆古樹,樹齡已有1700年。這棵古樹位于陜西咸陽永壽縣甘井鎮境內,樹高近20米,樹粗6.71米。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的灤河源國家森林公園里,有一個叫“榆木川”的重要景區,因3萬畝的天然榆樹林而得名。這里的榆樹樹齡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是中國乃至亞洲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尚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榆樹林之一。
2023年10月,河北張家口赤城縣樣田鄉上馬山村一棵樹齡約650年的白榆入選全國10株“最美古榆樹〞之列,該古榆樹高28米,胸圍7米。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天山天池景區船塢的白榆也作為“最美古榆樹”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這株白榆是生長在海拔近2000米地方的唯一一株榆樹,樹齡達185年,傳說為天山天池的“定海神針”。
寫到這里,由衷感謝編寫《樹木學》教材的林業前輩們,他們講白榆分布,“天山可達1500米”,確實是對后人高度負責的。所以,依據教科書論述,我相信鄂西一定還分布生長有野生槐樹。
雖然先熟悉榆樹,再親近槐樹,但有“槐榆”一詞,槐在前,古人鉆木取火,四季所用木材不同,春用榆,冬用槐,古漢語以槐榆比喻時序。我思量:槐榆,是講槐樹冬日取火應該更為重要,而非槐官的緣故。

槐火僅指槐木所燃之火,而榆火用典又表示“春景”。
就感恩地想:父親曾經拾揀、母親慢慢燃燒的榆火依然給予著我永遠的溫暖和希望。
2024.7.1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