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保護動物:荒漠沙蜥
在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的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常常會見到很多被譽為“沙生植物保護神”的陸地野生動物—荒漠沙蜥,只見它轉動著“半圓形”的腦袋,悠閑地東瞅瞅西望望,動作姿態生動有趣,顯得十分呆萌可愛。當發現有人靠近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串串淺淺的足跡。
荒漠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是鬣蜥科、沙蜥屬爬行動物。體形扁平,吻端突出;頭背有大塊黑斑,自頸至尾沿背中線有條黑色寬縱紋;頭背、體背鱗片大小不一,通常向兩側逐漸變小,背中央幾行鱗棱較強;腹部鱗近方形,排列整齊;尾基扁平,腹面光滑,尾腹面大部全白,尾末端黑色;后肢前伸達顳部或眼中部,四肢有力,在沙漠中走位十分靈活;體背縱紋兩側及尾背均為淺橘黃色,與荒漠環境十分接近,具有很高的隱蔽性,如果它呆著不動,不經過仔細觀察,很難發現它們。
荒漠沙蜥,常生活于海拔1275~1560m的沙漠地帶。穴居動物,洞道簡單,一般筑洞于沙丘、荒漠草原或較板結的沙礫地斜面,通常在梭梭林、白刺包間活動,夏季地面高溫時可爬到灌叢或小樹枝上避暑。食物主要以鞘翅目及其他昆蟲類為食,耐饑渴能力超強,能夠長時間不喝水而正常生存?;哪瞅崾且环N常見的物種,為中國西北沙漠棲息地的優勢種,列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3年)》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無危。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典型的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三面環沙,生態區位十分重要,對有效遏制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合圍,維護民勤綠洲、河西走廊乃至中國西部的生態安全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經過建區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保護區平均植被蓋度較建區前提高了8個百分點,野生動物種類從89種增長到了180種,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逐步上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