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蕺(jí)菜:食用折耳根,藥用魚腥草 | 綠會保護地科普
媒體:中國綠發會保護地 作者:內詳
專業號:劍湖濕地管護局
2023-10-18 14:46:26
蕺(jí)菜:食用折耳根,藥用魚腥草 | 綠會保護地科普
蕺菜,以“蕺”之名始載于陶弘景《名醫別錄》,
用手搓揉其新鮮莖葉,會散發出濃烈的魚腥味,
蘇頌《圖經本草》載:"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
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
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又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為魚腥草。
在《中國植物志》中正式學名為蕺菜。
蕺菜,在廣東等地稱它為狗貼耳,
而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叫側耳根、折耳根等。
總之,因時代、地域、風俗等的差異,
賦予了它許多的別樣的名字。
蕺菜,三白草科蕺菜屬腥臭草本植物,
葉薄紙質,葉片卵形或闊卵形,
有腺點,背面常帶紫紅色。
穗狀花序生于莖上端,與葉對生,
基部有4片白色花瓣狀苞片,
兩性花,無花被,花期在4-7月。
蒴果近球形,頂端開裂,果期6-10月。
蕺菜,兼具食藥價值。
其嫩根莖可食用,
我國西南地區常作蔬菜或調味品,
最有名的菜品涼拌折耳根,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目前,蕺菜已是貴州地區特有的地方特色農產品。
全草入藥,性味辛,微寒,具有清熱解毒、
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等功效。
亦有觀賞價值,種植于庭院中,
可賞細白花,特殊氣味兼有驅蟲的效果。
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
通常生長在溝邊、溪邊或林下濕地等地方。
https://mp.weixin.qq.com/s/FXcrm9sW4FOicaxfyCajEQ
閱讀
154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