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西藏黑頸鶴的“服務員”
中國西藏網訊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被稱為拉薩“糧倉”。每年的冬季,林周縣虎頭山水庫因兩面夾山,周邊有大片的良田,成為黑頸鶴覓食、夜棲的佳地。
1月18日,拉薩市林周縣強嘎鄉附近的田間地頭,記者看到,上百只黑頸鶴在休閑覓食,傳來聲聲鶴鳴,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美得令人傾心。
圖為黑頸鶴守護人旦增攝影:次旦拉姆
上午12時許,家住林周縣春堆鄉卡東村的黑頸鶴守護人旦增收拾妥當,準備出門。對于這份工作,旦增打心眼里熱愛。“成為黑頸鶴巡護員,是大家對我的信任,我以此為榮。”旦增說,自己是野生動物們的“服務員”。
圖為1月18日,旦增在給黑頸鶴投食攝影:次旦拉姆
圖為1月18日,西藏林周強嘎鄉附近田間地頭黑頸鶴悠閑覓食 攝影:次旦拉姆
旦增是位老黨員,2015年,被林周縣林業局聘為巡護員,成為巡護區域野生鳥禽的“守護者”。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成群的黑頸鶴在林周縣澎波河流域濕地過冬,是旦增最為忙碌的時期。
在此期間,旦增每天工作內容有三項:巡護、投喂、救助。騎著他的摩托車,從卡東村一路巡護到虎頭山水庫往上區域,巡邏路上,旦增四處觀看,注意網圍欄、電線桿處有沒有被纏繞或撞上的黑頸鶴,有無流浪狗等攻擊黑頸鶴,查看黑頸鶴是否有生病情況等,仔細觀察棲息在這里的包括黑頸鶴在內的各種野生鳥禽的生存狀況。至今,他已經騎爛了兩輛摩托車。
圖為1月18日,西藏林周強嘎鄉附近一群黑頸鶴飛過攝影:次旦拉姆
據林周縣林業和草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三年,遷徙至林周縣過冬的黑頸鶴數量在1800-2000只左右,每年觀測到的最大黑頸鶴群落有400-500只左右。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是唯一生存、繁殖在高原的鶴類,被藏族民眾譽為“神鳥”。如果把這些黑頸鶴比作高原的“精靈”,旦增就是這群“精靈”的守護者。多年和黑頸鶴相處,旦增對它們充滿了感情,提起這些“老朋友”,旦增從心底里高興,眼里閃著光。
圖為1月18日,西藏林周強嘎鄉附近黑頸鶴翩翩起舞 攝影:次旦拉姆
旦增憑著對生態環境及自然生物的滿腔熱愛,堅守信念,盡全力守護著這片凈土。在這片高原上,有許多像旦增一樣的人,生長在這里,愛護著這里。如今的青藏高原,隨著不斷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吸引著眾多候鳥越冬。數據顯示,黑頸鶴由不到3000只增加到1萬多只??吹靡姷臄盗孔兓?,正是西藏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佐證。(中國西藏網記者/次旦拉姆)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