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峽中草藥(唐松草)
唐松草

唐松草(拉丁學名: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山坡或山溝林下陰濕處。根入藥,有解毒消腫、明目、止瀉等作用。 歐洲唐松草T. aquilegifolium L. 分布于歐洲,與唐松草的區別在于瘦果梨形,基部漸變細成細長的心皮柄。[1]
中文學名
唐松草
目
毛茛目
拉丁學名
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 Linn. var. sibiricum Regel et Tiling
別稱
草黃連、馬尾連、黑漢子腿、紫花頓、土黃連
科
毛茛科
更多
形態特征
5張
唐松草

唐松草植株全部無毛。莖粗壯,高60-150厘米,粗達1厘米,分枝。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
莖生葉為三至四回三出復葉;葉片長10-30厘米;小葉草質,頂生小葉倒卵形或扁圓形,長1.5-2.5厘米,寬1.2-3厘米,頂端圓或微鈍,基部圓楔形或不明顯心形,三淺裂,裂片全緣或有1-2牙齒,兩面脈平或在背面脈稍隆起;葉柄長4.5-8厘米,有鞘,托葉膜質,不裂。
圓錐花序傘房狀,有多數密集的花;花梗長4-17毫米;萼片白色或外面帶紫色,寬橢圓形,長3-3.5毫米,早落;雄蕊多數,長6-9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1.2毫米,頂端鈍,上部倒披針形,比花藥寬或稍窄,下部絲形;心皮6-8,有長心皮柄,花柱短,柱頭側生。
瘦果倒卵形,長4-7毫米,有3條寬縱翅,基部突變狹,心皮柄長3-5毫米,宿存柱頭長0.3-0.5毫米。7月開花。[1][2]
生長環境
唐松草生海拔500-1800米間草原、山地林邊草坡或林中。適應性強,喜陽又耐半陰。生長在林下或草甸的潮濕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排水需良好。較耐寒。[1]
產地分布
唐松草在中國分布于浙江(天目山)、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在朝鮮、日本、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1]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
唐松草用播種或分根繁殖。幼苗需遮陰,分根繁殖在早春,當年即可開花。制種多做二年生栽培,第一年育苗,秋季移栽定植,第二年收貨,可節約用地,降低成本。
育苗播種
北方5月中旬育苗,苗床選擇土質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施農家肥3500-4000kg/畝。深翻混勻做畦,畦寬1.2-1.5m,高8-10cm。種子點播或撒播,條播時橫向開播種溝,溝深2cm,行寬6-8cm,種子間距8cm。播后覆細沙土,厚度1-1.5cm,保持土壤的濕潤。撒播時落水撒播,播種后壓實床面,然后蓋土。
定植管理
早秋定植,制種基地選擇在海拔1000m以上的冷涼山區,圖紙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以基肥為主,施腐熟農家肥3500-4000kg/畝,過磷酸鈣30kg /畝。露地地壟栽培,株距20-25cm,行距40cm,密度6000-8000株/畝。定植后灌水,追肥1-2次。幼苗根部培土,秋末控制灌水,封凍前灌水越冬,植株覆蓋麥草或樹葉防寒,翌年4月撤掉防寒物。灌返青水,植株現蕾時結合灌水追肥。
采收留種
唐松草6月下旬開花,9月初種子成熟。種子成熟后極易脫落,應及時采收。收獲時,將結有種子的花枝一同采下,放入布袋中,置于陽光下曬干。用木條輕輕敲打脫粒,清除雜質,放在通風干燥處保存。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19張
唐松草圖片欣賞

唐松草莖葉舒展有度,細膩雅致,且有白霜;花小繁密,花萼、花絲披散,風姿雅麗。在林下叢植或點綴巖石之旁,無不相宜。亦可盆栽。
藥用價值
本屬植物含有生物堿,根含小檗堿,可供藥用,西南地區代黃連用。根可治癰腫瘡癤(山東中草藥手冊)、黃疸型肝炎、腹瀉等癥(內蒙古中草藥),是重要蒙藥之一。春秋挖出根部,剪去地上莖葉,洗凈,曬干,生用。
藥理
(1)唐松草堿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和人類鼻咽ka細胞等的生長,紫唐松草堿、卡品堿等對小鼠瓦克癌-256及小鼠Lewis肺癌等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2)唐松草辛敏堿及脫氫辛敏堿對大白鼠腳爪注射福爾馬林后無論在炎癥滲出期或水腫消退期均表現有抗炎作用。對正常大白鼠尚能提高其痛閾,卡品堿對貓并具有短暫的降壓作用和弱的腎上腺素養樣活性。
(3)水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藥性
苦、寒。歸肺、心、肝、脾、胃、大腸經。
藥效
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主熱病心煩;濕熱瀉痢;肺熱咳嗽;目赤腫痛;癰腫瘡癤敗毒抗癌、瀉火清熱。
藥用
(1)敗毒抗癌,用于癌瘤積毒:肝癌 唐松草9克,金錦香12克,七葉一枝花15克,一枝黃花20克,四季菜30克,老鴉柿根60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外敷鮮蟾蜍皮于肝腫大處,隔日換貼,繼續應用,能使炎痛消除,腫塊軟縮:病情緩解。宜于原發性肝癌。直腸癌 唐松草、白頭翁、地榆各15克,兒茶、槐角、五倍子各9克,馬齒莧、敗醬草、薏苡仁、白英、半枝蓮各30克 水煎服,日1劑。能使血便粘液減少,癌腫縮小,潰瘍修復。亦宜于潰瘍型胃癌。
(2)瀉火清熱,用于火炎發熱:熱毒瘡癬 唐松草15克,黃柏30克,冰片1克,鮮豬膽1枚 先將唐松草與黃柏煎成糊狀,去渣,以鮮豬膽剪破,滴入膽汁,微火熬1~2分鐘,離火,稍冷,加冰片攪勻,每晚擦患處。
藥量
煎劑:4.5~15克。外用:適量。
抗癌作用
本品為一種阿樸啡芐基異喹啉堿,能抑制DNA、RNA、蛋白質的合成,其中以抑制DNA的作用最迅速。對實驗動物腫瘤W-256有顯著抑制作用和生命延長率,Lewis肺癌和LB細胞也有較高抑制作用。還有消炎、抗凝、降壓、利尿作用。并無骨髓抑制作用。第1期臨床試用于肺、結腸、食管、胃、頭頸部等惡性腫瘤,但未見客觀緩解。由于它無骨髓抑制的優點,認為值得進一步試驗,并考慮與其他藥物合并試用某些于敏感腫瘤。動物試驗對大鼠W_256有抑制作用,治療指數較高,值得注意。
不良反應:惡心,嘔吐,手臂酸痛,中樞神經抑制,心律不齊和肝、腎毒性。[1]
參考劑量:靜滴 每財一次1100毫克/米2,滴注2小時,6周為一個療程。
參考資料
[1]唐松草
[2]唐松草 Thalictrum aquilegiifolium L. var. sibiricum Regel & Tiling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