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Ⅱ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中國蕨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蕨類植物|中國蕨
花木君
關于蕨類植物,我們前面介紹了很多種類,其中有高大如樹的桫欏和鐵樹,有幼小的翠云草石松,有葉片優美的鐵線蕨,有形態奇特的鹿角蕨等等,今天我們給花友介紹一種以我國國家命名的珍稀蕨類植物,那就是——中國蕨。
中國蕨(學名:Sinopteris grevilleoides (Christ) C. Chr. et Ching),屬于中國蕨科(Sinopteridaceae)、中國蕨屬(Sinopteris)旱生蕨類植物。是我國特有種,產于中國云南省西部(巧家、大姚和賓川)及四川北部(青川),生長海拔1100-1800米的裸露石巖上或灌叢巖縫。
中國蕨植株高18-2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栗黑色,有棕色狹邊;葉簇生,柄長10-18厘米,黑色或栗黑色,有光澤,下部被卵狀披針形鱗片,向上漸光滑;葉片五角形,長寬近相等,約7-10厘米,近三等裂,中央羽片最大,長6-厘米,中部寬3-4.5厘米,長圓披針形,短漸尖頭,基部突然收縮成三角狀耳形,并呈楔下延而與側生一對羽片相連,羽狀深裂。
裂片約15對,斜展,線狀披針形;側生羽片三角形,不對稱的二回羽裂,羽軸上側的裂片較下側短,全緣,;葉脈在末回裂片上羽狀分叉,極斜向上,下面明顯凸出,彼此接近而成瓦楞形,下面被腺體,分泌白色蠟質粉末;羽軸及主脈和葉柄同色。孢子囊群生小脈頂端;囊狹,邊緣分裂成三角形粗齒,覆蓋孢子囊群。
小葉中國蕨
中國蕨屬(Sinopteris)是我國特有的種屬,目前為止僅僅發現2種,一種就是中國蕨,另一種為小葉中國蕨(Sinopteris albofusca (Bak.) Ching),其中中國蕨分布在西南,而小葉中國蕨則分布在西南和華北地區,生長于海拔500-3200米林下及灌叢石灰巖縫、鈣質石縫中,為鈣的指示植物。
粉背蕨
中國蕨科有9屬,其中中國蕨屬和粉背蕨屬(Aleuritopteris Fee)中的五角葉系中的一些種類極其相似。比較明顯的區別為中國蕨屬葉脈下面非常凸出或瓦楞形,孢子囊群由單孢子囊組成,孢子囊的環帶極闊。
中國蕨是我國特有的蕨類植物,并且是古老的孑遺植物,從形態特征來看,中國蕨屬似為現代粉背蕨的孑遺祖先的代表,因而對研究蕨類系統發育和分類上有重大意義。
中國蕨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植株幼小,纖細秀麗,葉片蔥蘢,四季青翠,葉柄栗黑,對比分明,靜雅優美,非常適合盆栽觀賞或者假山造景,因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中國蕨由于分布地狹窄,野生種群稀少,因而在1999年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保護級別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2004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評定級別為易危(VU);2013年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評定級別為易危(VU)。
中國蕨原生長在干旱石灰巖縫,以及一些裸露的巖石上或干旱的泥土上,是鈣質指示植物,土壤大都為紅褐土或石灰巖風化的石灰土,土層瘠薄,石粒多,地表裸露。因而比較耐干旱,不耐水濕,人工栽培要注意土壤的鈣質配制,澆水多保持偏干土壤。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蕨的鑒賞和植物辨識,由于圖片相對較少,里面有可能有粉背蕨屬的圖片,請勿見怪,一切以植物學的形態介紹為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