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之前胡
白花前胡--植株:圖片來源:本草植物
白花前胡是當前市場主流產品,而白花前胡的應用以其浙江淳安(浙前胡)、安徽寧國(寧前胡)和江西上饒(信前胡)最為道地,且是古籍中常出現的白花前胡的三大主產地,被認為其藥材質量較佳。隨著前胡野生資源的枯竭,其栽培已趨于常見,且非道地產區的引種栽培大面積出現,如重慶涪陵,貴州安順,遵義畢節等,發展迅速,但較道地產區前胡質量差。
對于前胡入藥歷史的考證,前胡之名始載于《名醫別錄》,但就其原植物形態及藥材性狀均為提及,因此關于前胡的基原無從考證。而結合對古文獻的研究,許多學者發現關于茈胡的記載,結合現代植物分類學,推測出茈胡為現在入藥的白花前胡,而茈胡最早則出現在《五十二病方》中,隨后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據此可知前胡入藥歷史的悠久。對于前胡植物形態詳細描述則可追溯到《本草圖經》,但根據其記載,入藥前胡有5個基原,但根據其形態的描述,《圖經》中記載的質量佳的為白花,苗似斜蒿,可證明所用前胡為白花前胡。
白花前胡--飲片:圖片來源,本草植物
紫花前胡--植株:圖片來源,本草植物
作為單獨品種入藥,很多藥農和經銷商在一開始都顯得極不適應,還有用其做前胡入藥,因此前胡的偽品就有了“紫花前胡”。那么紫花前胡產地如何呢?紫花前胡主產于河南、湖北、江蘇、湖南、廣西、廣東,江西的修水縣產量也很大。但究其道地性,根據古文獻記載未有明顯的記錄,因此也就作罷了。
作為藥用,紫花前胡在古時亦有記載,根據《本草圖經》性狀描述,紫花前胡在其記載中用作前胡、滁州當歸,出現了一物多種用途的情況,而在《植物名實圖考》將紫花前胡稱為“土當歸”。可見在古時紫花前胡入藥比較混亂。
根據現有標準可知紫花前胡常于秋、冬二季地上部分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曬干。后潤透,切制薄片制成飲片,以供藥用。紫花前胡具有降氣化痰,散風清熱。用于痰熱喘滿, 咯痰黃稠,風熱咳嗽痰多,其功能主治與前胡相同,所以兩者常相互應用。
由于兩者功能相同,又因為兩者干燥根性狀極為相近,從性狀上區分較為困難,所以市場上出現了兩者相混或直接用紫花前胡(價格便宜,質量較前胡差)充當前胡的情況時有發生。那么怎樣區分兩者呢?筆者認為主要從兩個層面上區分,一是原植物區分;二是借助顯微進行鑒別,下面就一一介紹。
一、原植物區分:主要從兩者葉、花和果實上進行區分:
前胡葉片對比(左為白花前胡,右為紫花前胡):圖片來源,本草植物
2、花不同:主要集中在花色和總苞上,白花前胡:花白色,總苞片為線形;紫花前胡:花紫色,總苞片卵形。
前胡花序對比(左為白花前胡,右為紫花前胡):圖片來源,本草植物
3、果不同:主要看有無毛,白花前胡:雙懸果實表面有毛;紫花前胡:雙懸果實無毛。
前胡前胡對比(左為白花前胡,右為紫花前胡):圖片來源,本草植物
二、藥材或飲片顯微差異:
主要差異在兩者橫切面上,主要區別點是木質部中有無木纖維和散在的油管。白花前胡:木質部中有明顯的木纖維和散在的油管;紫花前胡:木質部中無明顯的木纖維,沒有散在的油管。
以上即為前胡整體鑒別特點,整體總結如下表:
類別 | 白花前胡 | 紫花前胡 |
葉 | 葉無柄,葉緣有缺刻 | 葉有柄,基部常膨大呈葉鞘,葉緣為規則的細鋸齒 |
花 | 花白色,總苞線型 | 花紫色,總苞卵形 |
果 | 果有毛 | 果無毛 |
顯微鑒別 | 木質部有木纖維和散在的油管 | 木質部少見木纖維,沒有散在的油管 |
此文僅是個人感受,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交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