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在我們身邊的小野鴿-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 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閩南語)、布鴣仔(客家語) 。
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廣泛分布。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鴿形目 Columbiformes
科:鳩鴿科 Columbidae
屬:副斑鳩屬 Spilopelia
種:珠頸斑鳩 S. chinensis
珠頸斑鳩是中型鳥類,長度28-32厘米,重量125-180克。
人們常把它和家鴿混淆,但只要由顏色和啄的構造來分辨就可以簡單看出兩者的差別。
珠頸斑鳩頭為鴿灰色,上體大都褐色,下體粉紅色,后頸有寬闊的黑色,其上滿布以白色細小斑點形成的領斑,在淡粉紅色的頸部極為醒目。虹膜褐色,喙為暗褐色,腳紅色。
雌鳥羽色和雄鳥相似,但不如雄鳥輝亮、較少光澤。
最引人注意的是成年珠頸斑鳩的頸部兩側為黑色,密布白色點斑,像許許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頸部,為本種最為顯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頸”斑鳩。
幼鳥則沒有密布白色點斑。
珠頸斑鳩尾長,外側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飛翔時極明顯。
珠頸斑鳩發聲時頸部的羽毛會拱起,叫聲低沉,重音靠后,類似“咕-咕-咕”、“咕-咕-咕~咕”。
珠頸斑鳩是典型的陸生鳥類,一般在草地和農田中覓食。主食是果實、谷物和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會捕食昆蟲,主要在地面上覓食。
一般不會群居,而是單獨或成對出現。它們是溫馴的鳥類,但是突然的噪聲會使它們驚起。
珠頸斑鳩喝水的方式是俯身吸水,與其他鳥類不同。如果條件許可,它們也會用水清洗身體。
珠頸斑鳩是城市中最容易觀察的鳥類,它們對人類居住環境中的材料會有所認識。下面是個人的一些觀察:
例如玻璃,如果人和珠頸斑鳩之間只隔著一層玻璃窗,那么你和他之間的最小距離可以縮近到10厘米,但是這個時候它會一動不動的注視著你,如果你的動作變大它會立即飛走;如果你緩緩退開,珠頸斑鳩會繼續它之前的動作,漫步或觀望...
例如紗窗,如果人和珠頸斑鳩之間隔著一層紗窗,最小距離可以縮近到80厘米,再走進珠頸斑鳩會毫不猶豫的飛走。
如果是在野外觀察,人和珠頸斑鳩之間距離,大約在3米以外。
珠頸斑鳩全年都會繁殖,常能在樹木、建筑物的邊沿甚至是地面上發現它們的巢穴。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時身體會極度傾斜,并在繞圈飛行時舒展自己的雙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
珠頸斑鳩通常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一次,繁殖期為5-7月,通常由雄鳥尋找合適的地方,再帶雌鳥去選,選一個雙方都認為可以的地方,筑巢是一起筑的,用樹枝筑巢。
但也可能“鵲巢鳩占”,占用之前其他珠頸斑鳩或其他鳥類的巢。
珠頸斑鳩一次生兩顆白色的卵,前后大約差一兩天。約兩星期后,小斑鳩就會同一天破蛋而出。
孵蛋、養育小斑鳩則是由雄、雌輪流照料,喂食它們鴿乳。再過約兩星期,小斑鳩就會離巢。
鴿乳 又稱嗉囊乳,是親代鳥類從嗉囊中反芻給雛鳥的一種分泌物。所有鳩鴿科鳥類都能夠分泌這種物質,此外有此能力的還有火烈鳥和一些企鵝。
珠頸斑鳩廣泛分布在東南亞至南亞的開闊林地、農地、都市等地區,從印度、斯里蘭卡東部到中國南部、東南亞等地。
該種還被引入美國的洛杉磯地區,還于186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以及印度尼西亞、新西蘭地區。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