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鶴等越冬候鳥遷徙在即 管護人員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安全
央視網消息: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生長和繁殖都在高原的鶴類,因此被稱為“高冷”候鳥。
科研人員通過衛星追蹤監測發現,我國黑頸鶴主要有東部、中部、西部三大越冬種群。北歸的時候,東部越冬種群的黑頸鶴會從云貴高原的越冬地云南會澤念湖、昭通大山包和貴州草海出發,沿小相嶺、邛崍山等山脈,最終抵達四川、甘肅交界處的若爾蓋濕地繁殖后代;總臺記者此次拍攝的中部越冬種群會從云南納帕海出發,飛往四川甘孜州的稻城、理塘、新龍、白玉以及青海隆寶灘等地繁衍下一代;西部則種群龐大,遷徙路線復雜。現在科學家已完成三條路線的驗證。
云南納帕海濕地則是黑頸鶴中部種群遷徙路線上的重要越冬地。來看總臺央視記者從云南納帕海發回的報道。
3月底,納帕海候鳥迎來北遷季,臨行前,候鳥們更加努力覓食,可以說食物在哪兒鳥就在哪兒。
經過一個冬季的充足進食,納帕海的候鳥們開始北遷了。而黑頸鶴還要多逗留一個星期,一般清明節后才會離去。所以在這個季節,最容易看到大群黑頸鶴集體覓食。
在這片水域附近,記者和管護人員發現了一只腿部受傷的亞成年黑頸鶴。
在這一片水域,頭一天還有大群黑頸鶴覓食,此時只剩下這只受傷的小鶴和它附近兩只成年黑頸鶴及另外一只小鶴。管護人員分析,這兩大兩小可能是同一個黑頸鶴家庭,因為這只小鶴受傷,才沒有跟隨大隊到別處覓食。北遷在即,管護人員表示,他們會加強對這只小鶴的日常監測。只要受傷的小鶴及時恢復,它們一家就將在這期間舉家北歸,回到北方繁殖地。
隆寶灘濕地:黑頸鶴的主要繁殖地之一
這些天,在云南納帕海濕地越冬的黑頸鶴正抓緊時間覓食休憩,因為它們在接下來的“北歸之旅”中將會沿著高原不斷攀升,終點站則是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海隆寶灘濕地。隆寶灘是我國第一個以黑頸鶴及其繁殖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些天,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也正在為即將到來的黑頸鶴忙碌著。
雖然冰雪還未消融,但隆寶灘濕地山河相映間盡是風景,重巒疊嶂的山川和星羅棋布的沙洲和小丘也都在迎接著闊別已久的黑頸鶴等北歸候鳥們。據了解,隆寶灘濕地平均海拔達到4200米,是黑頸鶴的主要繁殖地之一。經過多年的保護,這里黑頸鶴的數量已經由1984年建區時的22只增加到峰值時的216只,成為了繁殖黑頸鶴種群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而在今年二月,隆寶灘濕地還被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 索南斑久:獲評國際重要濕地是一份肯定,標志著生態環境改善,也有了更多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將積極發揮濕地的重要作用,讓更多的野生動物和候鳥回歸隆寶灘。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