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資訊 | 研究、政策、行業動態、案例、專題解讀等(第18期)
© Nancy McGarvey/TNC Photo Contest 2022
2023 年 Vol. 8
總第 18 期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訊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Round-up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即保護、養護、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天然或經改變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行動,有效和適應性地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 同時提供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恢復力和生物多樣性惠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部與合作伙伴匯總近期國內外有關于NbS的最新動態,為關注NbS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信息參考。
2023年起,我們將通訊內容整合為研究、政策與行業動態,新增實踐案例版塊,將簡訊發布頻率保持為每月一期,希望在新的一年為讀者更為全面、及時地呈現NbS相關動態。同時,我們將不定期推出NbS專題解讀欄目,深度解讀NbS相關主題內容。本期解讀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信用”。
01 研 究
Governance for 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 : CLIMA - the Evaluation Tool
《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治理:評估工具CLIMA》
Alejandro Iza and Rocío Córdoba-Muñoz, IUCN, 2023年8月15日
有效治理是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 (EbA) 的一項基本要求。CLIMA是一種實用工具,旨在幫助規劃、執行、評估和改善氣候變化適應和生態系統管理相關的倡議、行動和措施下的治理。該工具由理論框架和評估方法兩部分組成。理論框架包括EbA有效治理的定義、要素和特征,并闡述了六個優先戰略領域及其對實現有效治理的重要性。評估方法指出了設計、實施、評估和更新EbA治理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和要素,并提供自我評估量表,便于將EbA有效治理的理論框架付諸實踐。
相關鏈接: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node/50903
Pluvial Flood Adaptation Us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An Integrated Biophysical-Economic Assessment
《基于自然的洪水適應方案:生物物理—經濟綜合評估》
Carlotta Quagliolo, Peter Roebeling, Fabio Matos, et al., 2023年8月9日
該研究結合生態系統服務與權衡綜合估值評價(InVEST)模型、效益轉移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工具,開發了一個生物物理—經濟空間框架,可以綜合評估在氣候變化下NbS減輕洪水風險的影響、成本和效益。主要研究結果表明,屋頂綠化方案每年可挽回 32%的洪水造成的建筑和基礎設施損失,而生物水渠僅能挽回0.1%的損失。此外,屋頂綠化方案在未來氣候情景中能帶來更大的效益。研究結果證實,NbS效益和成本的相關知識是片面、不明確的,因此需要通過生物物理-經濟評估不斷深化,來支持氣候適應規劃中決策過程的改進。
相關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3048271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進展》
紀丹,田健,艾合麥提.那麥提,等,2023年8月3日
該研究梳理了NbS的概念發展、應用原則、實踐措施、常見應用領域及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流程等,并對NbS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特征進行了概括,同時根據災前準備、災中應對、災后恢復三個階段對NbS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進展進行了歸納,認為NbS在減災防災中的應用是對傳統方案的升級,可長期有效地管理自然災害風險。NbS在災前工作中的風險管理、風險評估、群體接受度提高、政策制定等措施均可有效提升前期防災效率;災中NbS則可進行應災方案制定、提升基礎設施綜合效益、提供監測數據為城市防災規劃創建有效思路;災后NbS通過生態修復、社會恢復、生態系統服務調節、復原力提升等恢復與重建工作,來提升區域適應未來威脅的能力。
相關鏈接: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61.1097.P.20230802.1525.006.htmlhttps://law.stanford.edu/publications/measuring-the-carbon-and-other-benefits-of-climate-smart-forestry-practices/
Nature-based Solutions Can Help Reduce the Impact of Natural Hazards: A Global Analysis of NbS Case Studies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有助于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NbS案例研究全球分析》
Sisay E. Debele, Laura S. Leo, Prashant Kumar, et al., 2023年7月30日
該研究分析了547個案例來了解NbS實踐及其在減少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方面的作用。結果顯示,63%的NbS實踐用于應對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而剩下的37%則用于應對社會經濟挑戰。約88%的NbS實踐得到了國家層面政策的支持,其余12%得到了區域和地方層面政策的支持。此外,研究的大多數案例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5、13和6,以及生物多樣性戰略目標B和D。案例研究也強調了NbS實踐的共同效益:其中64%是環境共同效益,27%是社會共同效益,9%是經濟共同效益。
相關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3044492
Coastal Blue Carbon in China as a Nature-based Solution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海岸帶藍碳:自然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
Wang F., Liu J., Qin G., et al. 2023年7月20日
中國海岸帶藍碳系統(BCEs)以鹽沼為主導,紅樹林和海草床面積較小,而無植被的濱海灘涂面積廣大。通過保護和恢復這些海岸帶藍碳系統以及通過管理措施和技術提高它們的碳儲存潛力,可以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種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盡管存在一些障礙需要克服,但保護和恢復中國海岸帶藍碳系統將是我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種經濟有效的途徑。該研究提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對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的面積范圍、碳儲量、碳匯功能和固碳潛力的估計。
相關鏈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3)00109-1
Contribution of Prioritized Urban Nature-based Solutions Alloca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城市中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優先配置對碳中和的貢獻》
Haozhi Pan, Jessica Page, Rui Shi, Cong Cong, et al., 2023年7月20日
NbS對城市的碳中和至關重要,但其有效配置仍是個問題。該研究評估了歐洲城市NbS的碳減排潛力,特別關注通常被忽視的例如人為干預和資源節約等間接途徑。假設按理論上最大限度實施,NbS在住宅、交通和工業部門可以減少高達25%的城市碳排放量。在54個主要歐盟城市中,優先考慮不同類型的NbS配置可以平均減少17.4%的人為碳排放。在特定情境中,將NbS與其他現有措施相結合,可以在2030年將總碳排放量減少57.3%,其中包括了間接途徑和封存。研究結果表明,到2030年,一些先驅城市將接近實現碳中和,而三個城市可以完全實現碳中和。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3-01737-x
The Forest Transition: from Risk to Resilience - Global Forests Report 2023
《森林轉型:從風險到韌性—2023年全球森林報告》
CDP, 2023年7月
該報告指出,2022年,有1043家企業通過CDP報告其對毀林的管理,比2017年增加了300%。這些企業披露了近50種不同類型的毀林風險驅動因素,主要涉及四大風險類型:物理風險、聲譽風險、技術風險和合規風險,并且減輕這些風險的成本相對較低。盡管認識到了風險,但只有一小部分企業聲稱正在消除其供應鏈中的毀林現象。與前幾年相比,改善是顯而易見的,但向零毀林過渡的進展緩慢,使企業和金融機構面臨風險。在未來的凈零、自然向好經濟中,實現零毀林的公司將面臨重大機遇,但要抓住這些機遇,企業和金融機構必須迅速行動起來。
相關鏈接:https://www.cdp.net/en/research/global-reports/global-forests-report-2023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of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 China: A Global Comparative Review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中國的實施進展:全球比較綜述》
Ruizi Yu, Quan Mu, 2023年6月28日
該研究通過總結中國在NbS概念下的政策和實踐,并將其與全球公認的經驗進行比較,認為在氣候減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安全和可持續城市方面中國的NbS政策和實踐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通過對中國和全球NbS實施情況的比較,研究發現中國在基于背景的設計、超越行政邊界的規劃、適應性監測方法、創新的NbS融資、技術推動和社區生計多樣化等方面有一定優勢。研究還對中國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提出建議,并指出在中國擴大NbS規模的潛在途徑,特別是建立統一的NbS政策體系。
相關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411523000277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碳匯現狀與潛力》
朱建華,田宇,李奇,等, 2023年5月
該研究總結梳理了近10年來有關中國森林碳儲量及其變化的研究文獻,一方面在于探明中國森林碳匯現狀和潛力以及對實現“碳中和”的貢獻,同時分析當前森林碳匯計量與模擬預測研究的差距與不足,更好地支撐國家碳中和實施路徑與行動方案。通過整合分析,研究發現1999—2018年間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年均增長量約(208.0±44.5)TgC或(762.0±163.2)TgCO2-eq,預計2050—2059年間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年變化量有可能達到(247.0±71.2)TgC或(905.2±260.8)TgCO2-eq。未來需要在統一土地利用分類的基礎上,明確森林面積及其邊界的空間變化,綜合考慮土地利用變化、氣候變化以及人為活動管理等的影響,全面評估森林生態系統各碳庫和預測碳匯動態。
相關鏈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JN2svcLTqyNHxeoI89WLjV3z3mFfF5zWlA8MVBdFK7-0dM_WyLAMIIDqFBsb6u80ohKNd2H5jVOlg0QWhjKBFpbdkOxQHTmJYavc5eH7XErsyQrYxAZs5kVUlkmji3KwwGxg3uQ1ocI=&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Liana Cutting in Selectively Logged Forests Increases Both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imber Yields
《在擇伐的森林中清除藤本植物可以增加固碳和木材產量》
Francis E. Putz, Denver T. Cayetano, Ethan P. Belair, 2023年4月21日
氣候變化和其他人為干擾活動正導致藤本植物對樹木的侵擾加劇,而從藤本植物的負擔中解放樹木是一種極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提高管理的森林的經濟價值,并有助于減緩氣候變化。研究表明,在選擇性采伐的森林中戰略性地清除藤本植物,可以大大增加木材產量,并為森林經營者提供進入自愿碳交易市場的途徑。為了盡量減少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研究建議對藤本植物的清除數量做出限制,并提出了實施、監測和碳信用核定的詳細方法。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reco.2023.121038
02 政 策
國 際
加拿大正式實施首個《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2023年6月27日
加拿大首個《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旨在通過一種全社會參與的方式,來降低氣候變化風險,并建設具有氣候復原力的社區。該戰略為5個關鍵領域設定了共同的行動方向和目標,包括降低氣候災害風險、改善民眾健康和福祉、保護自然和恢復生物多樣性、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和加強勞動力保障,其中特別提到,利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提升氣候韌性并最大限度地實現多重效益。此外,該戰略還提出在全國范圍內投資1.642億加元,以推進正在實施的洪水災害識別和測繪計劃(FHIMP)。
相關鏈接: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environment/weather/climatechange/climate-plan/national-adaptation-strategy/action-plan.html#:~:text=The Canada’s National Adaptation Strategy: Building Resilient Communities,prepare communities for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德國批準2億歐元用于“適應氣候的森林管理”資助計劃
2023年5月16日
為了增強德國私有林和集體林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提高森林生物多樣性,德國聯邦政府啟動了“適應氣候的森林經營”資助計劃,并于2023年5月16日公布了“適應氣候的森林經營”資助計劃最新修訂文本,修訂后的資助規則于次日生效。經與歐盟溝通協調,此次修訂使資助金額不再受《歐盟國家援助法》對最低資助額度的限制,可以為更多亟需支持的小規模森林提供資助。自2022年11月12日計劃實施以來,已有超過8000個私有林和集體林的經營者申請了資金支持,涉及森林總面積約118萬公頃,相當于德國私有林和集體林面積總和的13%左右。
相關鏈接:https://www.klimaanpassung-wald.de
國 內
向上滑動閱覽
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發布關于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的通知
2023年8月25日
通知指出,到2025年,優先遴選一批試點城市先行先試,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納入試點城市重點工作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機制基本完善,重點領域適應行動有效開展。到2030年,試點城市擴展到100個左右,到203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建設試點的重點任務包括完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強化城市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加強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管理、優化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氣候韌性、提升城市水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城市交通安全運行、提升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推進城市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
相關鏈接: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5/202308/t20230825_1039387.html
首個全國生態日發布多項相關成果
2023年8月15日
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現場,由生態環境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完成的《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5-2020年)調查評估》正式發布。調查評估顯示,全國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優良自然生態系統面積占比超過43%,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基本穩定,防風固沙量和地上植被固碳量持續增加,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干擾減少,國家戰略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同時指出,生態本底脆弱,生態系統質量總體水平仍較低,重要生態空間被擠占的現象依然存在,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此外,由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組織編撰的首部《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2023年)》正式發布,系統總結了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歷程、方法、成果和實踐案例,提出了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的思路和建議。本次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合計約319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304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重要成果也在主場活動上發布,包括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生態系統碳匯穩步提升、綠色低碳政策體系更加完善、“雙碳”工作基礎能力顯著增強、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
相關鏈接:
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308/t20230815_1038640.shtml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8/content_6898527.htm
https://www.ndrc.gov.cn/fggz/hjyzy/stwmjs/202308/t20230817_1359890.html
03 行 業 動 態
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啟動
全球環境基金第七屆大會于8月22日至26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來自185個國家的代表就啟動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GBFF)達成共識。大會上,加拿大宣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出資2億加元,同時英國宣布為其出資1000萬英鎊。該基金將調動和分配新的、額外的公共、私人和慈善資金,來加快對野生物種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可持續性的投資。
相關鏈接:https://www.thegef.org/newsroom/press-releases/new-global-biodiversity-fund-launched-vancouver?utm_source=Master+List&utm_campaign=216aa9564e-EMAIL_CAMPAIGN_2023_08_24_07_06&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216aa9564e-[LIST_EMAIL_ID]
國合會2023年年會在京召開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23年年會于8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為“綠色賦能高質量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共設置3場全會和6個主題論壇。國合會中外委員、特邀嘉賓、中外專家和中外觀察員以及其他中外來賓近500人參會。會議期間,多位專家圍繞國合會2023年關注問題報告和政策建議草案展開討論,包括環境與氣候可持續投資創新機制、流域高質量發展與氣候適應、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續藍色經濟等議題。
相關鏈接: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308/t20230829_1039557.shtml
亞馬遜峰會各國就熱帶雨林保護達成一致,但保護目標仍有分歧
2023年8月9日,亞馬遜峰會于巴西閉幕,八個亞馬遜雨林國家就一系列旨在保護雨林及其原住民和傳統居民的協調環境措施達成一致,并簽署了《貝倫宣言》(Belém Declaration)以加強區域合作。然而,宣言中未提及對化石燃料開采的限制,各國也未能在零毀林目標上達成共識。宣言雖然堅決主張原住民的權利并承認保護其領地的必要性,但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盡管受到保護主義者的批評,但該峰會加強了亞馬遜雨林國家之間的區域合作,并使南美洲國家在全球氣候討論中處于更有利的位置。
相關鏈接:https://news.mongabay.com/2023/08/amazon-summit-nations-agree-on-saving-rainforest-but-not-on-conservation-goals/
Nature4Climate和OpenEarth基金會推出新NbS數據共享準則
該準則旨在改善收集和交換與NbS相關數據的方式,以便用于監測、報告和驗證。準則的重點是使數據易于機器理解,確保數據處理和整合的順利進行。Nature4Climate和OpenEarth基金會已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全球盤點技術對話提交該準則,倡導將其納入全球進程。這些準則符合數據共享原則,并有望為全球盤點的合作進展監測注入活力。
相關鏈接:https://nature4climate.org/nature4climate-and-openearth-foundation-introduce-new-nbs-guidelines-for-data-sharing/
英國即將推出首只基于自然的混合融資基金
咨詢公司Finance Earth與投資管理公司Federated Hermes共同設計并將推出英國首只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混合融資基金。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fra)將通過Big Nature Impact Fund(BNIF)為該基金提供約3000萬英鎊的種子資金,而私募資金則來自機構投資者。該基金希望在年底前完成募集階段,在未來五年進行資本部署并在之后十年進行投資,最終實現商業水平的投資回報。Finance Earth表示,約四分之三的資金將用于實物資產投資,其余四分之一將用于影響力私募股權投資,增長的資本則進入整個供應鏈中從事自然恢復的企業,包括綠色和藍色投資。
相關鏈接:https://carbon-pulse.com/214370/?utm_source=Biodiversity+Pulse&utm_campaign=7f1adf8206-Biodiversity+Pulse+Weekly:+03082023&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e95c326d05-7f1adf8206-110442970
英國機構發布全球自然投資計量和信用框架
CreditNature近期發布了一套基于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框架,旨在支持自然信用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發行。目前大多數生物多樣性信用方法都是圍繞目標物種或棲息地來制定,但CreditNature開發的自然資產恢復投資分析(NARIA)框架關注生態系統完整性,并將其定義為生態系統恢復和維持其結構、功能、組成和過程的能力,包括適應人類和自然(氣候)壓力并從中恢復的能力。該框架可用于自然績效債券的發行,也可用于風險管理和披露以及投資評級。CreditNature表示,該框架與多個國際框架和倡議保持一致,包括昆-蒙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基于科學的自然目標和歐盟可持續經濟活動分類法。
相關鏈接:https://carbon-pulse.com/215609/
應對全球挑戰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線課程
該課程由Nature-based Solutions Initiative提供,旨在提高在政府、私營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對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科學、政策、實踐、融資和治理的認識與理解。整個課程為期八周,由來自牛津大學等知名高校和全球環境領域智庫的專家講授。下一階段課程將在2023年9月25日至2023年11月24日開展。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basedsolutionsinitiative.org/nature-based-solutions-to-global-challenges-foundation-course/
凈零和零毀林:評估歐盟零毀林法案對巴西的潛在影響研討會
該研討會由Oxford Net Zero和Nature-based Solutions Initiative共同組織,是系列研討會的第一部分,將于2023年9月6日14:00-15:30(BST)舉辦。研討會將介紹凈零排放和零毀林之間的聯系,以及歐盟近期頒布的零毀林法案(EUDR)在防止巴西進一步毀林方面的影響的定量評估。同時,研討會也將探討EUDR和巴西控制毀林的國家倡議的挑戰和機遇,以及農業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還將為提高貿易協定效力提供政策建議。
相關鏈接:https://netzeroclimate.org/events/webinar-net-zero-and-zero-deforestation-assessing-the-potential-impacts-of-the-eu-deforestation-regulation-in-brazil/
基于城市森林解決方案的國際研討會(第一輪)
該研討會由國家林草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香港大學地理系主辦,主題為綠色發展與城市森林建設,將于2023年9月3日至6日在廣州舉辦。研討會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歐綠色城鎮化的城市森林應對關鍵技術研究”,面向從事綠色發展和城市森林建設研究的相關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旨在研討交流中歐城市森林理論研究與實踐成果,完善中歐綠色城鎮化發展中基于城市森林的解決方案。
相關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GA0FEo3B96FkyU095mFVRw
04 實 踐 案 例
© Foundation for Food & Agriculture Research
Ecosystem Service Marketplace Consortium
美國生態系統服務市場聯盟
生態系統服務市場聯盟(ESMC)成立于2019年,成員包括企業、NGO、學術和研究機構等,旨在推進生態系統服務市場,激勵農業生產者改善土壤健康。其設計的生態收獲計劃(Eco-Harvest)鼓勵農業生產者從再生農業中獲得環境效益,包括增加土壤當中的碳、減少溫室氣體、改善水質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然后將這些環境效益量化為生態系統服務信用并出售,來補償參與計劃的農業生產者。同時該計劃產生的環境效益將塑造更具韌性的生產系統,進而減少其受到極端天氣和其他環境條件的影響。
為實踐該計劃,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ESMC在美國明尼蘇達州于2020年啟動了一個試點項目,計劃三年內在明尼蘇達州中部50000英畝的土地上推廣對土壤友好的玉米和大豆種植。該項目由自然資源保護局、明尼蘇達州農業部的農業水質認證計劃和TNC提供資金,并利用項目合作伙伴現有的成本分攤機制和技術援助。ESMC將量化、審核和認證土地營養管理、土壤健康改善和田間最佳管理實踐產生的生態系統服務效益,并在生態系統服務市場進行出售。該項目實現了基于自然的特定農業解決方案,體現了公共投資如何促進私營部門創新和市場激勵。
相關鏈接:https://www.fao.org/3/cb3141en/cb3141en.pdf
05 專 題 解 讀
本期解讀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信用”。文章在生物多樣性巨大的資金缺口背景下,簡要解析了生物多樣性信用的這一新興概念,解釋了其與生物多樣性抵消和碳信用的區別。文章在碳信用市場的治理原則基礎上總結了讓生物多樣性信用充分發揮其融資作用的原則和量化方法,梳理了目前全球的交易項目,并以哥倫比亞Terrasos棲息地銀行項目為例,進一步闡釋生物多樣性信用的量化方法與交易。盡管目前生物多樣性信用還存在定價、“漂綠”、監管和治理以及與碳市場兼容等方面的爭議,但生物多樣性信用可成為企業實現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未來,生物多樣性信用挑戰與機遇并存,急需吸取碳市場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相關鏈接:https://tnc.org.cn/content/details27_1479.html
9月重要日期概覽
9月2日 (9月的第一個周六)國際禿鷲日
9月5日 亞馬遜雨林日
9月7日 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9月16日(9月第三個周六)世界小熊貓日
9月22日 世界犀牛日
9月24日(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世界河流日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