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人民廣泛參與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
7月20日,第十一屆中華環境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本次中華環境獎在城鎮環境、環境管理、企業環保、生態保護、環保宣教5個方面共評選出22個獲獎單位(個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獲得了本屆環境管理類中華環境獎,也是本項殊榮的唯一獲得者。
近日,中華環境獎相關負責人和新華網記者專程來到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在郝吉明院士的辦公室里,就網友關心的問題對他進行專訪。
新華網記者:首先祝賀您獲得環境管理類第十一屆中華環境獎,請簡單介紹此獎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郝吉明:中華環境獎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最高的社會性獎項。將這項榮譽頒給我,亦是頒發給廣大從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戰斗在各條戰線的所有同行、同事們。由于中國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我們也有了“獲得感”,這個獎是對所有從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同行們的認可和獎勵。
新華網記者:晴空來之不易,40年來您作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領軍人物,您的團隊打過哪些硬仗?
郝吉明:從美國剛回來以后,我參與了全國酸沉降控制規劃與對策研究工作。當時我國酸雨污染十分嚴重,是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得到國務院的批準,我們劃定了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區行動計劃,從研究到政策執行落實的三十多年里,中國酸雨污染得到了基本的控制。
第二場硬仗是中國第二次申辦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是申辦奧運的重要門檻。我和同事們投身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的各項研究工作之中,為保障北京奧運會期間良好的空氣質量,我們提出北京與周邊省市共同確保奧運期間空氣質量,并促成奧運會后北京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長效措施。最開始的確感到很有壓力,最后成功地舉辦夏季奧運會,我們感到深深的榮幸。可見,成功的背后,是成千上萬的、各條戰線的同事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申奧成功并不是空氣污染治理的終點。我們的第三場硬仗是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的藍天保衛戰。在2012-2013年前后,北京和東部地區出現了連續的霧霾污染,破解PM2.5污染之謎成為了治理的重點。首先,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動計劃。其次,在國家政策的引領和支持下,治理行動由抓控制總量變為以改善空氣質量為中心。再次,對于大家最為關心的PM2.5問題,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給出了明確的改善指標。特別是針對京津冀地區,國務院又推出了一系列強化措施,主要針對散煤燃燒的問題。2018年7月,國務院公開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相比起2013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把大氣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的著力點轉化為全過程控制,從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角度往前推,把控制質量的改善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緊密關聯在一起,不但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時促進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有三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燃煤電廠實現了超低排放;第二是汽車行業實行新設備排放標準;第三是我國龐大的鋼鐵產業響應號召,淘汰落后產能、過剩產能,降低污染。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國家的引領、領導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
新華網記者:今年是雙碳目標提出的第三個年頭,截止到目前我國已建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良好開局,您認為在未來繼續落實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關鍵環節及困難挑戰有哪些?
郝吉明:2014年,國務院批復《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到2020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通過過去幾年的努力,我們順利地達到了這個目標。
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是我們的出路,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等等。如今,雙碳目標已融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我國已經邁出了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步伐。但需要注意的是,水電、風電、光電的不穩定性是天然的,應由煤電來予以平衡和兜底。另外,在能源生產到利用的環節中,提高儲存和利用技術還需不斷提高。
在能源的利用環節中,我國堅持“節約與開發并重,節約優先”的能源方針。將節約置于重要地位,在未來繼續落實“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和“實現產業升級”這兩項行動,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具有較大潛力。另外,“節約風尚,全民行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重要策略。我認為,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場大舞臺,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自己對環境的影響,共同努力、采取行動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新華網記者: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這項文件的出臺意味著什么?未來將會有哪些變化?
郝吉明:會議強調了要立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從“能源短缺”角度來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必須要提高能源效率;從“氣候治理”角度來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
這是近年來“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再次被提及。“能源雙控”及“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以后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能源,用清潔能源可以放開,但是化石能源會受到一定的控制。碳排放雙控“一針見血”,更加精準。碳排放雙控要求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減少,從源頭上推動了能源效率提高和清潔能源的應用,促進了可再生清潔能源更高效率發展,對企業來說減排的道路將更加寬廣,一方面是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是推動能源清潔化,這有助于國內各產業向綠色低耗能方向轉型升級。
現階段主要控制對象是二氧化碳,控制好溫室氣體,特別是能源領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也直接關系到應對氣候變化,這樣就把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以及氣候變化都能有機統一起來。
新華網記者: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環境獎已走過了23年,建設美麗中國,我們一直在路上。對于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您有什么寄語和期待?
郝吉明:中華環境獎在二十多年里,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希望中華環境獎能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引領綠色能源、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而奮斗。
我們每個人也都要行動起來,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人民廣泛參與到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大舞臺”中,我們才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