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蹼鷸的“食堂”遭嚴重破壞,“鷸港相爭”案判了!
因濱海濕地開發項目侵占鸻鷸類水鳥棲息地,環保組織將開發建設單位連帶環評單位訴至法庭,案件歷時近三年,日前獲一審判決。
滿潮期間,半蹼鷸(圖片后方的銹紅色鳥群)飛入臨洪河口灘涂邊的水塘稍作休息。虹橋黑背 攝
2024年1月19日,記者從原告方獲得的一審判決書顯示,2023年12月28日,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簡稱“南京中院”)判被告建設單位連云港金海岸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簡稱“金海岸公司”)開發建設的藍色海灣項目違反了國家規定,存在生態損害的現實風險,在未經合法審批之前應當停止建設。
法院認為,擬建設的藍色海灣項目具有損害鳥類覓食地、棲息地的現實風險。環評單位南京師大環境科技研究院(簡稱“南師大環科院”)的環境影響評價因為遺漏對鳥類影響的評價,應當與金海岸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法院判定,現有證據不能證明案涉項目已建成的部分仍造成了生態環境損害或存在生態破壞的風險,駁回原告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簡稱“自然之友”),共同原告紹興市朝露環保公益服務中心、杭州市生態文化協會提出的消除危險、生態修復、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的請求。
“鷸港相爭”
江蘇北部的黃海海岸,擁有中國最大的一片淤泥質灘涂。連云港臨洪河口濱海濕地是鸻鷸類水鳥的天堂,這片泥質灘涂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遷徙水鳥的重要棲息地,這里記錄到小青腳鷸等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半蹼鷸等7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和15種全球受脅或“近危”物種。
鐘愛連云港灘涂濕地的鸻鷸鳥類——半蹼鷸。
湯正華 攝
其中,這里記錄到的半蹼鷸的數量接近全球全部種群數量,是半蹼鷸在全球范圍內至關重要的棲息地。
連云港市連云新城藍色海灣項目包含“連云港市連云新城藍色海灣基礎工程”“連云港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連云新城岸線修復工程”和“連云港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連云新城濱海濕地修復項目”,統稱“藍色海灣”項目,由被告金海岸公司投資開發建設。
“藍色海灣”項目名為“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實則是以犧牲自然岸線和濱海濕地為代價的開發建設。項目環評報告中顯示,“泥灘大面積出露,難以形成碧海藍天、綠水白沙的濱海景觀,影響了連云新城的濱海城市品質”。因此,項目擬在這片灘涂上建設環抱式潛堤,圍填后種樹、鋪設人工沙灘。
水鳥,尤其是鸻鷸類水鳥需要在裸露的灘涂上覓食,因此低潮位時灘涂暴露面積即等同于水鳥覓食地面積。水鳥在潮間帶灘涂的覓食地需要有周期性的潮水淹沒,才能帶來營養物質和底棲生物作為食物。對于半蹼鷸而言,它們會在南遷前往下一目的地前在連云港吃飽喝足,進行充分的能量補給。
“項目建設已經造成灘涂面積減少、水鳥覓食地喪失,對高度依賴該區域珍稀瀕危水鳥種群存續造成重大風險。”“自然之友”法律團隊負責人、本案原告代理律師何藝妮說。
2021年5月,“自然之友”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將項目建設公司金海岸公司和環評報告編制單位南師大環科院一并告至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停止這一切破壞灘涂濕地等行為。“鷸港相爭”案由此上演。
2021年5月24日南京中院立案后公告了案件受理情況,并書面告知了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紹興市朝露環保公益服務中心、杭州市生態文化協會分別于2021年6月25 日、2021年6月30日申請參加訴訟,經南京中院準許列為共同原告。
環保督察定性案涉項目違法
在訴訟審理期間,2022年3月25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江蘇,接到有關江蘇省連云港“藍色海灣”工程侵占珍稀瀕危水鳥重要覓食地的線索,赴實地進行了調查。
2023年2月,江蘇省公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及整改任務清單,認定案涉項目違法在原有岸線向海一側通過拋填塊石、吸沙吹填等方式抬高地形,岸線向海推進60至100米,占用海洋公園濱海濕地約143.6公頃,破壞原有泥質灘涂生態環境。
圖源:2023年2月《江蘇省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
針對一些地方生態修復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前期工作不扎實、監督管理不到位、進度滯后、實施不規范等問題,2023年3月2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項目規范實施和監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嚴禁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之名,變相實施、造成事實性填(圍)海或人工促淤……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不得違背自然規律,采用人工干預方式建設人造沙灘;不得改變自然岸線的海岸形態和生態功能”。
法院判決項目“暫停”
原告上訴稱生態風險仍在
1月19日,原告代理律師何藝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案與“綠孔雀棲息地保護案”一樣,是一起預防性環境公益訴訟,該項目名為生態修復,實則違法實施圍填海,將建設區域原本具有水鳥天然覓食地的功能,通過人為填埋,強行把水鳥天然的覓食地,建成高潮停歇地,導致對于水鳥生存來說更為稀缺和重要的“食堂”遭受嚴重破壞。法院判決停止建設,有效預防了錯誤的生態修復損害水鳥覓食地的重大風險。
披著繁殖羽的半蹼鷸在水中覓食。朱維佳 攝
何藝妮認為,連云港藍色海灣項目破壞水鳥覓食地的重大風險依然存在,并未完全消除。基于過往多年的科學監測數據和論文研究,接近全球全部種群數量的半蹼鷸高度依賴案涉區域覓食,這一覓食地倘若破壞,會直接影響半蹼鷸遷徙的能量補給,影響后續途中的生命安全和種群繁衍,繼而產生危及種群存續的重大風險。根據《環境保護法》確立的“保護優先、預防為主”原則,以及中國簽署加入的《生物多樣性公約》中明確的“風險預防原則”,唯有工程永久停止建設才能消除這一重大風險。
鑒于此,“自然之友”目前已經提起上訴,請求法院判令藍色海灣項目的“基礎工程”和“岸線修復工程”永久停止建設,對已破壞區域進行生態恢復等。
來源 :央視網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