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鷗家園的全民守護
這里是灘涂廣袤的濕地之都。
這里是黑嘴鷗出生和成長的家園。
這里是遼寧盤錦!
今年2月末,成群的黑嘴鷗已迫不及待陸續回家,在無邊無垠的南小河區域各自尋找心儀之處筑巢棲息,繁衍后代。這些濕地精靈是這片總面積9100畝灘涂的主人,它們在陽光下閑步、覓食,在微風中飛翔、追逐,安穩、愜意、自由……
據監測統計,2021年盤錦境內的黑嘴鷗數量為10507只。今年,這個數字很可能被再次超越!逐年遞增的數據說明了黑嘴鷗種群的壯大和棲息繁殖地的環境改善。它的增長動力,源于國際和國家層面的持續投入,源于盤錦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與資金支持,也源于林濕系統的用心維護、全力推進和各相關部門、廣大民眾的積極配合。
1989年,盤錦正式啟動黑嘴鷗的保護與生態研究。同年,現任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主任的李玉祥大學畢業分配至當時的保護區管理局工作。33年來,作為親歷者、見證者和實施者,他深知其中不易!
在李玉祥的講述中,把對黑嘴鷗種群和家園的保護,定性為盤錦生態立市進程中最偉大、最經典、時間跨度最長、成效最為顯著的生態守護工程!
這是事關瀕危物種延續壯大的國際守護——
1871年,一位法國人在福建廈門首次采集到黑嘴鷗標本。此后數十年,關于這個神秘物種棲息繁殖地的追尋和猜想便未間斷;1986年,人們在江蘇鹽城的灘涂上,首次發現了零星的黑嘴鷗巢穴;1989年,盤錦與大連聯合開展濕地物種調研,在現在的三角洲水庫和鶴類繁育基地等區域首次發現黑嘴鷗雛鳥,統計到種群數量300多只。盤錦因此被確定為世界最大的黑嘴鷗繁殖地……
199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與當時的國家林業部簽訂年度合作備忘錄,將世界性瀕危物種黑嘴鷗的繁殖生態作為重要課題列入其中。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野外。當時對黑嘴鷗的重要性并沒有太多認知,只知道我在做的事情,一定會具有長遠、重要的意義!”1991年3月,聯合課題組進駐保護區,李玉祥是其中之一。他們利用4個月的時間,摸清了黑嘴鷗的生活習性、繁殖生態。這對日后的保護工作,起到了指導性作用!
欣喜的是:課題組在盤錦境內統計到的黑嘴鷗數量是1200只。以黑嘴鷗種群和繁殖地保護為主線的保護區建設,正式拉開了序幕。到2016年,圍繞黑嘴鷗保護而展開的各類國際合作受到了廣泛關注,黑嘴鷗成了國際矚目的“濕地寶貝”。
2021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將黑嘴鷗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這是有關黑嘴鷗棲息繁殖地的家園守護——
33年來,隨著環境的變化,黑嘴鷗幾次“搬家”。盤錦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生態立市的發展理念,始終為它們的家園讓路——生態立市與黑嘴鷗保護同步而行,貫穿始終!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黑嘴鷗在盤錦的主要棲息繁殖地為小三角洲區域。當時這里正在進行綜合農業開發,為了給黑嘴鷗騰讓空間,盤錦在這片寸土寸金的肥沃之地劃定了5處、總面積6萬多畝的土地,交由保護區管理;1997年,黑嘴鷗跟隨堿蓬草的生長變遷,逐漸轉移至遼河右岸。盤錦又將此處騰讓出來,任由濕地精靈盡情霸占;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成立南小河管理站,在南小河區域建設了總面積為9100畝、全封閉的黑嘴鷗棲息繁殖地,開啟了系統的、科學的保護和管理模式。
近年來,隨著保護工作的越發完善,黑嘴鷗種群得到了快速壯大。為了滿足它們在盤錦棲息和繁殖的空間、環境需求,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在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褲襠溝區域規劃建設了又一處黑嘴鷗繁殖地,總面積6000畝,不及之后便可以竣工,目前已有黑嘴鷗前去探訪“新家”!
這是一場提前準備周而復始的生態守護——
只有人們真心的守護,才有黑嘴鷗回家的渴望!
從人工防護、人工島建設到植被和水系、灘涂管理,盤錦在黑嘴鷗種群和家園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在國際上獲得認可,被很多黑嘴鷗越冬、棲息、繁殖地推廣應用。
李玉祥說,每一年的冬季和早春,是南小河管理站最忙碌的時節。默默守護黑嘴鷗的林濕工作人員要通過拖拽將枯干的堿蓬草拖倒,宜于黑嘴鷗落腳筑巢;通過開閘引流和雨雪積攢,為黑嘴鷗棲息、成長儲備大量的淡水資源;利用對水的鹽度控制,防止蘆葦等其他草類生長,使堿蓬草的生長處于最適宜黑嘴鷗棲息的狀態……
黑嘴鷗“回家”后,近20名工作人員便輪崗值守,日夜巡查防護;進入繁殖季,系統的監測工作就啟動了,除了觀察成鳥繁殖、雛鳥成長及種群數量之外,對水質、土壤、草類等各項環境指標的監測和海洋垃圾清理等工作也實時跟進。特別是水,它的潔凈度和咸淡度直接關系到繁殖地環境與黑嘴鷗生存。去冬今春,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集中開展了人工環溝、水系連通、閘口修建等一系列“水工程”,進一步提升南小河的生態環境。
這些繁重、瑣碎的事情,人不知、鳥不見,都在不干擾黑嘴鷗棲息的前提下周而復始地進行著。直到六七月份雛鳥長成,種群飛離,“居家保姆”們才松了一口氣,得以短暫休整……
這是一次同心協力永無休止的全民守護——
談及黑嘴鷗種群和家園保護,來自市委、市政府及各相關部門、重點企業、廣大市民的“全民守護”,令李玉祥最有感觸!
33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重視黑嘴鷗繁殖地的建設與運行,從土地劃撥、資金籌措、政策完善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尤其是2018年,盤錦啟動退養還濕工程,水產養殖產業于當年全面退出保護區。去年,南小河區域閑置的養殖池里,已有黑嘴鷗筑巢繁殖。
遼河油田積極配合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規范了保護區內的采油生產作業,共同維護生態環境,并以黑嘴鷗繁殖地為先,把設施和人員陸續退出保護區。
每年3月至7月初,黑嘴鷗“回家”的日子,是南小河及周邊區域的禁漁期,當地漁民十分理解,自覺配合;附近居民救助黑嘴鷗的故事,每年都會發生;在黑嘴鷗繁殖期之前,志愿者自發到南小河清理海洋垃圾……
正是這樣的守護,令黑嘴鷗跨越千里、跨越世紀地熱戀著、渴望著、投奔著盤錦,世世代代,“鄉情”未改。
而我們的守護,沒有終點!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