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COP28特別策劃:環境生態影像

媒體:原創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會   專業號:世界自然基金會 2023-12-04 13:40:20

COP28開幕現場 ??UN climatechange

COP28開門見喜,不僅創下參會注冊人員近10萬人的歷史之最,且在開幕式當天,與會各方就啟動損失與損害基金達成一致,為本屆氣候變化大會奠定了良好的開端。接下來,各締約方將把重點轉向對《巴黎協定》的全球盤點。除“全球盤點”外,淘汰化石燃料等也是本屆大會的焦點議題。

主辦方迪拜宣布新基金會成立 ??UN climatechange

為了共同回應COP28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號召,關注氣候變暖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BISFF北京國際短片聯展攜手合作,通過一系列放映、對談和現場活動,以一種影像的思考方式關注該領域主題,從生態系統的破壞到社會的變革,將氣候變暖和新型可再生能源議題引入更廣泛的公眾視野。

COP28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的第28次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締約方會議,旨在協調國際行動,以應對氣候變化和減緩全球變暖。會議匯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府代表、科學家、環保組織和國際機構的代表,旨在協商和制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計劃,為我們共同的星球提供氣候挑戰的全球性解決方案。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在這一會議上發揮積極作用,承擔重要責任。中國政府已經承諾采取積極行動,包括加速碳減排、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以及推動綠色發展。這將對全球氣候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領導地位提供了機會。

The Perfect Shot: Antarctica 劇照

氣候變暖對全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構成了嚴峻威脅,而新型可再生能源則被認為是減緩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強調氣候變暖和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緊迫性、激發社會的關注和采取積極行動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通過專業領域的深入探討,以及文化、藝術和科學的跨領域協作,才能為氣候問題的深入討論和全球協作提供新的動力。本次系列策劃將圍繞著全球變暖和可再生能源,將環境影像做為各個領域的交叉地帶,進行展示和延伸探討。

環境影像是一種專門關注環境問題和生態主題的影像創作方向,通常通過故事敘述、紀錄片、紀實性電影、紀錄片電影或劇情片等形式,來探討和呈現與自然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環境破壞、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的話題,以喚起觀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認知和情感共鳴,激發對環保和可持續性的行動。在環境問題日漸迫切的今天,環境影像也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得到廣泛關注,其具備紀實性和教育性,倡導性和激發性的多樣主題同時,也在藝術性和審美得到更廣闊的延展——不僅可以為大眾提供關于環境問題的重要信息,還可以促使政策制定者、科學家和社會領導者更深刻地思考和采取行動,以保護地球的生態系統和可持續未來。

Sun Under Ground 劇照

從創立以來,BISFF不但實踐“環保影展”理念,更始終關注環境影像,如何更好地發掘其敘事潛力,如何能讓影像成為一種觀察和思索環境與人問題的方法,成為在影展框架下亟待探討的問題。本次系列策劃也將從敘事片和實驗紀錄片兩個部分著重介入到這一主題之中。圍繞著影像的論壇和討論將匯集氣候科學家、環保活動家、政策制定者等各領域專家,共同探討氣候變暖和可再生能源的復雜性,嘗試為深入了解氣候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為未來的氣候行動提供新的視角。同時,我們也將在影展的框架下為電影的實踐者提供集中觀察和探討環境影像的空間,將力圖促進氣候議題的藝術表達,從而為創作者和公眾提供環境的創新思維。

目錄

Index

Part 1

冰川之下 Under the Glasiers

Part 2

反思能源 Rethinking of Energy

Part 3

自然的故事 The history of nature

Part 4

去中心后的圖像 Decentralized Image

Part 5

凝望沙海 Gazing at the Sand Sea

Part 6

萬物簽名 Signature of the Universe

“冰川之下”選取了三部呈現大自然高原和冰川風貌的影片,影片抵達人跡罕至的地球角落,探訪自然的源頭。冰川與海洋,河流與陸地,相互依存,彼此哺育,在全球生態系統中,它們共同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而隨著人類活動的進行,碳排放逐漸影響著這些不被看見的角落,以一種更顯性的方式呈現著全球氣候危機下的變化。

出海|Haulout

25min|2022|UK

Maxim Arbugaev, Evgenia Arbugaeva

這部電影追隨海洋生物學家馬克西姆·查基列夫前往俄羅斯北極的楚科奇半島,那里有一個偏遠的小屋。每年秋天,他在那里度過三個月的時間。在他逗留期間,每年晚上,海灘上都會涌現出無數的海象,但往往導致一些動物的死亡。

這位海洋學家觀察到,海象需要在陸地上休息并在這段時間里交配。海洋變暖和氣溫上升導致海冰消退,使得它們可用的生存空間減少。有時候,海水完全沒有冰層。我們看到洶涌的海浪,然后面對著一群無法控制的海象,它們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它們如此密集,以至于查基列夫無法從門口離開,只能爬上建筑物的屋頂。攝像機向觀眾傳達了這些動物擠上岸的巨大數量。觀察它們的研究員在地位上相形見絀。與眾多動物和自然力量相比,一個人看起來也異常渺小。海象發出的噪音也讓人緊張不已。當一切結束時,查基列夫終于可以出去數一數那些被同類壓死的動物。他感到悲傷,因為動物死亡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增加。

完美鏡頭: 南極洲

The Perfect Shot: Antarctica

11min|2023|US|Quinn Halleck

《完美鏡頭》是一部富有創意且引人入勝的紀錄片,講述了屢獲殊榮的美術攝影師 Artem Shestakov 試圖拍攝地球上受氣候危機影響的最偏遠地區的故事。

源頭之路

17min|2023|China|李尚山

站在長江第一灣的岸邊,我們眺望著壯闊的江水,深深陶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我們跟隨演員蔣奇明一起探訪黃河的源頭,那里寧靜而神秘,奔騰在神州大地的黃河水便發源于這里,滋養著華夏原野數千年。三江源,水之源、生命之源,也是華夏文明之源。這片神秘且神奇的土地,承載著豐富的歷史遺跡和自然奇觀。

映后嘉賓

唐偉珉

現任WWF氣候能源高級經理,專注氣候變化和碳交易。擔任挪威船級社氣候變化部門中國區經理,后加入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CCC”),任董事及中國區總裁。管理CCC在中國的50多個CDM項目,合同金額超過4億歐元,年減排超過1400萬噸CO2。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李尚山

文字、影像工作者。有影像《光之前》(2018)《轉身》(2020)《藍色桃花》(2022)等,作品多次入選北京國際短片聯展、內蒙古青年電影周等諸多影展;正創作長片紀錄電影《清水江》入選FIRST第六期紀錄片實驗、2022臺北金馬創投會。

與氣候變化極為相關的能源,一直以來被置于氣候議題的核心。而今年COP28的核心議題之一,便是化石燃料“逐步減少”還是“逐步停止”。在化石燃料的使用亟待減少的當下,可再生能源成為了各界關注的重點。“反思能源”選取了三部和能源相關的影片,從鈾礦到水能,再到風能,講述人類如何在對自然的探索中尋求可再生能源,能源如何來源于自然,又以其可再生性質反哺自然。

追風的人 | Wind Chasers

26min | 2023 | China | 劉林

萬家燈火的世界,是他們從小對電的終極想象,在有風的好日子里大聲唱歌,我們關心可再生能源 、關心氣候,無非是希望人類永遠有這樣的好日子,永遠在好日子里迎風而唱......WWF特邀作家許知遠行至甘肅省民勤縣紅砂崗的一處風場,感受一代風電人的故事。他用作家特有的敏銳和洞察,講述可再生能源和你我未來的關系,以觸動更多人關注可再生能源。

The Botanist|植物學家

20min|2023|Canada

Maude Plante Husaruk,

Maxime Lacoste-Lebuis

90年代,塔吉克斯坦陷入了毀滅性的內戰。饑荒襲擊了潘米爾山脈地區,在那里,一位充滿激情和聰明才智的植物學家Ra?mberdi建造了自己的水電站,以幫助他的家人在危機中生存。

Sun Under Ground|地底太陽

38min|2022|Germany|Alex Gerbaulet

村莊旁邊有一條碎石小路。這條小路繪制在薩克森州和圖林根州的前鈾礦區地圖上,它穿過田野,夜幕降臨,地面使膠卷曝光,留下了痕跡。這部影片追蹤空間和時間的軌跡,觀察鈾元素的原料,揭示鈾元素的隱喻含義及鈾元素所引起的地緣政治再排列。

映后嘉賓

秦海巖

世界?能協會(WWEA)副主席、國際電工委員會可再生能源認證體系(IECRE)副主席、全球?能組織(GWO) 執委、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能專業委員會(CWEA)秘書?、國家海上?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北京鑒衡認證中心(CGC)主任。

“自然的故事”將研究敘事與自然的聯系。大自然是地球上最宏偉的藝術作品之一,是生命和多樣性的源泉。電影則有著神奇的力量,既能夠捕捉、展現和傳達大自然的美麗和奇跡,從壯闊的風景到微小的生態系統,帶領我們領略自然的神奇,感受其力量和脆弱性。我們將深入探討自然在影像呈現中的藝術,以及電影敘事如何敘述自然與人類之間的故事。

熱河 | MEMORIES OF THE YELLOW RIVER

18min | 2023 | China | 尚驥

在這座被無情污染所困的大都市里,控制逐漸消失。隨著城市的發展,市民的身體和精神都在經歷著微妙的轉變。一位未曾接觸過的少女神秘地孕育了新生命。雖然這座城市對大多數人來說看似平凡,但這位孤獨的流浪者蜿蜒穿過限制和煙霧繚繞的街道,追尋人類存在的本質。

This Is Not A Place For You

這地方不屬于你

15min|2023|土耳其|Ceyda A?ar

一個年輕女士生活在一個大城市,正在尋找適合她需求的公寓。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正在向她展示許多公寓,試圖出售其中一個。這位女士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厭倦。當他們尋找公寓時,她的不安情緒逐漸增加。她開始跟隨自己的直覺。她的身體和靈魂中開始發生一些奇怪的變化。

The Garden 花園

25min|2023|Germany

Fabian Schubert-Heil

在植物園里,一切都被命名和解釋,戀人找到了自己。他們中的一些人靜靜地散步,觀察著。有些人在家,有些人只是來拜訪。有人向往異國他鄉,有人向往家鄉。有些人為他們愛情的結束尋求一個解釋。

映后嘉賓

尚驥

尚驥畢業于臺灣銘傳大學影視制作專業。善于用寫實的、魔幻的視角來理解當代社會,希望用電影的方式,提醒人們關注在其中的境遇。常常能將一個角落翻譯成世界或將世界翻譯成一個角落,熱愛凝視那些經常被忽略的平常面孔,使用非職業演員,將普通人的生活翻譯成某種生機勃勃的世界。

去人類中心化的環境電影強調將人類與自然界重新定位,將人類與其他生物和生態系統視為相互依存和共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將人類置于萬物之上。這些電影的目標是突破人類優越性觀念,強調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從非人類的角度敘述故事,展示動植物的生活、挑戰和互動,或者通過生態系統的視角來解釋環境問題。它們可能依賴生態學、生物學和其他科學領域的知識,以深入探討自然界的相互聯系和生物多樣性。同時,這些電影也可能觸及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和其他生物的影響,強調生態平衡破裂的后果,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緊迫性。

去人類中心化的環境電影旨在挑戰人類中心化的視角,呼吁以一種全新視角思考,重新定義人類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重新審視人類對自然界和生態系統的尊重和保護,以更全面、更平衡的方式看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形式。影片將深化人們對環境倫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解,觀眾被吸引參與到自然界的故事中,重新思考人與大自然的共生關系。

Island of Multitude|眾島之島

10min | 2023 | Estonia | Karl Kaisel

一座島嶼——一個由眾多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地方——如何看待世界?從多物種的角度來看,空間和時間是無限復雜的,將其縮小到線性電影似乎是不可能的。眾島被卷入島上復雜的世界,并在島上的不同特工之間建立聯系。從多個角度觀察接觸點,每個新觀點形成一個更加復雜的網絡。最后,這部電影只是島上每天發生的數以百萬計的故事中的一個。

The Backpack of Wings: Modern Mythology

翅膀的背包:現代神話

23min|2022|Germany|Hyeseon Jeong

影片通過建立地球和動物之間的傳感網絡,從而推測出未來的一種場景。在這種場景之下,該網絡不僅可以用于環境保護及環境監測,還可以用于自然災害預警系統的商業保險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地球傳感器及神諭,野生動物在神話中才能進行的活動,會恢復嗎?這部電影是東亞地震神話及科學方法之間的碰撞,透過鳥類學家、黑鳥以及被保險人的視角,展現了在其互動和生物學方面可能會發生的變化。這部影片告誡人們要保持技術樂觀主義,同時還引發了人們對追蹤技術及動物遷移影響的思考。

風吹小三亞|Wind Blows the Greenhouse

2023|0:19:45|China|No Dialogue

世界首映 World Premiere

一座大型熱帶溫室項目,矗立在中國北方某地,似已停擺多年。

一陣風吹來,在溫室各處,現出了風的行跡。風吹過,一切復歸原態,但也有什么東西隨風而逝。

映后嘉賓

于哲

1988年出生,2009年畢業于河北傳媒學院。主要作品有:電影《插翅往南飛》(后期制作中)入圍第十五屆FIRST青年電影展產業放映單元;短片《愛情,猴,秦皇島》入圍第五屆北京獨?電影展&第四屆重慶民間映畫交流展。

“凝望沙海”將從人們熟知的“治沙”故事切入,講述人與治沙之間的故事。本部分選取了跨度十年的兩部影片,聚焦沙漠邊緣的人們在時間的遷移之下,如何應對不變的風沙。人類活動帶來荒漠化,作為人類的個體如何通過自身行動抵御荒漠化。在極端沙塵氣候愈演愈烈的當下,影片中個體抵御荒漠化的行為,值得引發進一步的思考:沙塵,只與這些個體有關嗎?我們應如何重新審視沙海與人類、荒漠化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

風沙線上|Whisper of Minqin

54min | 2013 | China | 王文明

《風沙線上》講述的是位于甘肅省民勤縣的兩個家庭面對不斷擴張的沙漠侵蝕他們的家園時,為生存而奮斗的故事。這里的村民堅持相信,保衛民勤使其不被黃沙吞沒,他們有自己的辦法。政府實施了環境移民策略,讓這些原著民搬遷到其它的地方。但何芳菲的爺爺拒絕和家人離開,他認為“治沙要靠老百姓”,“人退沙退”是不可能實現的。和風沙在一起生活了數十年,這位滄桑的老人堅強的面對著由一部分人為原因帶給他們的漫天黃沙。

聽,鳥兒在叫|Before Sandstorm

30min|2023|China|周浩

中國的西北部騰格里沙漠南緣,62歲的老年、57歲的老朱在這里打工。他們在沙漠里種樹、撒草、壓草、挖沙、種苗……這種中國人自己發明的辦法,在有的區域,樹苗存活率竟然可達85%。幾十年不懈的努力,中國北方沙塵暴的天數明顯減少了。每天起早貪黑,老朱說“他們為了大自然,我們不過是為了掙兩個錢”。2023年春季的植樹季,我們和他們朝夕相處了十多天。從早到晚,聽他們聊天,看他們扯皮……

映后嘉賓

周金星

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工程教研室主任。任中國陸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絡(CTERN)云南建水生態站站長、教育部林業生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巖溶石漠化治理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林業工程建設協會石漠化監測與綜合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國家林草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部級人選、“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中國水土保持青年科技獎”、“北林學者”杰出青年。研究領域: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石漠化治理、生態修復工程。

周浩

職業紀錄片導演,曾經做過十多年記者。2001年開始制作紀錄片,其作品百余次在世界各地電影節入選、獲獎。2014年,《棉花》獲第5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2015年,《大同》獲第三十一屆圣丹斯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九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紀錄片獎,蟬聯第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等。

環境氛圍電子樂Environmental Improvisaton Music現場。

從宇宙中找尋奧義,從自然中找到靈感,從本真中體悟音樂流轉間帶來的無窮盡想象。通過振動空氣來塑造空間中的氛圍感,以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事物,關聯精神中流竄的思維部分,將其通過眼、耳所能觸及的方式即興呈現于現場,使聽眾深入迷人的冒險。這種音樂流派,便是氛圍音樂。氛圍音樂先驅者之一 Brian Eno 曾這樣形容它,“一種不需要吸引聽眾任何注意力的音樂”。若想要達到這一條件,便需要滿足人們的各個聽覺注意力層次及空間體驗感。BISFF北京國際短片聯展特別邀請音樂人和視覺藝術家運用獨創性的氛圍音符和自然之像,以音樂密語呼應大自然的聲音,使聽眾與自然進行思考維度的深度對話,與音樂共振,成為自然音場中的一部分。

音樂人

文亮

影視音樂制作人/電子音樂/作曲、音樂編輯。

多年堅持用Ambient Music. IDM等多融合方式表達現場感受,參與幫助電子音樂文化的推廣例如Sound Blanc Live. Workshop. Flowing Touch廠牌的現場與現代舞表演呈現,并兼顧自由創作鋼琴音色的演奏敘述與多媒體畫面 電子聲音的結合表達,讓現場更有可觀聽的旋律視覺感。

個人音樂寫作力求自由創作的探求理念,作品曾得到張亞東,陳偉倫等知名音樂制作人的認可,與南非詩人Lethokuhle Msimang 合作音樂項目曾在釣魚臺國賓館表演,參與過清醒夢sound blanc live,UCCA新年跨年活動演出.近年來與知名的S.A.G聲音藝術組及floso、wigwam、MCLAB、麥愛、囍市等電子音樂文化場景合作,為視覺及電影等配樂。在藝術空間、 美術館 、俱樂部等地方表達內容。

張騏驥

在 2011 年發表第?張個? Instrumental Beats 專輯后,以“張騏驥” 為化名,為 Lu1,Itsogoo、五?散、??、?糖可樂等國內歌?操?制作專輯,逐漸進?獨??樂聽眾的視。2015年發表極具東??彩的EP《??、云?》和專輯《??》,?此開啟帶有濃個?烙印的?樂制作之路。

在之后的創作中,曾與?亮、?原等聲?藝術家在北京的地下?樂場景中合作,積累了?的創作經驗的同時,也與北京派對活動BonaFide達成?期合作,成為常駐DJ之?。2021年成?個??樂?作室TliC Sound Solution,開展獨??樂制作和影視配樂創作業務。因個??學期間學習影視相關專業,因此?分擅?利?具有個?特?的聲?合成以及設計,進?情緒的鋪墊,和氛圍感的塑造。

李言增

聲音藝術家 / 電子音樂人 / 制作人。

作品涉及音樂,影像,裝置等。其創作遵循極簡美學,崇尚現場偶發及非敘事性表達。

音樂現場呈現以硬件live為主,風格偏向于實驗電子,噪音即興,Techno等。

VJ

張馳

視覺藝術家,畢業于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音樂系及計算機系。

2019年回國后,開始從事新媒體藝術工作,愛好并專注于算法的視覺呈現。2022年參與制作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的《致敬人民》和《雪花》。現生活工作于北京。

合作伙伴

BISFF 北京國際短片聯展

讓全新的影像在中國發生,將“短片”的概念延伸至創作的各個領域,在電影和藝術中尋求結合的可能--豐富前衛,不拘一格--讓真正的才華在人們面前得以呈現:是站在影像前沿的觀察者和思考者,也是推動者和冒險家。

“北京國際短片聯展”旨在展示每年來自國際各地類型豐富的短片作品,發掘獨立影片的藝術價值,在當代語境下感知全新的表達方式,去引發當代藝術和當代電影無阻的對談,試圖循著新世界破殼的角度,去探索當代影像表達的未來走向。

閱讀 23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