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躍! 盛大的生命場, 縱橫在高原
幸好還有詩
讓世間美好得以安放、流傳
幸好還有詩
讓人類得以從日常瑣碎中逃離
詩意地棲居
「以詩之名,讓珍稀被珍惜」詩歌征稿啟動以來,反響熱烈,參與踴躍,投稿如雪片般紛至沓來。征稿已于5月20日截止,部分作品于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多地通過線下詩歌展與在地的伙伴們見面。此外,我們在線上陸續展示征集到的優秀詩歌,敬請關注。
第九期為大家帶來榮潤生、馬文秀、墨痕、王雪芳、索南5位詩人的作品。他們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喜馬拉雅斑羚、藏羚、藏野驢、野牦牛、白唇鹿”而執筆,這些物種均在我國青藏高原有分布,那就叫它「縱橫高原專題」吧。
認識珍稀物種,守護詩意自然。再次感謝所有熱愛詩歌、關注生物多樣性的朋友們,為大家帶來這一場詩歌的盛宴、人與自然的共舞。感謝你們用詩人獨有的浪漫,把珍稀的美好帶到大家面前,讓自然詩意治愈都市emo,也讓珍稀被認識、被珍惜。
01 喜馬拉雅斑羚
貌似山羊,卻把個山羊須剃得溜光
無論雌雄都長著一雙短犄角
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
兒時戀群,越老越孤獨
獨來獨往于孤峰之上,隱身于巖縫
或密林之中。忽然間森林紛紛,倒下
你于子彈的呼嘯聲中,亡命于世界頂峰
離登天僅有一步之遙。你的族群依舊,愈來愈少
阿彌陀佛,但愿藏族寺廟隨時出現
但愿獵人錯把你,認作寺廟圈養的山羊。
*注:詩歌為文學藝術化表達,2020年我國已全面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科學研究、疫源疫病等特殊情況除外,但需要申請特許證明)。
*喜馬拉雅斑羚,原名“斑羚”,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IUCN紅色名錄:近危(NT)
▲本首詩歌配圖作者:自然影像中國謝建國
▲喜馬拉雅斑羚小科普:喜馬拉雅斑羚亦稱喜馬拉雅棕斑羚,形似山羊的中等體型有蹄類,分布于沿喜馬拉雅山脈的狹長地帶,包括中國、印度、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在我國,喜馬拉雅斑羚僅見于西藏南部的部分地區。它們可以靈活敏捷地在巖石上活動,在野外經可見到在陡峭的巖壁、山脊、懸崖等處覓食。它們一般會在有遮蔽的森林或巖窩下休息。喜馬拉雅斑羚以日行性為主,但在夜晚也常常活動。它們或獨居,或聚為2-5只個體的小群活動。成年雄性個體具有領域性。雌雄均在3歲時達到性成熟,雌性每胎1-2只。在野外環境中,喜馬拉雅斑羚的捕食者主要是豺、豹與虎。雌雄均具一對黑色的角(長12-18cm),角形細長而向后彎曲。雙角基部密布環狀棱,而中上部表面光滑,末端較尖銳。雌性個體的雙角與雄性相比更短更細。
*詩歌作者:榮潤生。太原人,居昆山。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2021年曾獲“第四屆國際微詩大賽”鉑金寫手獎。著有詩集《我的心燙著了黑夜》《丑鳥的叫聲》
02 藏羚羊
夜晚的卓乃湖
將蒼涼掛在藏羚羊身上
讓它們四散奔逃
將孤獨感分散給荒野
抬頭遙望夜空
不知是否會有一種聲音
抵達荒野深處
面對離散的同伴
一只藏羚羊
兀立于大地之上
進與退,皆在荒野
這多像此刻的我
漂泊在人海,目光所及處
皆是流云
或許,唯有等待的靈魂
在紅塵相互守望
才能點燃彼此的夢
*藏羚,別名“藏羚羊”,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IUCN紅色名錄:近危(NT)
▲圖片作者:自然影像中國星智
▲藏羚小科普:藏羚成年雄性具細長尖利的雙角,雌性個體不具角。尾巴蓬松且長,在尾下有一片白色的臀斑。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青藏高原,并延伸至印度西北部。國內見于青海南部、西藏北部和新疆南部。以苔草、地衣等各種地面植被為食。藏羚是高度警覺的動物。它們一般集為10-20只個體的小群,但成年雄性在非繁殖季則通常獨居活動。
*詩歌作者:馬文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海省青聯委員,現為中國詩歌學會社會活動部副主任。作品散見于《詩刊》《中國作家》《民族文學》《青海湖》《上海文學》等報刊,部分作品被譯成多個國家(民族)語種推介到國內外。出版詩集《雪域回聲》,曾獲第五屆中國長詩獎、郭小川詩歌獎、《延河》雜志最受讀者歡迎獎等獎項。
03 西域:藏羚羊
每一次,它們都在烏蘭烏拉湖
完成生命意義的轉換
它們身披風雪,攜帶自身的密碼
每一次,我在可可西里都能找到
它們遷徙的足跡
它們把每一株針茅草翻看
仿佛,在認領自己的故鄉
我在納木錯佇立良久
發現:我的身世和它們如此相同
在人間,不斷遷徙
不斷在深夜,聆聽發黃的民謠
不斷踮起腳尖查找
地圖上,漸漸隱沒的村莊
▲藏羚小科普:藏羚是全球少數幾種具有長距離遷徙習性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在集群遷徙時,藏羚會聚集形成數百只至數千只的大群。雌性可以從越冬地遷徙300-400km,在5-6月間到達產仔地生產(通常每胎1仔)。在遷徙時,雌性與雄性個體完全分離,雄性可能離開越冬地僅移動較短的距離。部分局域種群常年在同一區域活動,不具遷徙習性。發情交配發生在冬季(11-12月),期間1只成年雄性會守護10-20只雌性,并與其他雄性個體打斗。雄性之間的打斗十分激烈,包括互相追逐與近身頂斗,其尖利的雙角可以給對方帶來致命的創傷。幼仔早成,可在出生1小時后就可以跟隨母獸移動。幼仔受驚或是發現有其他動物接近時,會趴在地面保持一動不動的隱蔽策略。狼是藏羚首要的天敵。在過去數十年間,藏羚被人類大量偷獵捕殺,以獲取其纖細柔軟的底絨用于制作昂貴的沙圖什( shatoosh )織物,由此使得整個分布區內藏羚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詩歌作者:墨痕 ,本名齊艷忠,男 ,生于20世紀70年代,2017年開始創作,現居黑龍江省依安縣。詩作散見《詩刊》《星星》《綠風》《詩林》《詩潮》《散文詩》等。偶有作品獲獎。有詩歌收入若干選本。
04 藏野驢
驢身,馬面,歸屬于馬科
常成群結隊,駕馭風塵疾跑,呈萬馬奔騰之勢
藏人稱你為野馬,你卻不舍驢脾氣
愛與汽車競賽,反超汽車后
邁著勝利者的步伐,在汽車前搖頭晃腦
如此一來,你為自己埋下殺身之禍
有好斗者驅車與你比拼
你沿著公路一路狂奔,直至力竭身亡
有盜獵者,駕車故意引誘你追隨
啪,槍響了,你的族群應聲倒下
之前,你還與雪豹單挑,且一招致勝
令雪豹落荒而逃。之前,你還學家驢打滾
但拒絕佩戴籠頭,拒絕蒙目拉磨
之前,你還為自己也為其它種群飲水
在荒漠鑿一口又一口驢井,營造一片片小小綠洲
卻在一聲槍響之后,瀕臨滅絕
*注:詩歌為文學藝術化表達,2020年我國已全面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科學研究、疫源疫病等特殊情況除外,但需要申請特許證明)。
*藏野驢,原名“西藏野驢”,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IUCN紅色名錄:無危(LC)
▲藏野驢小科普: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除東南部)和喜馬拉雅西部的廣闊區域。國內分布于西藏北部和西部、新疆南部、青海大部、四川西北部以及甘肅西南部。國外分布于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主要棲息于高原開闊生境,包括高山草甸、草原與開闊河谷,也見于戈壁荒漠與干燥盆地等干旱生境。其分布的海拔范圍廣闊,從2700-5400m。在開闊地形中,藏野驢對任何移動目標均具有較高警惕性,但同時也保持較強的好奇心。它們有時會追隨機動車奔跑,并慢慢趨近人類以探查究竟。藏野驢沒有固定的社會集群,但在秋冬季時可以見到數百頭個體組成的大群。年輕雄性個體會聚集成全雄群一起活動。在夏季交配季節,成年雄性個體會守護其雌性群并與外來雄性進行打斗。幼崽通常在7-9月初出生。藏野驢群有時會追隨植被的季節性變化而移動,但通常沒有固定的遷徙模式。
*詩歌作者:榮潤生。太原人,居昆山。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2021年曾獲“第四屆國際微詩大賽”鉑金寫手獎。著有詩集《我的心燙著了黑夜》《丑鳥的叫聲》
05 野牦牛
在青海,第一次看到野牦牛的身影
仿佛一座山丘
在遼闊無邊的寧靜中緩緩移動
夕陽,從它褐黑色的脊背
滑落進草叢
它映襯玉珠峰千萬年不化的積雪
變得更為潔白。月光順著山坡
流淌下來,流進了卓乃湖和扎陵湖
流進了通天河。而它反芻的光陰
被慢慢咀嚼成一掬青草的碎屑
它是冰川極地狂野、壯美的一部分
蹄邊盛開的綠絨蒿,繡出一朵絢爛
——這是野牦牛
最接近的細膩與精致。它低頭
嗅了嗅,走開了
那對向后彎曲的犄角,切割出月牙
宣言就此被星光書寫在青藏高原
它的十四對肋骨,構成一道道溝梁
身上的長毛里,潛伏著風雪與雷電
等待著被悸動喚醒
它強壯有力的四蹄飛奔起來
高原的沉寂便被踏碎
天空隨著它的躍動而微微傾斜
那一刻,所有的花蕾都露出
錯愕不已的眼神
遠遠望去,一只野牦牛
猶如雪峰白皙的面頰上
長著一顆美人痣
*野牦牛,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IUCN紅色名錄:易危(VU)
▲野牦牛小科普:為青藏高原特有種,青藏高原體型最大的野生動物。雄性明顯大于雌性。雄性雙角明顯大于雌性。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及周邊等。國內主要見于西藏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和甘肅西北部;四川西部歷史上亦有野牦牛分布記錄,現恐已絕跡。在西藏北部阿里地區的部分野牦牛種群中,存在黃色的色型變異個體,全身毛發變為黃色至金黃色,被稱為金色野牦牛或金絲野牦牛,較為罕見。野牦牛棲息于海拔3500-6000m的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生境,主要以禾本科草類為食。成年雌性和幼體、亞成體常集為10-200只的群體活動,而成年雄性常單獨活動或集為2-12只的全雄群。野牦牛對高原氣候和環境具有極好的適應能力,極耐嚴寒,但懼熱;具有季節性垂直遷移習性:在夏季會向上移動至冰川基部融水豐富、草被茂盛的地方,而在冬季向下移動至溝谷下部。成年雄性,尤其是單獨活動的獨牛,脾氣暴躁,在受到驚嚇或移動路線被阻斷時,會低頭、噴氣、尾巴上豎,短距離沖刺以示威嚇,甚至直接頂撞、沖擊。野牦牛通常在9-11月交配,次年夏季6-7月產仔,每胎1只。野牦牛可與家牦牛雜交繁殖,并被人們作為改善家牦牛種質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時可能給野牦牛種群帶來基因污染和疫病傳播的風險。
*詩歌作者:雪芳,女,山東省濱州市人,供職于山東濱州天鴻熱電有限公司,有文學作品在國內外報刊發表。
06 受傷的白唇鹿
高原的風霜刻進河流
使流動隱匿成冰封的動詞
它內藏月光
盈虧是它的暗潮
一群過河覓食的白唇鹿
困于冰面脆弱的塌陷
發白的唇語夾雜在河流刺骨的堅冰中
與觸目遼闊的草原劃清了界限
或許
生命注定不該在河流中老去
又或許
只有雪域善良的人們
才能聽取寒風中沙啞的訊息
他們踩入冰冷的河流
托起顫栗的哀鳴
像群山拱起彩虹的高度
一躍
盛大的生命場
縱橫在高原
*白唇鹿,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IUCN紅色名錄:易危(VU)
▲白唇鹿小科普:白唇鹿為中國特有種,分布于青藏高原東部。其分布區包括甘肅西南部、青海中部至東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區,以及西藏東部。主要棲息在海拔3500-5100m之間的針葉林、高山灌叢,高小草甸與草原生境中,有時也會出現在林線之上的高山裸巖區。與其他大型鹿類動物(例如馬鹿、水鹿和梅花鹿)相比,白唇鹿偏好更為開闊的生境。它們善于在陡峭,復雜的高山地形中跳躍攀爬,從而可以快速逃離大型獵食者(主要是狼與雪豹)的追捕。白唇鹿是晨昏活動為主的動物,在白天也較為活躍。它們通常聚集為不足20只個體的小群活動,但偶爾也可以觀察到擁有100只以上個體的大群(規模可達200-300只)。發情季節通常從9月下旬至11月,在此期間成年雄鹿會相互競爭、打斗以爭奪雌鹿。在發情季節,每頭在打斗中獲勝的成年雄鹿通常會控制一小群雌鹿并緊緊跟隨。雌鹿在次年春末夏初(5-6月)生產,通常為單胎。在非繁殖季節,成年雄鹿與雌鹿往往相互分離,分別活動。雌性白唇鹿不具鹿角,雄鹿的鹿角每年早春脫落,并在夏末之前(8月下旬至9月)重新長至全長。雄性白唇鹿曾被廣泛地獵殺,以獲取其干鹿角和新生鹿茸作為裝飾品和傳統藥材。
*詩歌作者:索南,藏族,青海省作家協會會員,青海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詩歌和自然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離人類都既近又遠。當我們路過一花一木一動物的時候,也在路過一首詩。我們因讀詩而心思顫動,也因走進自然而怦然心動。詩歌能撫平內心躁動不安的褶皺,大自然也能治愈內心的焦慮與失落。
詩歌陪伴人類,從遠古到現代,也將走向未來,被記憶、被傳誦、被感動,越來越豐滿。
大自然也陪伴人類,從遠古到現代,卻不知道還有多少未來,物種瀕危滅絕,氣候異常頻發。
自然有詩意,我們守護自然的珍稀物種,也是守護詩歌的天地,更是守護人心的詩意與張力。
自然有詩意,我們不能沒有詩歌,更不能沒有大自然的奇妙物語。為珍稀物種寫首詩,為人與自然的未來留住詩意。
古往今來,詩歌曾讓一棟樓、一個人、一座城名揚四海、流芳百世,今天,相信您的詩,也能拯救一個物種、豐滿人類的精神世界,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注1:文中「小科普」文案來源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小程序。文中配圖除喜馬拉雅斑羚外,其余均來源全景視覺,獲完整授權使用。
閱讀往期作品:
直接點擊下方標題查看
1.為珍稀物種寫詩01《舒婷、余秀華、王計兵、陳年喜,用詩人的浪漫,為珍稀物種寫詩》
2.為珍稀物種寫詩02 | 于堅、李元勝、汪劍釗、張執浩、蘇笑嫣
3.為珍稀物種寫詩03 | 田原、游以飄、楊小濱、秀實、席地
4.為珍稀物種寫詩04 | 凸凹、向以鮮
5.為珍稀物種寫詩05|驚恐中的漁人說:鯨的背上,插著一面旗 | 世界海洋日專題
6.為珍稀物種寫詩06|我所愛的朱鹮棲息在潮濕的詩句里,歲月變得簡潔
7.為珍稀物種寫詩07|麋鹿嚼著水草,在思考著,這片沼澤地之外的一處棲息地
8.為珍稀物種寫詩08|它梳理白色的羽毛,仿佛在翻閱一生,這本白色的書
*點擊查看202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線上線下公益傳播行動《這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讀詩,見自然!》
/關于“以詩之名,讓珍稀被珍惜”/
「以詩之名,讓珍稀被珍惜」是由「CM公益傳播」攜手《詩刊》社聯合發起,多家機構與媒體參與支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以珍稀物種名稱作為詩歌名創作詩歌,為珍稀物種寫詩,用詩意點燃善意。后續擬將出版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科普詩歌集,并通過聯合不同領域的品牌與機構傳播這些詩歌,應用到多種場景。一起認識珍稀物種,守護詩意自然。
項目獲得多方支持,指導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自然影像中國在項目宣傳期陸續授權多張野生動物圖片。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共創伙伴:微博環保、微公益、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愛心共創企業:天虹,黑龍江省萬達廣場。廈門站共創伙伴:思明區作協、文學思明、《廈門詩人》詩媒體。以及多家公益組織與新聞媒體的支持。
誠邀更多機構加入我們
讓征集到的詩歌延展應用到更多場景
一起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來源:
原創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