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山野尋奇——火草
媒體:學習強國 作者:楊向紅
專業號:麗江市林草局
2023-11-22 17:43:38
火草中文名為鉤苞大丁草,是菊科、大丁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過去人們燧石取火時,多用其作為引火的易燃物,故名火草。根據地域分布不同,又叫白葉不翻、白葉火草、小一支箭、白背艾、火門艾等。
火草根狀莖粗短,直或斜升,常為枯殘的葉鞘所圍裹,被白色柔毛,具有粗肥而長的須根。葉基生,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干后黑色,上面變無毛,密被有光澤銀灰色小腺點,下面除葉脈外,被白色厚綿毛;葉柄上部具窄翅,基部具鞘,被蛛絲狀綿毛。苞葉在花葶下部的疏生,近頂部的密生。
頭狀花序單生于花葶之頂;總苞基部狹,陀螺狀鐘形,略短于舌狀花冠;總苞片4—5層,頂端和上部邊緣帶紫紅色,外層小,卵狀鉆形;花托平坦,無毛;雌花花冠舌狀,淡紅色,舌片長圓形至狹橢圓形;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中部,花藥伸出于花冠之外,基部具長尖尾。
未成熟瘦果圓柱形,具不明顯的6縱棱,密被白色柔毛。冠毛粗糙,剛毛狀,干時變黃白色。花期11月至翌年2月。
火草性喜溫暖濕潤,喜散見光,從滇中到滇西的廣袤地區都有火草分布,多生長于海拔1800米至3200米的混交林或小山丘等地帶,目前尚未由人工大批引種栽培。
火草嫩枝與葉可烹食,云南麗江一些民族地方群眾常把火草與玉米粉、面粉、糯米粉、糖等和在一起做成風味獨特的火草粑粑食用。其葉背為薄膜狀的白色纖維,交織無序,可以撕下捻線,多與麻或棉混織成透氣性和保暖性很好的布料。有文獻記載,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制作和使用火草布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其味辛、微苦,性涼,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化瘀止血、消積殺蟲等功效。
鄉間無閑草,會用都是寶!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云南生物資源十分豐富,顏色相近、形狀相似的也多,所以切勿單憑圖片或文字描述進行采食,以免中毒!
來源:麗江市發改委
閱讀
30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