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動物資訊

植入追蹤標識 666尾中華鱘放流長江 38年來累計放流700萬尾去哪了?

媒體:荊楚網  作者:佚名   專業號:中華鱘 2022-05-17 14:30:19

2022-05-16 10:25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勝)“昨日在宜昌江段放流666尾不同年齡段的中華鱘,我們正在進行跟蹤監測,狀況良好。”5月1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金明說,放流的大規格中華鱘體內已植入追蹤標識,通過人造衛星,結合沿江布設的監測站,科研人員能夠隨時精確掌握這些中華鱘個體在長江中的分布位置和洄游規律。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有1.4億年歷史,被稱為“水中大熊貓”。自三峽集團1984年首次放流中華鱘以來,我國每年都在長江開展增殖放流中華鱘活動,累計達700萬尾。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全人工繁殖關鍵技術實現突破,確保了中華鱘物種不會滅絕理論上可行。然而,近幾年的監測顯示,沒有在長江中發現中華鱘野外繁殖現象。這些中華鱘到哪去了呢?

中華鱘屬于海河洄游性魚類,它們在長江中出生,過去產卵地在長江上游金沙江(宜賓—屏山)河段。出生之后,它們就會回到海洋中育肥,等到10-15歲性成熟后,再回到產卵地產卵。幼崽長大到20厘米左右時,就會沿著長江游回大海。葛洲壩的建立導致中華鱘無法回到金沙江產卵,好在科學家們觀察到中華鱘在葛洲壩下找到了一處新的產卵地。

然而,因為水體污染、水庫滯溫效應、航運頻繁、漁網傷害等多種因素,700萬尾放流中華鱘存活較少,每年洄游產卵的中華鱘更少,瀕危程度不斷上升,而且就連葛州壩下這個產卵地也已經多年沒有檢測到魚卵。

實施了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后,江海洄游通道被打通,再加上隨著技術進步,放流的中華鱘個體較大,存活率大大提升。

著名的中華鱘保護專家危起偉說,放流中華鱘只是增加了它們的野外種群數量,還要保護好它們的產卵地,讓水溫、水流達到中華鱘野外繁殖的要求。因為基于生物多樣性原則,沒有野生種群,人工繁殖是不可能長久的。

據了解,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以來,長江水質明顯改善。為破解滯溫效應,幫助魚類產卵,近期,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開展三峽水庫2022年首次生態調度試驗,效果良好。

專家稱,14日放流的中華鱘會在一周內洄游大海,10到15年后才會再來產卵,因此還要持續加大保護力度,久久為功。

閱讀 59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