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理論 > 理論研究

野生珍貴樹木華蓋木已極度瀕危

媒體:新浪環(huán)保  作者:內詳   專業(yè)號:華蓋木 2021-07-04 21:10:58
野生珍貴樹木華蓋木已極度瀕危

華蓋木體型高大,高可達40米

野生珍貴樹木華蓋木已極度瀕危

 對華蓋木的生長情況進行監(jiān)測

野生珍貴樹木華蓋木已極度瀕危

人工培育華蓋木幼苗的實驗已經成功

野生珍貴樹木華蓋木已極度瀕危

環(huán)保組織人士在當?shù)氐膶W校宣傳環(huán)保知識

野生珍貴樹木華蓋木已極度瀕危

華蓋木生長在云南東南部的叢林中,野外已經極為稀少 本版圖片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 供圖

野生珍貴樹木華蓋木已極度瀕危

華蓋木的花朵顏色鮮艷,且味道芳香

  ●華蓋木

  常綠大喬木,中國特有樹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華蓋木高可達40米,胸徑120厘米。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區(qū)海拔1300米至1500米山坡上部向陽的溝谷潮濕山地。為上層喬木,樹冠寬廣,根系發(fā)達,有板根。隔1至2年開花一次,花期4月,果熟9至11月。

  華蓋木的花很香,開花時常被昆蟲咬食雌蕊群,造成成熟種子甚少。即使種子成熟,亦由于外種皮含油量高,而不易發(fā)芽。

  1999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004年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7年被列入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的《木蘭科植物紅色名錄》,瀕危等級為“極危”;201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紅色名錄》,瀕危等級為“極危”。

  它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實際上,它比大熊貓更為罕見;

  它在地球上生存已經超過了1.4億年,但現(xiàn)在僅存約50株,且全部在中國云南;

  它,就是華蓋木——一種主要分布于滇東南西疇、馬關、屏邊一帶的木蘭科單種屬植物,一種被列為“極危物種”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由于野生華蓋木基本上已經失去了自我繁殖的能力,要想保留這一物種,就只能借助人類科技手段,進行人工繁育。從2007年開始,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等單位共同參與的“華蓋木回歸自然拯救種植”正式啟動。通過人工引種栽培,成活后再把樹苗栽回到華蓋木的原生地的手段,促進華蓋木的存活、繁衍。這個過程,恰似人工飼養(yǎng)大熊貓。

  2月中旬,都市時報記者深入文山州西疇縣的自然保護區(qū),探究這種珍稀植物的身世。

  現(xiàn)存野生華蓋木已極度瀕危

  “全世界只有5株”、“全世界只有7株”、“全世界只有10株”……在以往的報道中,媒體對現(xiàn)存野生華蓋木的數(shù)量一直說法不一,但都有一個相同之處——野生華蓋木的數(shù)量已經十分稀少,已經到了快要滅絕的地步。

  實際上,華蓋木并沒有分布于全世界。它只分布于云南東南部的西疇縣、馬關縣、屏邊縣一帶(專家估計越南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云南華蓋木的數(shù)量,差不多就是全世界華蓋木的數(shù)量。

  “華蓋木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同時作為珍稀瀕危物種中的旗艦種和明星物種,它在文化、科普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實際生產中,華蓋木是優(yōu)良的珍貴用材樹種。在園林綠化中,常作為鎮(zhèn)園之寶向公眾展示。”云南省林科院助理研究員蔣宏如是評價華蓋木的價值。

  “野生華蓋木現(xiàn)有5個種群,其中西疇9株,馬關裸灑1株,馬關篾廠19株,屏邊約20株,金平約7-8株。西疇于1976年采集到標本,馬關于2001年在裸灑發(fā)現(xiàn),屏邊于2008年發(fā)現(xiàn)。有的華蓋木經過專家考證過,有的華蓋木只來源于采種者的描述,還沒有來得及考證。云南現(xiàn)存野生華蓋木的數(shù)量,會隨著新種群的發(fā)現(xiàn)而發(fā)生變化,但到目前為止,不超過50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韓春艷博士說,一個植物種群只剩下幾十株,已經是“極度瀕危”了。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小橋溝分局副局長吳代瓊介紹,現(xiàn)在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內還有7株野生華蓋木,5株大的,2株小的。那5株大的已經經過了專家的考證。

  用“開槍射擊”的方式

  取得華蓋木標本

  華蓋木,分布于海拔1300米-1500米的潮濕山地,深藏于高山密林之中。對于植物專家來說,想要找到華蓋木的蹤跡并不容易,所以一般華蓋木的信息都來自于民間。一些當?shù)厝罕姇烧A蓋木的種子到市場上賣。植物專家見到有人銷售華蓋木的種子,就會詳細詢問華蓋木種子的來源,以及樹所在的具體位置。“很多華蓋木的信息都是這樣得來的。”

  在西疇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一帶,華蓋木被當?shù)厝罕姺Q為“緞子綠豆樹”。上世紀70年代,植物專家發(fā)現(xiàn),小橋溝的“緞子綠豆樹”是一種沒有被記載的木蘭科新屬物種,因其樹干挺直光滑,巨大的樹冠形似華蓋,所以將其命名為“華蓋木”。

  云南省林科院助理研究員蔣宏說,1977年,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的木蘭科植物學家劉玉壺前往文山,

  考察木蘭科植物。途經昆明時,劉玉壺到云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查閱植物標本,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份采自云南西疇法斗的木蘭科植物標本,葉子看起來很像木蓮,但又不是木蓮。憑借職業(yè)敏感,劉玉壺意識到,這是一種頗為奇特的植物。

  為了一探究竟,1978年,劉玉壺前往西疇法斗進行考察。在草果山的原始森林中,他找到了這棵大樹,但樹干高大,采集標本十分困難。于是,他們找到西疇縣政府,政府特批了300發(fā)子彈,由戰(zhàn)士開槍射擊,打下樹枝,才成功采集到了帶花的標本。

  后來,經過深入研究,劉玉壺最終確定,這是一種沒有記載的木蘭科新屬物種。根據(jù)其外形特征,這個樹種被命名為“華蓋木”。他于1979年在《植物分類學報》上發(fā)表報告,首次披露了這一稀世珍品植物的存在。

  此后,華蓋木得到了植物學界的廣泛關注,很多國家的植物學家都來到西疇,實地考察華蓋木。專家發(fā)現(xiàn),滇東南簡直就是中國木蘭科植物的“避難所”,這里不僅分布著華蓋木,還分布著大約47種木蘭科植物。然而隨著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林下經濟、藥用和園藝植物的種植活動,已經威脅到很多原生木蘭科植物的生存。

  2004年,這一區(qū)域內29種木蘭科植物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一些來自國內外的自然保護組織開始關注華蓋木及其他木蘭科瀕危物種的保護工作。

  “華蓋木可能原先比較多,是人為砍伐導致數(shù)量減少,最終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韓春艷說,華蓋木本身就是優(yōu)良的用材樹種,可以用來制造各種家具,容易受到砍伐。

  “華蓋木失去了自我繁殖的能力”

  “華蓋木,是云南特有的單種屬物種,是一個原始的植物種類。對木蘭科分類系統(tǒng)和古植物區(qū)系等研究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它的樹形優(yōu)美、葉片光亮,花艷麗而芳香,是著名的園林觀賞植物;其樹干挺拔通直,木材結構細致,有絲絹般的光澤和質感,耐腐、抗蟲,是珍貴的用材樹種。”省林科院助理研究員蔣宏表示,早在1984年,國務院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就已經將華蓋木列入第一批《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保護和拯救華蓋木,使其能夠長久生存,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拯救華蓋木并非易事。

  “華蓋木要二三十年以上才會開花結果,并且果實結得很少,種子落在地上,不會自己萌發(fā)。”韓春艷說,昆明植物園的木蘭園里面,有兩棵上世紀從西疇移栽過來的華蓋木,30多年了都還沒有開花結果。“我們曾經在西疇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做過一個實驗,把300顆華蓋木的種子撒在一棵華蓋木的邊上,看種子能不能自己萌發(fā),結果只有一顆種子萌發(fā),并且萌發(fā)的種子沒過多久也死掉了。”

  華蓋木雖然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因為外圍生存環(huán)境惡化,周邊土壤利用過度,使靠鳥類傳播種子的華蓋木失去了向四周擴散的機會。它的種子難以萌發(fā)生長,生存條件受到嚴重威脅,幾乎失去了自我繁殖的能力。想要保護、拯救、繁殖華蓋木,就只能借助科學的手段,進行人工引種種植。

  所謂人工引種種植,就是通過采集華蓋木的種子,在苗圃中進行培育,等樹苗長到一定程度后,再移栽到華蓋木的原生地。通過植物專家20多年的努力,華蓋木的種苗培育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人工栽種的華蓋木種子,萌發(fā)率已經能夠達到80%以上。但是,種苗移栽到原生地后能不能適應自然環(huán)境茁壯成長?這是最大的問題。

  2007年,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西疇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馬關古林箐自然保護區(qū)等單位共同參與的“華蓋木回歸自然拯救種植”啟動。在文山州西疇縣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內,華蓋木人工引種種植正式開始。400株樹苗長到一定苗齡之后,分別被編號、掛牌,移栽到原生地。昆明植物研究所等部門通過掛牌保護、日常巡護、定期檢測、GPS定位等方式,密切關注著華蓋木植株的變化。

  現(xiàn)在,華蓋木引種栽培已經取得成功,已有數(shù)百株華蓋木植株被栽回原生地,生長正常。通過昆明植物研究所專家和小橋溝保護區(qū)工作人員的跟蹤監(jiān)測,到2011年9月,回歸植株的成活率達到了43.5%,平均株高增加了約50厘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華蓋木植株,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加強了對華蓋木原生環(huán)境的管理。保護區(qū)規(guī)定:外來人員必須有省林業(yè)廳保護處和文山州林業(yè)局保護辦批示的許可文件,才能進入保護區(qū)。進入保護區(qū)的人必須有工作人員陪同,必須嚴格在一定道路范圍內參觀、活動,嚴禁一切干擾和破壞原生境植被的行為。這些規(guī)定,為華蓋木的自然更新和野外續(xù)存提供了保障。

  2010年,昆明植物研究所和其他相關單位又在馬關縣古林箐自然保護區(qū)內,進行了華蓋木的人工引種種植。

  把保護植物的知識傳到每一處

  為提高華蓋木分布點社區(qū)民眾的保護意識,昆明植物研究所、文山州林業(yè)局保護辦、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昆明環(huán)保科普協(xié)會等單位聯(lián)合,開展了大量的環(huán)境保護教育活動,讓更多的人對華蓋木等瀕危木蘭科植物有了一定的認識。

  2009年6月,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組織專家在西疇縣,對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的管理人員進行了2天的培訓。不久后,F(xiàn)FI中國項目、云南綠色環(huán)境發(fā)展基金會、綠色昆明、小橋溝保護區(qū)對管理分局保護區(qū)法斗管理站周邊,開展了為期3天的社區(qū)調查工作。此次調查所涉及的范圍有1鄉(xiāng),4個村,共217戶665人。工作人員了解了4個村的社會經濟狀況、社區(qū)林業(yè)資源利用現(xiàn)狀、自然資源威脅及發(fā)展的主要問題。

  “華蓋木保護專題講座”、“以森林為主題的環(huán)教課”、“小橋溝保護區(qū)探秘”……2009年和2010年,昆明環(huán)保科普協(xié)會在當?shù)胤ǘ沸W、法斗中學開展多項活動,向學生介紹他們家鄉(xiāng)的珍貴植物——華蓋木,并講解森林對地球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護森林的知識等。2010年11月,保護區(qū)法斗保護站還對法斗中學的學生進行了苗木監(jiān)測管理培訓,指導學生每個季度對管護的華蓋木苗的生長狀況、樹高、地徑/胸徑、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進行測量記錄。

  ●對話

  “拯救華蓋木

  就是拯救人類自己”

  2月21日下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韓春艷博士就華蓋木的保護問題,與都市時報記者進行了對話。

  記者:拯救華蓋木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會實現(xiàn)漫山遍野都是華蓋木的目標嗎?

  韓春艷:拯救的目的,是要讓華蓋木在原生地達到一個合理的數(shù)量,通過開花、結果,能夠實現(xiàn)自己繁殖,慢慢恢復它在森林中的地位,形成良性的生態(tài)循環(huán)。

  記者:恢復華蓋木在森林中的地位,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韓春艷:華蓋木是生物鏈的一環(huán)。它是一種本土樹種,通過保護這個本土植物,最后也保護了其他的本土植物,最終是保護了當?shù)氐纳姝h(huán)境。現(xiàn)在地球上的物種每天都在消失,不知不覺的。如果人們知道某一種物種要消失、滅絕了,就應該去主動保護它。

  記者:保護本土樹種的意義何在?

  韓春艷:我們推崇的是,本土的樹種更適應于本土的環(huán)境。本土樹種對當?shù)貋碚f是最好的。外來的樹種,你引種了,長起來了,肯定會對其他的物種產生影響。

  記者:不通過人為干預的話,華蓋木能不能自我恢復繁殖能力?

  韓春艷: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圈起來的話,物種都會有一定的自我恢復能力。但華蓋木這個物種,就只剩下那么幾株,恢復能力已經非常弱了,沒有辦法自己恢復起來。木蘭科植物的種子,人工培育的話比較容易萌發(fā),但是在自然條件下,它就會受到很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萌發(fā)。我們也在研究,華蓋木的種子掉到地上后,為什么不會萌發(fā)呢?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是壞了,爛了,還是被什么東西吃了?研究出一個結果之后,會有助于人工繁育華蓋木。

  記者:拯救華蓋木的行動,是否能夠提高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韓春艷:拯救的過程,其實就是宣揚保護意識的過程。就像云南,以前森林砍伐還是挺厲害的。通過大力的宣傳,現(xiàn)在大家的保護意識都增強了,很多地方的森林都開始恢復了。其實昆明周邊也是這樣的。拯救和保護,能夠把人為的破壞消除或者降低。

  記者:如何提高華蓋木原生地居民的保護意識?

  韓春艷:我們在當?shù)卣賳T和華蓋木分布點居民當中,都做了大量的宣傳。現(xiàn)在,大家都認識到,華蓋木這個樹種是需要保護的。不斷地提高保護意識,保護這個樹種,就是保護當?shù)氐沫h(huán)境,其實也是保護他們自己。

  記者:拯救行動能否扭轉華蓋木瀕臨滅絕的趨勢?

  韓春艷:對于華蓋木這種極度瀕危的物種,我們不是繁殖成功了,讓它長活了,回歸自然就可以了。我們還要收集關于它的各種各樣的信息,做全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條件,可能還無法發(fā)現(xiàn)它的全部價值。如果哪一天它真的滅絕了,我們就沒有研究的對象了。

  記者:現(xiàn)在哪些人在參與華蓋木的保護和拯救工作?

  韓春艷:現(xiàn)在很多人在關注華蓋木的保護和拯救。昆明植物所、林業(yè)廳、地方林業(yè)局和一些民間組織,都非常重視。我們把華蓋木的拯救和保護作為一個長期的項目在做。小橋溝的人工引種種植項目,由昆明植物所做技術指導,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分局協(xié)助工作;馬關古林箐自然保護區(qū)的項目,由昆明植物所、林業(yè)廳保護處和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共同參與。

  肖本富

閱讀 1913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