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動物資訊

科普 | 大熊貓是動物界的“活化石”和孑遺生物

媒體: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專業號:安西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 2024-10-09 09:19:56

大熊貓采食竹子

什么是“活化石”和孑遺生物?

自然界的某些物種,在現實中找不到與之近似的物種,但在化石中可以找到形態相似的,且這樣的物種從最早獨立演化的祖先開始,形態模樣上幾乎沒有任何改變。那么,這樣的物種從化石證據看,演化過程呈現一條直線,沒有分支,也幾乎沒有中斷。從物種的起源和演化的角度說,這樣的物種就可以被稱為“活化石”。

“孑”的意思是單一。如果某一物種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數量眾多,到了現代卻出現數量銳減,棲息地大幅度變小的情況,就被稱為“孑遺生物”。

概括起來,孑遺生物一定是“活化石”,而“活化石”不一定是孑遺生物。

大熊貓為什么被稱為“活化石”和孑遺生物?

從現有的研究證據看,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在大約800萬年前從熊科動物的共同祖先中獨立出來。從那時起,大熊貓開始單獨演化,歷經小種大熊貓、武陵山大熊貓、巴氏大熊貓,一直到現代大熊貓,大熊貓的模樣、身材一直沒有發生過大改變。人們看到現代大熊貓就能想到它們祖先的樣子。

從時間上說,始熊貓出現于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小種大熊貓出現在更新世早期,武陵山大熊貓出現在更新世早期和中期,巴氏大熊貓出現在更新世中期和晚期以及全新世早期,現代大熊貓出現在全新世早期,大熊貓的演化過程幾乎沒有中斷,可以稱得上“活化石”。

考古證據顯示,大熊貓在歷史上曾經活動在中國的西南、西北、華南、華中、華北甚至中國之外的緬甸,現代卻僅剩下四川、陜西、甘肅的部分區域,棲息范圍已經大面積縮減,符合孑遺生物的概念。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閱讀 135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