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普 | 濕地再添新紀錄!其中有全國最小蝙蝠
“野生”總讓人聯想起十分遙遠的山林與荒野。
其實,許多野生動植物和人們一起共享著既有鋼筋混凝土又有郁郁蔥蔥的城市生態系統,其中包括不少對生存環境要求更嚴苛的野生哺乳動物。
海珠濕地作為
廣州城市中軸線上
璀璨奪目的綠色明珠
海珠濕地不僅為城市提供了全面的生態服務
也是眾多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
經過11年不懈地
生態修復和保護
生物多樣性不斷提升
近期,廣州大學吳毅教授和余文華教授團隊在濕地研學空間開展課程調查時,發現針毛鼠和扁顱蝠,均為海珠濕地哺乳動物新紀錄,至此,海珠濕地哺乳動物紀錄提升至10種。
生活在濕地草叢中的針毛鼠
在竹莖蟲洞內發現的扁顱蝠
*以上兩張圖片由吳毅教授和余文華教授團隊拍攝
其中扁顱蝠在我國分布地區有限,屬于較稀有的一種蝙蝠。
蝠即是“福”
近些年令人談之色變的蝙蝠,實際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寓意是吉祥的。一表示"福","蝠"與"福"同音,蝙蝠倒掛身體棲息,諧音為"福到",所以民間年畫中常有 "蝙蝠"的形象。二表示"壽",東晉葛洪《抱樸子》云:"千歲蝙蝠,色如白雪"。因此,既代表"遍福",又特指"長壽"的蝙蝠便成為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建筑物、裝飾品、家具、衣物等上面圖案的"常客"。
蝙蝠祥紋
全國最小蝙蝠
扁顱蝠,是中國最小的蝙蝠物種之一,體長35-50mm,體重僅3-4g,是唯一一種棲息于竹莖內的蝙蝠。它們有著小巧的身體和獨一無二的扁平顱骨,能通過竹莖上的蟲洞穿入竹內,并用足墊掛在竹節處。
體型小巧的扁顱蝠(網圖)
高清鏡頭下的扁顱蝠前肢及翼膜(吳毅教授和余文華教授團隊拍攝)
生態系統重要一環
其實蝙蝠是城市生態系統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蝙蝠是夜行昆蟲的主要捕食者,部分種類還是植物的授粉者和種子的傳播者;同時,蝙蝠也是生態系統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失去蝙蝠,人類幾乎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更多蚊蟲傳播的疫病、減產的農田和消失的動植物,而城市生態系統也將遭受幾十倍上百倍的損失。
根據研究,扁顱蝠主要以白蟻、蚊子為食物,也吃一些體型極小的甲蟲。
可見,人類與野生動物共生共存,不僅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更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濕地與城市互生共榮,隨著城市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總有一天,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會陸續回到我們身邊。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圖景,如何與野生動物共處,則是我們必須深入探索的課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