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細呵護
大腦袋、小眼睛、嘴角微微上翹、性情活潑可愛,被譽為長江“微笑精靈”“水中大熊貓”的長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然而,受漁業活動、航運、水污染等影響,一度處于極度瀕危狀態。上世紀80年代,長江江豚數量在3000頭以上,而2018年公布的最近一次長江全流域江豚數量調查數據顯示,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江豚數量僅剩千余頭。
長江安徽段是江豚主要的繁殖棲息地,為了保護好這一珍稀動物,當地采取了禁漁、自然保護區、航船限速等多種舉措。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鰭豚、江豚等進行異地養護的場所。其主要任務是保護長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水生珍稀動物。在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里,人工圍養著14頭野生江豚,這里最大的一頭江豚已有20多歲,牙齒都掉了。
下午4點左右,保護區內江豚的飼養員張八斤提著滿滿一桶魚走到喂食點時,有幾頭江豚已在附近巡游,還不時露出水面換氣。這是當天最后一次喂食,當張八斤朝著江面扔下幾條餌料魚時,十余頭江豚便競相爭食,一時水花四濺,泛起陣陣漣漪。
看到一頭江豚鼻子上蹭破皮,張八斤特地往一條半尺長的鯽魚口中塞了一顆綠色膠囊狀消炎藥,然后把魚往這頭受傷江豚游弋的地方拋去,看著這頭江豚把鯽魚吞下,張八斤才放心地繼續投喂江豚。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室主任張西斌告訴記者,為保護江豚的“野性”,江豚生活區里采取半自然喂養方式,每天人工投放食物4次,每次約20余斤,每年還會投放大量魚苗,讓它們自然捕食。
“2001年,我們從長江里捕撈了4頭江豚,把經過這段的長江港汊筑堤封閉后形成了300多畝湖面,開展江豚半野生半喂養試驗,后來這兩雌兩雄江豚又繁殖了8頭,不久前又從湖北石首天鵝洲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遷移了兩頭作種群交流以防止近親繁殖,目前這里一共有14頭江豚。”張西斌說。
今年初實施的長江全流域禁漁給江豚保護帶來重大利好。為讓這一政策落到實處,銅陵市實施了網格化管理,讓長江保護“一張大網”變“精致小網”。“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執法檢查1736次,其中聯合執法123次,辦理行政處罰案件34起,公安系統破獲涉漁刑事案件16起。”銅陵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志遠說。
長江全流域禁漁也讓部分漁民由“捕魚”轉崗“護魚”。為保護長江江豚,2014年,安慶長江江豚西江救護中心落成。今年60歲的張禮元,原為安徽安慶市一名漁民,2019年轉行成為安慶西江江豚管護隊隊員。“我們管護隊目前共有10名隊員,以前都是漁民,目前主要負責監測江豚情況、禁止垂釣捕魚、打撈四周漂浮物等,特別是垂釣留下的釣魚線,要非常細心地觀察清理,否則容易纏到江豚。”已是安慶西江江豚管護隊隊長的張禮元說,“全面禁捕后,江上違法捕撈和垂釣的現象少了不少,但我們一直堅持在江上和江邊晝夜巡查,不敢松懈。”
“江豚處于長江水域食物鏈的頂端,禁漁后魚類必然增加,食物增多利好江豚種群恢復。此外,江豚靠自身聲吶系統交流和捕捉食物,為防止船只噪聲對江豚的影響,我們在保護區核心江段對航船速度進行限制,上行不超過每小時20公里,下行不超過每小時25公里,讓江豚有個更加安靜的家。”張西斌說,隨著長江保護力度的加大,江豚迎來了幾十年來最好的繁殖環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 睿)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