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社會生物多樣性 > 組織領導

江蘇完成首輪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 全省生物物種增至9266種

媒體:新華日報  作者:洪葉 姚政宇   專業號:Sunny Chan 2025-09-01 09:19:00

本報訊 (記者 洪葉 姚政宇) 8月28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17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以縣域為單元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歷經八年多時間,江蘇已完成全省首輪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共記錄生物物種9266種,其中,陸生維管植物2913種、陸生脊椎動物523種、陸生昆蟲3216種、淡水水生生物2614種。

調查期間,近30種江蘇新記錄物種被相繼發現,如蘇州市吳中區發現毛脈槭、工業園區發現傘房花耳草,南通市經開區發現海邊月見草,無錫宜興市發現凹耳臭蛙,南京市玄武區發現蕈步甲、江寧區發現亞洲長翼蝠等,越來越多的野生動植物選擇在江蘇安家落戶、繁衍生息,標志著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物種棲息生境不斷恢復。

調查成果顯示,我省珍稀瀕危物種數量穩步增長,分布范圍持續擴大。多個物種從局部擴散至更廣區域,例如,溧陽市首次發現“植物熊貓”獨花蘭的野生種群,成為繼句容市寶華山之后全省第二個分布點;“鳥中國寶”東方白鸛從揚州、宿遷、鹽城等局部區域擴展至全省13個設區市。從空間分布來看,全省生物分布特征鮮明,空間格局結構清晰分明。宜溧山地、寧鎮山脈、云臺山區成為陸生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濱海與太湖濕地是陸生脊椎動物的重要棲息地,蘇南水網及大運河沿線則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生境,這些區域與江蘇省重要生態空間高度重合,充分彰顯了生態修復與保護項目的顯著成效。

此次調查共系統記錄、收集整理到62萬條調查數據。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陸嘉昂介紹,接下來,將進一步研究分析重點物種的分布格局和演變規律,為新決策、新政策提供更精準的科學依據。

作者:  編輯:馬麗花

閱讀 7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