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放流中國鱟,你不能不知道的10個“不”
中國鱟科學放流指南上線了~
出品方:為海行動“閩粵鱟關鍵棲息地識別與保護行動”項目組,北部灣大學廣西北部灣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重點實驗室
圖文:關杰耀,李裕紅,翁朝紅,頡曉勇,林吳穎
校對: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鱟專家組
增殖放流是我國修復水生生物與漁業資源的重要舉措,也成為了地方政府重視和社會關注的公共事項。增殖放流,就是采用人工方式,通過放流、底播、移植等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種或親體。
我國近十年在長江以南海域多次開展中國鱟增殖放流活動,單次放流苗種高達517萬只。目前最常見的放流方法為乘船到較深海域或在碼頭將中國鱟成體或苗種投入海中,苗種多為剛從胚胎孵化出來的1齡鱟苗,1齡鱟苗體長約10 毫米,放流苗種個體太小也無法進行物理標記,在自然環境下的死亡率高達80%,加上對其棲息地的位置與環境需求的認知有限,嚴重影響了放流鱟苗的積極作用,導致放流成功但成效難以保障的現狀。
科學放流中國鱟應避免的10件事
一、避免放流成年的中國鱟個體
二、避免在水溫低于20℃時放流中國鱟苗種或幼體
三、避免在岸上或灘涂以外海域放流中國鱟苗種或幼體
四、避免在碼頭鄰近海域放流中國鱟苗種或幼體
五、避免在漲潮時期放流中國鱟苗種或幼體
六、避免在潮溝里放流中國鱟苗種或幼體
七、避免放流“來源不明”的中國鱟個體
八、避免放流有疾病感染的中國鱟個體
九、避免放流美洲鱟或南方鱟外來種、雜交種
十、盡可能避免放流規格太小的鱟苗或幼體
提高中國鱟存活率的科學放流步驟流程
本內容截自國家授權發明專利“一種中國鱟苗種的科學放流方法”
一、確定放流選址
最好選擇現有中國鱟幼體分布的灘涂放流。中國鱟幼體多分布在潮間帶紅樹林外緣、潮溝出水口兩側、海草床周圍有薄表層水覆蓋的位置。
二、確定放流苗種來源與規格
親鱟來源與苗種放流選址應維持一致;盡可能選擇6齡或以上中國鱟幼體(甲寬 ≥ 38毫米)進行放流。
三、放流苗種運輸
避免長途運輸鱟苗。采樣雙層加厚塑料袋充氣打包,海水鹽度25-28‰,避免高溫缺氧或劇烈搖晃。
四、暫養檢查放流苗種健康:
放流前經過中間培養,最好在鄰近放流地點附近進行1~7天的短期暫養,觀察鱟苗活性、是否帶有寄生蟲或疾病感染。
五、確定放流時機:
選擇退潮期間放流到潮間帶,選擇晴朗或有云進行,水溫高于20℃,結合三伏休漁期進行放流
放流之前,您還需注意的事項
一、咨詢中國鱟生態專家,確定中國鱟放流的選址、季節、數量和苗種規格等
二、不購買市場上售賣的中國鱟
三、遵循“哪里來哪里放”原則,與增殖站確定中國鱟親本的來源
四、中國鱟苗種或幼體應來自具備中國鱟繁育有效資質的生產單位
五、鼓勵與相關協會或志愿者組織結合科普宣教活動共同開展放流
六、放流前可組織凈灘活動,同時清理移除灘涂非法漁具、遺棄地籠漁網、養殖泥樁等
中國鱟科學放流實踐示范單位
北部灣大學海洋學院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華僑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北海市興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美境自然)
校企攜手開展中國鱟科學放流
中國鱟幼體
科學放流實踐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