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滇池28種野生雁鴨檔案來啦
進入2月,到滇池越冬的鳥類群體基本穩定了。對于到滇池越冬的海鷗,大家都比較熟悉,但與海鷗一起到滇池越冬的野生雁鴨,知道的人卻還不多。2月13日,記者采訪了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他多年關注和追蹤到滇池越冬的鳥類,對滇池里的野生雁鴨也格外熟悉。他說,目前到滇池越冬的野生雁鴨共有28種,其中許多市民都沒有見過。這是昆明市鳥類協會首次披露到滇池越冬野生雁鴨的情況。
滇池魚蝦肥美、雁鴨成群
據統計
昆明的雁類現在有四種
(2022年新增兩種:短嘴豆雁、白額雁)
鴨類二十四種
一起來看看
昆明滇池的雁鴨有多美吧
4種雁
01
斑頭雁
斑頭雁為國家三有保護鳥類,是中型雁類,體長62-85厘米,體重2-3千克。通體大都為灰褐色,頭和頸側白色,頭頂有二道黑色帶斑,在白色頭上極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澤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遷徙季節,均成群活動。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葉、莖、青草和豆科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貝類、軟體動物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02
灰雁
灰雁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體長70-90厘米,翼展147-182厘米,體重2.5-4千克,壽命17年。體大而肥胖。嘴、腳肉色,上體灰褐色,下體污白色,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于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于過濾食物。
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主要棲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常見出入于富有蘆葦和水草的湖泊、水庫、河口、水淹平原、濕草原、沼澤和草地。食物為各種水生和陸生植物的葉、根、莖、嫩芽、果實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有時也吃螺、蝦、昆蟲等動物食物。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育。
03
短嘴豆雁
短嘴豆雁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2023年1月10日,在晉寧滇池發現三只短嘴豆雁。它是大型雁類,上體棕褐色,下體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黃色端斑,腳橙黃色。嘴長度通常在70毫米以下,下嘴基更厚,嘴端部黃色變化較大。繁殖于苔原地帶,遷徙或越冬期,集大群于開闊平原草地、湖泊、農田地區,以苔草、農田作物為食。
04
白額雁
白額雁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體長64-80厘米,體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體大多灰褐色,從上嘴基部至額有一寬闊白斑,下體白色,雜有黑色塊斑。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于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于過濾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覓食多在白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育。
24種野生鴨
01
翹鼻麻鴨
翹鼻麻鴨為國家三有保護鳥類,是大型鴨科動物,體長52-63厘米,體重0.6-1.7千克。體羽大都白色,頭和上頸黑色,具綠色光澤;嘴向上翹,紅色;繁殖期雄鳥上嘴基部有一紅色瘤狀物。自背至胸有一條寬的栗色環帶。肩羽和尾羽末端黑色,腹中央有一條寬的黑色縱帶,其余體羽白色。飛翔時翼上和翼下之白色覆羽,綠色翼鏡,黑色的頭、飛羽和腹部縱帶、棕栗色的胸環和鮮紅色的嘴和腳形成鮮明對照。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鹽池、鹽田及海灣等處活動。
02
赤麻鴨
赤麻鴨為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體型較大,體長51-68厘米,體重約1.5千克,比家鴨稍大。全身赤黃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白色翅斑和銅綠色翼鏡;嘴、腳、尾黑色;雄鳥有一黑色頸環。飛翔時黑色的飛羽、尾、嘴和腳、黃褐色的體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鮮明的對照。棲息于開闊草原、湖泊、農田等環境中,以各種谷物、昆蟲、甲殼動物、蛙、蝦、水生植物為食。
03
鴛鴦
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雁形目、鴨科動物,體長38-45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雌雄異色,雄鳥嘴紅色,腳橙黃色,羽色鮮艷而華麗,頭具艷麗的冠羽,眼后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栗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嘴黑色,腳橙黃色,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連一細的白色眉紋,亦極為醒目和獨特。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地中。雜食性。
04
棉鳧
棉鳧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是鴨科中體長最瘦小的水鴨,羽毛主要呈白色。頭圓,腳短,鴨喙很像鵝的喙,短而底部較深。雄性棉鳧繁殖時毛色泛黑綠色光澤,頭部、頸部及下身主要呈白色,飛行時,雄鳥雙翼呈綠色并有白帶,雌鳥羽色較淡。在非繁殖期間,雄鳥的羽毛與雌性的相似。一般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和沼澤地。在樹洞中筑巢。主要吃種子及蔬菜,尤其是睡蓮科植物,也吃昆蟲、甲殼類等。
05
花臉鴨
花臉鴨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屬小型鴨類,體長37-44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雄鴨繁殖羽極為艷麗,特別是臉部由黃、綠、黑、白等多種色彩組成的花斑狀極為醒目。胸側和尾基兩側各有一條垂直白帶,可以明顯區別于其他野鴨。非繁殖羽似雌鳥。花臉鴨是一種喜歡集群的鴨類,特別是冬季常集成大群,也常和別的鴨混群。白天常成小群或與其他野鴨混群游泳或漂浮于開闊的水面休息,夜晚則成群飛往附近田野、溝渠或湖邊淺水處尋食。主要以輪葉藻、柳葉藻、菱角、水草等各類水生植物的芽、嫩葉、果實和種子為食。
06
白眉鴨
白眉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屬小型鴨類,體長34-41厘米,體重不到0.5千克。雄鴨嘴黑色,頭和頸淡栗色,具白色細紋;眉紋白色,寬而長,一直延伸到頭后,極為醒目。上體棕褐色,兩肩與翅為藍灰色,肩羽延長成尖形,且呈黑白二色。翼鏡綠色,前后均襯以寬闊的白邊;胸棕黃色而雜以暗褐色波狀斑。兩脅棕白色而綴有灰白色波浪形細斑,這同前后的暗色形成鮮明對照。雌鴨上體黑褐色,下體白而帶棕色;眉紋白色,但不及雄鴨顯著。以水生植物的葉、莖、種子為食。
07
琵嘴鴨
琵嘴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屬中型鴨類,體長43-51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雄鴨頭至上頸暗綠色而具光澤,背黑色,背的兩邊以及外側肩羽和胸白色,且連成一體,翼鏡金屬綠色,腹和兩脅栗色,腳橙紅色,嘴黑色,大而扁平,形態極為特別。雌鴨較雄鴨略小,外貌特征亦不及雄鴨明顯,也有大而呈鏟狀的嘴。通常棲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動于江河、湖泊、水庫、海灣和沿海灘涂鹽場等水域。鴨腳趾間有蹼,但很少潛水,游泳時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喜歡干凈,常在水中和陸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覺或休息時互相照看。以植物為主食,也吃無脊椎動物和甲殼動物。
08
赤膀鴨
赤膀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屬中型鴨類,個體較家鴨稍小,體長44-55厘米,體重0.7-1千克。雄鳥嘴黑色,腳橙黃色。上體暗褐色,背上部具白色波狀細紋,腹白色,胸暗褐色而具新月形白斑,翅具寬闊的棕栗色橫帶和黑白二色翼鏡,飛翔時尤為明顯。雌鳥嘴橙黃色,嘴峰黑色。上體暗褐色而具白色斑紋,翼鏡白色。以水生植物為主。常在水邊水草叢中覓食。覓食時常將頭沉入水中,有時也頭朝下,尾朝上倒栽在水中取食。
09
羅紋鴨
羅紋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屬中型鴨類,體型略較家鴨為小,體長40-52厘米,體重0.4-1千克。雄鴨繁殖期頭頂暗栗色,頭側、頸側和頸冠銅綠色,額基有一白斑;頦、喉白色,其上有一黑色橫帶位于頸基處。三級飛羽甚長,向下垂,呈鐮刀狀;下體滿雜以黑白相間波浪狀細紋;尾下兩側各有一塊三角形乳黃色斑。明顯有別于其他鴨類,野外容易鑒別。雌鴨略較雄鴨小,上體黑褐色,下體棕白色,滿布黑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草子、草葉等植物性食物為食。
10
赤頸鴨
赤頸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屬中型鴨類,體長41-52厘米,體重0.6千克左右。雄鳥頭和頸棕紅色,額至頭頂有一乳黃色縱帶。背和兩脅灰白色,滿雜以暗褐色波狀細紋,翼鏡翠綠色,翅上覆羽純白色。在水中時可見體側形成的顯著白斑,飛翔時和后面的綠色翼鏡形成鮮明對照,容易和其他鴨類相區別。雌鳥上體大都黑褐色,翼鏡暗灰褐色,上胸棕色,其余下體白色。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灣、沼澤等各類水域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常成群在水邊淺水處水草叢中或沼澤地上覓食,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根、莖、葉和果實。
11
斑嘴鴨
斑嘴鴨為國家三有保護鳥類,上嘴黑色,端部黃色,易與其他野鴨區別。身體羽毛大多為棕褐色,有明顯的白色眉斑。翼鏡呈金屬藍綠光澤,并閃紫輝。斑嘴鴨是鴨屬中最常見且數量最多的種類之一。3月中旬飛往北方繁殖,9月底10初南遷,途經華北,至10月中旬以后,大量出現于長江中、下游。它們棲居在內陸的大小湖泊、河流、水庫及溝渠的水面上。善于游泳和潛水,常見5-20只結群活動。在沿海地帶,大多棲于島嶼或海岸的崖石上。晨昏時,便飛往附近稻田、溝渠、泥塘中覓食。
12
綠頭鴨
綠頭鴨為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屬游禽,大型鴨類。體長47-62厘米,體重大約1千克,雄鳥嘴黃綠色,腳橙黃色,頭和頸輝綠色,頸部有一明顯的白色領環。上體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兩對中央尾羽亦為黑色,且向上卷曲成鉤狀;外側尾羽白色。胸栗色。翅、兩肋和腹灰白色,具紫藍色翼鏡,翼鏡上下緣具寬的白邊,飛行時極醒目。雌鴨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黃色,腳橙黃色和具有的紫藍色翼鏡及翼鏡前后緣寬闊的白邊等特征。通常棲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動于江河、湖泊、水庫、海灣和沿海灘涂鹽場等水域。鴨腳趾間有蹼,但很少潛水,游泳時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喜歡干凈,常在水中和陸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覺或休息時互相照看。以植物為主食,也吃無脊椎動物和甲殼動物。
13
針尾鴨
針尾鴨為國家三有保護鳥類,是鳥綱、鴨科的中型游禽,屬水鴨類。體長43-72厘米,體重0.5-1千克。雄鴨背部滿雜以淡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波狀橫斑,頭暗褐色,頸側有白色縱帶與下體白色相連,翼鏡銅綠色,正中一對尾羽特別延長。雌鴨體型較小,上體大都黑褐色,雜以黃白色斑紋,無翼鏡,尾較雄鳥短,但較其他鴨尖長。飛行迅速,在各種內陸河流、湖泊、低洼濕地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在開闊的沿海地帶,如空曠的海灣、海港等地常能夠見到數百只的集群。主要以草籽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牽牛子、蘆葦、菖蒲等植物嫩芽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到農田覓食部分散落的谷粒。
14
綠翅鴨
綠翅鴨為國家三有保護鳥類,是小型鴨類,體長37厘米,體重約0.5千克。嘴、腳均為黑色。雄鳥頭至頸部深栗色,頭頂兩側從眼開始有一條寬闊的綠色帶斑一直延伸至頸側,尾下覆羽黑色,兩側各有一黃色三角形斑,在水中游泳時,極為醒目。飛翔時,雌雄鴨翅上具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翼鏡和翼鏡前后緣的白邊,亦非常醒目。每年3月初開始從中國南方越冬地北遷,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大量出現在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遷徙時常成40-50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飛行疾速,排成一條線或 “V”字形,兩翅鼓動甚快,發出“呼呼”的鼓翼聲。秋季遷徙開始于9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到達長江流域,10月初到達廣東沿海一帶。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特別是水生植物種子和嫩葉,有時也到附近農田覓食收獲后散落在地上的谷粒。其他季節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主要在水邊淺水處。多在清晨和黃昏有時晚上和白天亦覓食。每日覓食時間較長。休息多在水邊地上或沙洲和湖中小島上。
15
赤嘴潛鴨
赤嘴潛鴨,國家三有保護鳥類,俗稱大紅頭,是大型鴨類,體長45-55厘米,體重1千克左右。雄鳥頭濃栗色,具淡棕黃色羽冠。上體暗褐色,翼鏡白色,嘴赤紅色。下體黑色,兩脅白色,特征極明顯,野外容易辨別。雌鳥通體褐色,頭的兩側、頸側以及頦和喉灰白色,飛翔時翼上和翼下大型白斑極為醒目。棲息在開闊的淡水湖泊、水流較緩的江河、河流與河口地區,也常出現在公路兩側的水泡中,特別是有水邊植物和水較深的淡水湖泊最為喜歡。主要通過潛水取食,也常尾朝上、頭朝下在淺水覓食。覓食多在清晨和黃昏。食物主要為水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莖和種子,有時也到岸上覓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種子或草子。
16
紅頭潛鴨
紅頭潛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體長42-49厘米,翼展72-82厘米,體重700-1100克,壽命10年。雄鴨頭頂呈紅褐色,圓形,胸部和肩部黑色,其他部分大都為淡棕色,翼鏡大部呈白色。雌體大都呈淡棕色,翼灰色,腹部灰白。幼年雄鴨下部羽色較深,與雌體頗相似。雄體覆羽與雌性同,但頭和頸部的紅色比較淺些。眼鮮紅色或紅棕色;喙藍黑色;腳青灰色或鉛灰色;蹼關節和爪黑色。很少鳴叫,為深水鳥類,善于收攏翅膀潛水。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有很好的潛水技能,在沿海或較大的湖泊越冬。
17
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體圓,頭大,雄鳥頭和頸黑色,并具綠色光澤,眼白色。上體黑褐色,下背和兩肩雜以褐色蟲蠹狀斑,腹部白色,與胸部栗色截然分開,并向上擴展到兩脅前面,下腹雜有褐斑;兩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雌鳥體羽純褐色。很少鳴叫,為深水鳥類,善于收攏翅膀潛水。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繁殖期雄鴨協助雌鴨選擇營巢地點,在地面刨出淺坑或集一堆葦草筑巢。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育。在沿海或較大的湖泊越冬。
18
白眼潛鴨
白眼潛鴨,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體長33-43厘米,體重0.5千克以上不到1千克。雄鳥頭、頸、胸暗栗色,頸基部有一不明顯的黑褐色領環;眼白色,上體暗褐色,上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翼鏡和翼下覆羽亦為白色,兩脅紅褐色,肛區兩側黑色。雌鳥與雄鳥基本相似,但顏色較暗些。在水中時腹部白色雖不可見,但頭、頸、胸和兩脅的暗栗色。飛翔時腹中部和翅上翅下白斑與暗色體羽亦形成強烈對比,反差強烈,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棲居于沼澤及淡水湖泊。冬季也活動于河口及沿海瀉湖。怯生謹慎,成對或成小群。
19
鳳頭潛鴨
鳳頭潛鴨,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體長40-47厘米,翼展67-73厘米,體重550-900克,壽命15年。是中等體型矮扁結實的水鴨。頭帶特長羽冠,雄鳥亮黑色,腹部及體側白。雌鳥深褐,兩脅褐而羽冠短。飛行時二級飛羽呈白色帶狀。尾下羽偶為白色。雌鳥有淺色臉頰斑。雛鳥似雌鳥但眼為褐色。頭形較白眼潛鴨頂部平而眉突出。為深水鳥類,善于收攏翅膀潛水。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繁殖期雄鴨協助雌鴨選擇營巢地點,在地面刨出淺坑或集一堆葦草筑巢。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育。在沿海或較大的湖泊越冬。
20
斑背潛鴨
斑背潛鴨,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體長42-47厘米,翼展68-75厘米,體重750-1350克,是中等的體矮型鴨。雄鳥體比鳳頭潛鴨長,背灰,無羽冠。雌鳥與雌鳳頭潛鴨區別在于嘴基有一寬白色環。與小潛鴨非常相像但體形較大且無小潛鴨的短羽冠。求偶炫耀時雄鳥發出咕咕輕聲及哨音;雌鳥回聲生硬粗啞。主要捕食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小型魚類等水生動物為食。也吃水藻、水生植物葉、莖、種子等。覓食活動主要是通過潛水。通常潛水深度在2-3米。通常白天覓食。休息時常成群地在海上或湖面游蕩,或一動不動地飄浮在水上隨波逐流。
21
鵲鴨
鵲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中型鴨類,體長32-69厘米,體重0.5-1千克。嘴短粗,頸亦短,尾較尖。雄鴨頭黑色,兩頰近嘴基處有大型白色圓斑。上體黑色,頸、胸、腹、兩脅和體側白色。嘴黑色,眼金黃色,腳橙黃色。飛行時頭和上體黑色,下體白色,翅上有大型白斑,特征極明顯,容易識別。雌鳥略小,嘴黑色,先端橙色,頭和頸褐色,眼淡黃色,頸基有白色頸環;上體淡黑褐色,上胸、兩脅灰色;其余下體白色。主要棲息于平原森林地帶中的溪流、水塘和水渠中,尤喜湖泊與流速緩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與水塘。泳時尾翹起。白天活動成群游泳在水流緩慢的江河與沿海海面,邊游邊不斷潛水覓食。善潛水,一次能在水下潛泳30秒左右。食物主要為昆蟲及其幼蟲、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小魚、蛙以及蝌蚪等。
22
白秋沙鴨
白秋沙鴨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也叫斑頭秋沙鴨,全長約420毫米。雄鳥體羽以黑白色為主。眼周、枕部、背黑色,腰和尾灰色。兩翅灰黑色。雌鳥上體黑褐色,下體白色。頭頂栗色。棲息于湖泊、河流和池塘等地帶,善游泳和潛水。以魚類、無脊椎動物和少量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5-7月,巢營于絕壁上,也有的在洞穴中,每窩產卵6-10枚。棲息在湖泊、江河、水塘、水庫、河口、海灣和沿海褐澤地帶。食物主要為小魚,也大量捕食軟體動物、甲殼類、石蠶等水生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23
普通秋沙鴨
普通秋沙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是秋沙鴨中個體最大的一種,體長54-68厘米,體重最大可達2千克。雄鳥頭和上頸黑褐色而具綠色金屬光澤,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使頭頸顯得較為粗大。下頸、胸以及整個下體和體側白色,背黑色,翅上有大型白斑,腰和尾灰色。雌鳥頭和上頸棕褐色,上體灰色,下體白色,冠羽短,棕褐色,喉白色,具白色翼鏡,特征亦甚明顯,容易鑒別。常成小群,遷徙期間和冬季,也常集成數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普通秋沙鴨主要棲息于大的內陸湖泊、江河、水庫、池塘、河口等淡水水域,偶爾到海灣、河口及沿海潮間地帶;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區,也棲息于開闊的高原地區水域。
24
紅胸秋沙鴨
紅胸秋沙鴨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屬中等食魚鴨類,體長53厘米。嘴細長而帶鉤,捕食魚類。絲質冠羽長而尖。雄鳥黑白色,兩側多具蠕蟲狀細紋。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色暗而褐,近紅色的頭部漸變成頸部的灰白色。生活于河流,湖泊,海洋,苔原。常成家族群或小群遷飛,偶爾也見有單只的。食物主要為小型魚類,也吃水生昆蟲、昆蟲幼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