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基金會協同多部門推動海洋保護,160只海龜被放歸大海
3月25日,農業農村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外交部等多部門在海南省三沙市永興島共同開展2021年西沙海域海龜放流活動,將160只罰沒救護的海龜放歸大海。
▲ 160只海龜在西沙海域被放歸大海。
本次放歸的海龜是由江蘇省檢察院查獲,經漁業主管部門組織救治和野化生存訓練,均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每一只海龜都安裝了專用標識,以減少其再次被非法捕撈、交易的風險。
據了解,我國海域的海龜,包括綠海龜、太平洋麗龜、玳瑁等種類,是我國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旗艦物種,具有極高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2021年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我國分布的海龜保護級別由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提升為一級。
▲ 即將被放歸大海的海龜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關于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決策部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報請國務院批準并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海龜等302種水生野生動物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先后頒布實施了海龜、斑海豹、中華白海豚等7個重點物種的保護行動計劃,加大水生野生動物增殖放流力度,會同公安、海關、市場監管、中國海警、林草等部門在全國范圍開展“中國漁政亮劍”“清風”等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各類水生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取得了良好成效。
海龜生存受到威脅
作為存在了2億年的生物,目前世界上現存7種海龜,其中5種分布在我國:綠海龜、玳瑁、紅海龜、太平洋麗龜、棱皮龜。它們從渤海到南海海域均有分布,但重點分布在西南中沙群島及周邊海域區域。現在,這7種海龜被IUCN認定為極度瀕危和瀕危。
近年,周邊海岸資源不斷被開發,進一步擠壓了海龜生存空間,主要產卵棲息地萎縮嚴重,致使海龜資源持續衰退,種群數量明顯下降。
不僅如此,人類活動也威脅著海龜的生存。誤食的海洋垃圾、廢棄漁具的纏繞等行為,導致大量海龜尤其是小海龜的死亡。誤捕、非法捕撈也嚴重影響海龜的生存狀況。
▲ 被廢棄漁網纏繞的海龜 ©NOAA
我們在行動
SEE基金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一直以來關注海洋保護,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孫莉莉、理事葉明,SEE基金會秘書長張立等也參加了本次放歸活動。本次放歸地點位于三沙市西沙區七連嶼、甘泉島等,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龜產卵場。今年,SEE基金會的目標是聯合伙伴完成救護放歸100只海龜。此次放歸的160只,也意味著提前完成了目標。
▲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孫莉莉、理事葉明,SEE基金會秘書長張立參加了此次放歸活動。
SEE基金會長期支持并推動中國海龜保護聯盟的工作,從科學監測定位追蹤,到海龜救護和公眾倡導打擊非法貿易,再到推動海龜重點棲息地和保護地建設等...這些行動已取得初步成效。
▲ 2020年放歸活動現場
2020年8月,SEE基金會聯合最高檢、農業農村部、中國海龜保護聯盟等多家部門機構,放歸了99只被救護的海龜。為10只海龜安裝了衛星定位裝置,了解海龜生活習性及棲息地生態環境,為海龜保護積累更多科研數據,從而更好地開展海龜保護工作。
▲ (左)海龜的救助培訓 ©李曉菲、(右)合作伙伴在漁民社區入戶探訪廢棄漁具回收
此外,SEE基金會還聯合中國海龜保護聯盟、GEI等機構,在海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當地開展海龜保護社區共建試點項目。通過與漁民社區合作,救護培訓等方式提升漁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探討開展社區共管;幫助漁民發展可持續生計,改進漁業作業方式,減少漁民誤捕;探索廢棄漁具回收試點模式,減少海洋垃圾對海龜的威脅,更好地保護海龜,維護海洋生態平衡。
未來,SEE基金會將繼續開展海龜保護行動計劃,如放歸救護海龜、衛星定位追蹤、開展公眾教育宣傳活動,推動海龜保護地建設。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