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贊中國防疫:和歐洲不同,中國的封城是第一步而非全面解決方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發表評論文章分析了中國與歐洲各國的防疫手段異同。文章稱,歐洲迎來了更兇猛、更致命的冬季疫情,但同時"中國卻變得越來越強大"。
文章指出,中國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了積極的經濟增長,顯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復蘇速度;而國慶黃金周期間上億人的人口流動更是證實了防疫"實驗"的成功。
(圖/新華社)
這篇評論的作者、CNN駐香港的制片人格里菲斯指出,在許多歐洲人看來,中國防疫的措施僅限于武漢實施的長達76天的、"中世紀式"的封城,但實際上,中國其他地區盡管也實施了"封鎖",但嚴格程度與武漢相距甚遠。
格里菲斯寫道,盡管遏制疫情的手段非常有效,但中國防疫成功更在于復工復產后采取的防范措施。
文章指出,中國追蹤新冠病例的能力,使得一旦出現新的疫情,政府能夠迅速反應、遏制本地傳染。其中,幾乎每個人都有的健康碼是很重要的一環,可以幫助追蹤病例和密切接觸者。
大規模檢測也很重要——格里菲斯點出,在中國東北部城市青島新報告了12例病例后,一周內對1000萬人進行了測試。
此外,限制境外人員入境、對入境人員實施檢疫,以及疫情暴發時在各省市邊界進行監管,完全限制或停止公共交通,以及對佩戴口罩的全方位推廣,都是防疫工作的重要部分。
格里菲斯指出,東亞國家經歷了2003年的SARS疫情后,公眾對這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記憶猶新,因此推行口罩等防疫措施非常容易;但在歐洲和美國,即使戴口罩被證明有效,推廣起來依然充滿爭議。
文章寫道,即使疫情緩解、生活恢復正常,中國依然對疫情保持警惕,能夠對新出現的聚集性感染快速反應。但相比之下,在大部分歐洲國家,追蹤病例仍然很麻煩,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缺乏大規模檢測的能力。
相比于疫情期間中國內地嚴格的限行措施,歐洲各國邊境并未出于公共衛生考慮而關閉。輿論認為,今年夏季歐洲各國的旅游人潮是如今第二波疫情暴發的原因之一。
格里菲斯引用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2月的發言:"國際社會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準備好,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物質上,來實施中國為遏制疫情而采取的措施。"
"不幸的是,在隨后幾個月里,即使中國應對疫情的措施被證明有效,而且日本、韓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也取得了相似的成功,歐洲仍然落后。"格里菲斯寫道。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