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植物資訊

TNC深圳項目 | 企鵝花園誕生記:從生境花園到親自然城市

媒體:原創  作者:大自然保護協會   專業號:大自然保護協會 2021-04-25 11:24:12

圖片

落日下的大澳灣 | 攝影:Ivy-藍蹼

深圳市為有序推進“世界著名花城”建設,增強公眾對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參與感,自2020年起,在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導下,以全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創新模式,將城市中閑置的公共綠地升級為社區共建花園,同時改造小區、學校、城中村等閑置空間,迄今共落成120個社區共建花園,為居民提供在身邊親近自然的機會,提升了社區宜居性和幸福感。

在這其中,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有幸以NGO的身份參與到社區共建花園工作指引的編制中,從親自然城市的角度,提出城市小微空間生態品質提升對整體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為社區花園提供海綿城市、生境花園等自然解決方案,推動社區、設計師以及更多公眾參與到城市生態保護中來。

企鵝花園是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推動的“美麗深圳社區共建花園”在南山區蛇口片區的項目之一。該花園入選2020年度“深圳市社區共建花園十佳花園”

該項目由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牽頭,蛇口社區基金會承辦,草圖營造執行,中國TNC提供生境花園技術支持,蛇口街道及海欣工作站提供政策及資源支持,太子灣學校師生及周邊市民參與設計、營建和管養的全流程。

*本文作者陳姍姍作為項目設計師同時是社區居民參與其中,特將花園的誕生過程記錄如下。

01 項目概況

企鵝花園位于望海路旁某居民區圍墻外一塊三角地內,面積約600㎡,毗鄰海上世界商圈,周邊有若干高密度居住區與多所學校。

圖片

地塊示意圖  © 引力播種

由于多年粗放管養,在深圳亞熱帶溫暖潮濕的氣候下,場地內的植物生長得密不透風,原來公園的園路、椅子以及《企鵝一家》雕塑都被隱蔽其中,時常有老人路過這條長路,卻找不到一處休憩之處。由于場地內視線遮蔽,甚至時常有隨地大小便、拋棄建筑垃圾等不文明行為發生。然而多年以來,由于較少遭到人為侵擾,這里也成了各種動植物棲居的樂土。那么,如何能夠在保留這些生物生存空間的同時,兼顧社區公眾的需求,就成為了設計師面臨的一個大難題。

圖片

設計師對周邊居民進行訪問后得到的結果  © 陳姍姍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圖片)

經過多方討論,一致將花園的愿景確立為:使久居城市的周邊居民能夠在安全便捷的前提下,在家門口的方寸間體會到大自然的生機盎然帶來的美好,同時也為這里的“原生居民”們留下繼續生活的空間。即為TNC推行的“生境花園”理念,這意味著需要以一種城市開放空間設計中少見的低干擾度開發模式對場地進行改造。在TNC生境花園設計工具包的支持下,社區與草圖營造、引力播種等專業設計團隊以課題的形式,開始了探究:在深圳這樣的城市基底下,在這樣的場地現狀下,如何實現一個人類和其他生命友好共存的親自然空間。

02 項目過程

建造一個生境花園,首先需要對場地本身生態基底具有相對全面細致的調查,一個尊重現狀、因勢利導的設計需要設計者對場地中的已有資源了如指掌。

生態本底調查

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不同,不同動物需要的食源與棲地也不同,因此形成了對應的生境差異。了解每種生物適宜的生存條件是生境營造的基礎。因此在中國TNC的支持下,社區及設計師團隊組織花園周邊學校師生開展生態本底調查。

圖片

中國TNC團隊和設計師

一同帶周邊學校學生開展

生態本底調查  © 草圖營造

圖片

在前期調查中,場地內觀察到約76種物種,在生態本底條件優越的深圳灣與南山區域,該場地600㎡面積內的生物多樣性達到了城市街頭綠地里少有的高度。其中有約37種植物,喬木主要為榕樹、少量小葉欖仁和樸樹;中間層主要為簕杜鵑、海芋;地被主要為翠蘆莉,常見入侵物種有南美蟛蜞菊、白花鬼針草等。有約39種動物,包含30種無脊椎動物和9種脊椎動物,常見入侵物種有非洲大蝸牛等。不同動物的生境體現出垂直分層的特點。

圖片

生境調查結果整理  © 陳姍姍

由于建筑遮擋及喬木郁閉度極高,場地形成了非常明顯的陰生與陽生區域,陽生區域的植被種類更豐富,植株生長更健壯,開花量顯著增加。

前期生態本底調研的數據為我們了解場地內的物種與對應生境特征提供了重要基礎,是后續展開針對性生境設計與營造的依據,也是花園建成后生物多樣性檢驗的參考。

生境設計策略

前期調研與設計工作坊結束后,設計師與參與各方一起,確定各方對花園的期許和訴求,對搜集到的信息和階段性成果進行了仔細的梳理、完善與深化,根據生境花園的幾大要素,與TNC團隊一同確定了后續落地實施的策略,以鳥類和傳粉者為目標,針對不同物種營造對應生境,以保護場地內的原有物種,同時選用本土植物,增加花園可持續性。

圖片

設計師對場地設計分析表格  © 陳珊珊

在此設計策略下,場地一共分為7個功能區企鵝廣場、陽生植物區(傳粉昆蟲園)、陰生專類區(蕨類竹芋專類園)、兒童活動區、鳥類生境區,本土植物保育區。

圖片

深圳生態服務價值較高的部分鄉土植物  © TNC

鳥類生境

圖片

為鳥類提供食源的漿果植物、棲居的高大喬木和灌叢以及浴鳥盆。© 陳姍姍

傳粉者生境

圖片

為傳粉昆蟲提供蜜源植物與宿主植物,以及可供棲息產卵的石頭與枯葉。© 陳姍姍

兩棲爬行類生境

圖片

為兩棲爬行類動物和昆蟲提供庇護的旱溪、卵石以及落葉。© 陳姍姍

微生物及其他昆蟲生境

圖片

© 陳姍姍

建造過程

打開場地

-   移除過于密實的灌木和地被,將場地打開,創造更友好的城市界面,提高場地的可達性、視線的通透性以及減少蚊蟲滋生;

-   修剪榕樹枝條,改善喬木的生長空間與下層植物的光照條件。

精細清表

為了保護場地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耗時耗力的精細清表:

-   將最內側的消極區域作為本土植物保育區不做開發;

-   盡量剔除有毒、有毛刺的植物;

-   精心篩選生態服務價值高的重要物種進行保留、保育和移栽。

圖片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分別為:黃槐決明、海金沙、樸樹、海芋  @ 引力播種

零廢棄

為了讓整體的開發過程也能做到生態友好,本著零廢棄、低成本、小而慢的原則,將場地內可利用的各種資源進行篩選、加工、重新統籌安排。

圖片

榕樹枝再利用于花園圍邊  © 引力播種

圖片

堆肥箱收集落葉,蚯蚓塔收集寵物糞便用來堆肥  © 陳姍姍

自然體驗營造

引入安全舒適的停留空間,并激發不同年齡層的人群親近、觀察、探索自然的可能性,尤其是為兒童提供充滿野趣的活動空間。

圖片

圖片

激發孩子五感知覺的植物群落(從左到右):假蒿(激發觸感)、碰碰香(激發味覺)、飄雪(激發視覺) © 陳姍姍

低成本

與高造價、高維護度的市政公園綠地不同,社區花園需要考慮低成本、低維護、具有可持續性的方式。

-    在鋪裝方面,選擇了礫石與松木皮等透水的天然材質,保持水肥下滲的暢通;

-    在植物方面,盡可能地選擇生長習性強韌的鄉土物種;

-    根據場地的光照、地表徑流、地形、微氣候等條件制定種植策略。

圖片

透水鋪裝材料  © 陳姍姍

03 參與式共建

和可持續管養

企鵝花園從項目啟動之初,參與各方通過參與式工作坊,與附近居民和學校師生一起,完成了調研、設計、營建的全流程。目前,花園管養以花園附近的學校師生為主體,結合該校的自然教育課程進行,并以周圍居民志愿者為輔,基本實現了花園管理自治。

圖片

圖片

圖片

設計師將花園共建全過程做了個總結  © 陳姍姍

04 企鵝花園誕生記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花園變成了一個能讓人與自然共存的空間,許久未露面的雕塑也展現了它美麗的樣貌,這個名為《企鵝一家》的雕塑最終成為了花園的地標,孩子們親切地把這個花園命名為“企鵝花園”。

圖片

2020年圣誕節前夕企鵝花園開園了,周邊師生、社區居民在花園舉辦禮物交換活動  © TNC

05 花園建成后回訪

花園建成后,環境變得十分舒適宜人。作為使用者,設計師也對花園進行了持續的回訪,以期觀察其生態及社會影響。

生態影響

花園建成后,前期生態本底調研里的物種仍有被觀察到,比如黑眶蟾蜍、變色樹蜥、犬蝠、紅耳鵯、暗綠繡眼鳥、東方蜜蜂等,還觀察到了一些前期調研里沒有的新物種,比如無墊蜂、長喙天蛾、報喜斑粉蝶、尖翅翠蛺蝶等。

圖片

圖片拍攝:陳姍姍、石金澤、吳良早、周瑜、陳書意及周邊居民

社會影響

花園經過改造后,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入花園,尤其是每天放學后形成一個小高峰,豐富了在花園里進行的活動類型。

圖片

來花園的居民  © 陳姍姍

圖片

設計師回訪整理  © 陳姍姍(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圖片)

企鵝項目相關參與單位

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蛇口街道辦

海欣社區工作站

蛇口社區基金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草圖營造

引力播種

深圳市綠地園林有限公司

太子灣學校師生

深圳市綠色基金會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深圳陸域生態系統調查項目

深圳市源野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后記

中國TNC有幸參與了花園的建成過程,見證了深圳多方參與的創新模式:

政府從政策到落地提供資金支持;蛇口社區基金會、深圳市綠色基金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多家社會組織小伙伴,與TNC共同在其中給予了專業支持,是推動公眾參與的重要力量;年輕設計師們貢獻智慧,例如草圖營造團隊帶動學校師生開展參與式設計工作坊,讓孩子們對生境有更好的理解;引力播種團隊將生境花園的設計最終落地,還有無數個參與了共建的社區居民。

未來,中國TNC希望推動更多小而美的生境在社區中落地,以共建花園的形式逐步織密城市的生態斑塊,成為深圳“山海連城計劃”中關鍵的連接點,疏通城市自然脈絡,打造真正的親自然城市

圖片

基于社區共建花園的親自然社區營造圖  © TNC

一個生境花園在社區的落地,不僅讓社區環境更美麗,還能邀請來很多可愛的自然鄰居,讓鳥語花香不在話下。TNC期待更多城市居民能從身邊開始,親近自然,認識自然,也成為我們大自然的好鄰居。就此,在4月30日至5月9日期間,TNC將聯合萬科公益基金會、愛棲自然、紅樹林基金會等機構開展深圳城市自然挑戰賽,啟動會將于本周六在深圳市仙湖植物園舉辦,目前正在招募個人參賽,期待大家的參與!

圖片

想知道如何參賽、怎樣做自然觀察、挑戰賽有哪些規則和竅門嗎?那就快快掃描海報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在線注冊報名,來參加本周六在深圳仙湖植物園舉辦的挑戰賽啟動儀式吧!

時間:2021年4月24日9:00-12:30

地點:深圳市仙湖植物園綜合樓自然課堂(感謝深圳市仙湖植物園支持場地~)

注:特邀嘉賓、合作伙伴和參賽隊成員通過邀請函報名,此報名表對所有公眾開放,只有三十個名額,先報先得。報名成功后,將于4月23號收到短信通知。

圖片

閱讀 1245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