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綜合資訊

滇金絲猴的家園:白馬雪山

媒體: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  作者:秦衛(wèi)華   專業(yè)號:孫瑩 2020-02-01 10:47:03

在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qū)域,有一個以滇金絲猴及其棲息生境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云南白馬雪山保護區(qū),由于天高路遠,交通閉塞,一直藏在深閨無人識,在一個多世紀以前,這里還是一片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從2010年到2018年的8年間,工作原因,我曾先后4次來到這里,足跡從奔子欄的金沙江干熱河谷江邊,到海拔4000多米的白馬雪山埡口,再到維西縣滇金絲猴棲息的密林,一次次野外考察,通過和保護區(qū)零距離的親密接觸,區(qū)內神奇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物種資源、神秘的藏式文化習俗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遠眺白馬雪山

多樣的地形地貌

白馬雪山保護區(qū)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與維西縣境內,總面積28萬公頃,1983年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高山針葉林、山地植被垂直帶自然景觀與滇金絲猴。保護區(qū)處于橫斷山脈中段,是滇西北最為典型的高山峽谷區(qū)域,區(qū)內群峰聳立,峽谷縱橫,主峰白馬雪山,海拔高達5430 米,極目遠眺,猶如一匹奔騰的白馬,因而得名。當地人也叫“白茫雪山”,藏語叫“坎日格布”,山頂終年白雪皚皚,景色別致。

在沒有來到白馬雪山保護區(qū)之前,我們都聽過“這里的山路十八彎”這首歌,也知道山路的難行,但只有當你自己親身來到了這里,你才會真正發(fā)現(xiàn),山路的彎道會有多么的曲折。路在這里已經成了一些迂回在山間的痕跡與符號,而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名詞,由于是原住民與外界溝通的唯一通道和生命線,從而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這里也是從云南進入西藏的必經門戶,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就從保護區(qū)中穿過,在蜿蜒的山路上曾經留下了深深的馬蹄印。在保護區(qū)內考察的過程中,汽車就翻過一座座山,經過一道道的椏口。

彎曲的山路

保護區(qū)內不僅山路險峻崎嶇,還擁有巨大的海拔落差,其中最高點海拔超過了5千米,但河谷地區(qū)的最低海拔還不到2千米,相對高差超過了3千米,而水平距離常常就在幾公里范圍內,當我們從驅車從海拔4200多米的白馬雪山埡口下到奔子欄金沙江河谷時,耳朵中由于氣壓的驟變,還不時感覺到一陣嗡嗡的回響聲。與此同時,一股熱浪迎面而來,仿佛一下來到了另一個世界,與山上的清涼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由于特殊的地貌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干熱河谷氣候,在地形封閉的河谷中,氣流越過高山后下沉,氣溫升高形成焚風,加速水汽蒸發(fā),同時,由于地形限制,熱量無法散去,使河谷地區(qū)出現(xiàn)高溫、干燥的特點。地表植被因此受到限制十分稀疏,甚至出現(xiàn)大片裸土和裸巖地。金沙江兩岸由于干旱,自然植被具有典型的干旱植被特征,仙人掌等旱生植物隨處可見,但其他綠色植物十分稀疏,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

白馬雪山埡口秋色

金沙江干熱河谷

高原密林中的精靈

白馬雪山雖然沒有梅里雪山那么響亮的名氣,但卻基本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我國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原始高山針葉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qū)之一,保護區(qū)高海拔區(qū)域生長了大面積的云冷杉暗針葉林,為我國特有的國寶滇金絲猴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家園。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bieti)又叫黑白仰鼻猴或雪猴,是我國有分布的4種金絲猴之一,也是分布海拔高度最高的種類,是一群高原生存專家,被譽為高原精靈,由于野生種群數量十分稀少,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890年,由法國人首次在維西縣捕捉到7只滇金絲猴,并制成標本,經過多年研究后,才于1898年正式命名為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是一種集群性生活的靈長類動物,當地的傈僳族人認為金絲猴是他們的祖先,稱其為“山中野老”。根據統(tǒng)計,白馬雪山保護區(qū)內共生活了8個自然種群,總數約1200只,占我國野生滇金絲猴種群的60%,因此,白馬雪山保護區(qū)不僅是全國面積最大的保護滇金絲猴的自然保護區(qū),也是滇金絲猴種群數量最多的自然保護區(qū)。

在位于維西縣塔城鎮(zhèn)的格花箐核心區(qū),我們終于近距離見到了神秘的滇金絲猴,抬眼望去,有兩只滇金絲猴正悠然坐在樹枝上,相互偎依著整理毛發(fā),享受著午后的寧靜。這里空氣清新、自然條件非常優(yōu)越,漫步于森林中,隨處可以在云杉和冷杉高大的枝條上看到一串串懸掛著的長松蘿(Usenea longissima),這是高海拔地區(qū)特有的一種低等地衣植物,由于呈細絲狀,掛在樹枝上迎風飄撫,也被當地人稱作“樹胡子”,營養(yǎng)豐富,是滇金絲猴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正在吃松蘿的滇金絲猴

杜鵑灌叢與落葉松林

豐富多彩的生物寶庫

白馬雪山由于地處滇西北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有著“寒溫帶高山動植物王國”的稱號,特有物種多,是國內罕見的物種基因庫和資源寶庫。由于海拔落差大,植物的垂直分布異常明顯,形成了壯觀的垂直帶譜,可分為7個植被帶,從雪線以上的高山冰雪帶、高山流石灘疏生植被帶、亞寒帶高山灌叢草甸帶、寒溫性針葉林帶、暖溫性針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帶一直到干熱河谷灌叢帶,依次分布了十多個植被類型,相當于我國從南到北幾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帶。根據調查統(tǒng)計,全區(qū)共有種子植物1747種,脊椎動物389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物種有滇金絲猴、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小熊貓(Ailurus fulgens)、雪豹(Panthera uncia)、藏馬雞(Crossoptilon harmani)、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云南紅豆杉(Taxus yunnanensis)、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等。在1905至I931年間,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的喬治·佛雷斯特曾7次進入滇西北采集動植物標本,其中有5次進入白馬雪山,共采回10萬多份動植物標本。此后,很多專家學者先后多次前往白馬雪山保護區(qū)進行考察,包括奧地利的Handel、美國的J.F.Rock以及中國的植物學家俞德浚和馮國楣等,發(fā)表了很多新種,包括50多種杜鵑花新種。1939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前身—靜生生物調查所對保護區(qū)植物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標本采集。

我們在靠近曲宗貢的高海拔區(qū)域,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的杜鵑灌叢林,生長于雪線與落葉松林之間,杜鵑的主要種類為多色杜鵑和川滇杜鵑等,最大集中分布面積達到上萬畝,在春季盛花期這里就成了一片杜鵑花的海洋,景色壯觀,令人嘆為觀止,白馬雪山高山杜鵑林也因此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之一,可惜我們沒能趕上開花的季節(jié)。在溝谷地帶,杜鵑花種類也不少,常見的有云南杜鵑(Rhododendron yunnanense),顧名思義,這種杜鵑花在云南省分布很廣,近乎白色的花瓣上有紫色斑點。早春季節(jié),在保護區(qū)還能很容易看到青刺尖(Himalayan Prinsepia),又名扁核木,這是薔薇科的一種小灌木,整個植株都長有長長的青綠色枝刺,因此而得名,早春盛開一串串白色的小花,成熟的果實還可以食用。

云南杜鵑

青刺尖

在考察過程中,我們也親身感受到了保護區(qū)物種資源的豐富多彩,隨便留意一下腳邊,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幾乎到處都生長著奇花異草,很多種類只生長于高海拔地帶,并因此而進化出獨特的顏色與形態(tài)。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所在的維西縣片區(qū),我們就拍到了一種花型獨特的維西馬兜鈴(Aristolochia weixiensis),這種馬兜鈴科的藤本植物,盛開的一朵朵紫色小花,像極了一個個袖珍的紫色薩克斯管懸掛在藤蔓上。旁邊的寶興淫羊藿(Epimedium davidii),花朵形狀更為奇特,黃色的花朵擁有四個向內彎曲的爪,簡直就是一頂馬戲團小丑的帽子嘛。黃楊科的雙蕊野扇花(Sarcococca hookeriana var. digyna)是一種常綠小灌木,植株美觀,特別是成熟的藍紫色果實上,還宿存有兩個短短的花柱柱頭,十分可愛。在白馬雪山保護區(qū)內,除了野生花朵外,春季還能看到很多由原住民栽種的蘋果(Malus domestica)花,雖然大家都吃過美味的蘋果果實,但估計沒幾個人真正關注過她的花朵,當漫山的蘋果花盛開時,其實也是非常美麗的景觀。

維西馬兜鈴

寶興淫羊藿

美麗的自然景觀和發(fā)展中的困境

白馬雪山保護區(qū)天高地遠,由于人跡罕至,很多原生態(tài)的自然景觀得以完好保存下來,具有雄偉、險峻、奇特、秀麗等特點,除了壯美的雪山、原始的森林、高原精靈滇金絲猴以外,保護區(qū)內還有壯觀的金沙江大拐彎,金沙江在這里發(fā)生了一次巨大的彎折,兩岸高山峻嶺,似鬼斧神工雕鑿一般,江面急流滔滔,浪花四濺,水生震天,氣勢磅礴。保護區(qū)地處滇西北藏區(qū),生活著眾多的少數民族,除了藏族外,還有傈僳族、納西族、怒族、彝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當地的原住民經過千百年來與自然抗爭,形成了一種與自然和諧的傳統(tǒng)生產生活方式,在傳統(tǒng)文化上包括了很多自然保護的神話傳說、直觀的動植物圖騰以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敬畏與崇拜。我們在考察過程中,也隨處可以感受到獨特而濃郁的滇西北藏區(qū)文化。幾乎所有的藏族村寨都建有白塔,用于祭祀等宗教活動。每個村寨都有特定的神山,神山內的野生動植物任何人也不允許隨意破壞和獵殺。很多原住民擇水而居,世代居住在在河谷溪流附近,以農業(yè)耕作、放牧為生,其中金沙江河谷地區(qū)種植的葡萄品質優(yōu)異,釀造的葡萄酒遠近聞名。穿行于保護區(qū)中,高大的藏族民居象城堡一樣堅固,依據地形地勢而建,錯落有致的分布在河流附近的峽谷中,掩映在綠樹叢中,屋頂上晾曬著金黃色的玉米,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金沙江大拐彎

東竹林寺

峽谷中的藏族原住民村落

然而,由于近年來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白馬雪山保護區(qū)內居民人口數量也不斷增加,原有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逐步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習俗正逐漸被經濟利益所淹沒而正在消失。部分區(qū)域出現(xiàn)資源過度利用的情況,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我們在奔子欄附近的緩沖區(qū)就恰好看到一個藏族小伙子正趕著大群的山羊在近乎于裸露的金沙江河谷山坡上放牧,山羊通過啃食地表植被,使貧瘠的河谷山坡植被更加稀少,會進一步加劇水土流失,造成惡性循環(huán)。原住民的房屋采用傳統(tǒng)木結構,需要砍伐大量木材,冬季取暖也需消耗一定數量的喬木或灌木。2018年我在對白馬雪山保護區(qū)的管理評估中,驚喜的看到,保護區(qū)現(xiàn)在利用當地藏民全民信教的特點,與區(qū)內的東竹林寺、帕巴塔巴尼姑寺等寺院合作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讓高僧不定期深入社區(qū)宣傳保護的重要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展望未來,神圣而美麗的白馬雪山保護區(qū)不僅擁有獨特景觀資源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各方的關注和保護下,這片滇西北的明珠一定可以完好的保存下來,給子孫后代保留下這一珍貴的自然遺產。

閱讀 238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