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鷸 | 完美偷蛋計劃——勺嘴鷸Head-starting項目介紹
// 說在前面的話
保護棲息地、持續進行鳥類數量監測和研究、發現并解決鳥類面臨的威脅監測、進行鳥類友好的生產作業……
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辦法去拯救一些瀕臨滅絕的鳥類物種?
勺嘴鷸這樣一種極危的鳥類,就接受了兩種特別的保育項目:Ark Population和Head-starting。
上期我們介紹了方舟計劃,點擊這里回顧??《勺嘴鷸 | 最后的方舟:Ark Population項目介紹》
想要了解2021年的方舟計劃進展,也可以點擊這里??《勺資訊 | 英國“方舟計劃”的勺勺們最近怎么樣了?》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另一個計劃,一場持續近十年的偷蛋計劃……
/
2010年,科學家震驚于勺嘴鷸數量每年26%的下降速度,決定聯合各個組織在遷徙路線上開展保育工作,要從滅絕邊緣拯救勺嘴鷸。
2011年開始,在英國實施的「Ark Population」項目,開始人工飼養一群勺嘴鷸,使其哪怕在野外滅絕的情況下,也不至于從地球上消失,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幫助擴大野外種群。
2012年,包括WWT在內的各個組織,在俄羅斯遠東的繁殖地,開始實施另一個計劃——「Head-starting」項目。
其實,這就是一個偷蛋計劃,專業的偷蛋計劃。
在繁殖地,科學家搜尋和收集勺嘴鷸誕下的卵,帶到人工環境下孵化并飼養,雛鳥成熟后放歸野外。
每次,項目會在一個繁殖季內進行,科學家幫勺嘴鷸帶孩子,雛鳥成熟了正常參加遷徙,并不會保留。這樣就提高了孵化率和雛鳥的成活率,用下面的圖表示出來,「Head-starting」項目的意義就很明顯了。
▲人工孵化和野外孵化出巢率對比。
那么,畢竟是人工孵化和撫養的,能和野生的一樣嗎?
比勺嘴鷸稍大的笛鸻(Charadrius melodus),生活在北美洲,也實施了類似的項目。結果發現,人工育雛的個體,生存率和返回繁殖地的比率都不錯。
▲笛鸻的幼鳥喜歡鉆到成鳥腹部取暖。©CJ Hockett
「Head-starting」項目實施起來分四步:
? 偷蛋:從野外尋找勺嘴鷸的巢,并取走第一窩卵(通常,被偷蛋的勺爸勺媽都會再誕下一窩卵);
??
? 孵蛋:將勺蛋在恒溫箱中進行孵化;
??
? 奶孩子:在繁殖地搭建的大型鳥舍中養大雛鳥;
??
? 放走:當雛鳥可以飛行后,打開籠舍,讓鳥兒自行離開。
▲偷蛋進行中。©Николай Якушев
▲保育成員偷蛋時,也會給發現的勺嘴鷸做環志。
▲科學家們將研究站設立在繁殖地附近,就地建設“育兒室”,只等勺來。
▲“育兒室”籠舍外觀。
▲“育兒室”籠舍內部。
▲給項目中即將放飛的小勺子安裝金屬環。
從2012年到現在,科學家在不斷地學習,細節也在不斷的優化。
其中包括:
不斷改進幼鳥『再引入』野外的方法;
對環志勺嘴鷸再回到繁殖地情況進行統計;
弄清野外存活率是提升,還是下降。
▲一勺在手。
說了這么多,「Head-starting」項目就是偷蛋,然后幫忙養大小勺子,更快地逆轉勺嘴鷸數量下降的趨勢。
那么,這些年來項目究竟撫育了多少只勺嘴鷸呢?
2012年,9只;
2013年,16只;
2014年,26只;
2015年,28只;
2016年,30只;
2017年,20只;
2018年,25只;
2019年,23只;
2020年,26只;
2021年,29只;
……
▲捧著一小勺,項目工作照。
更多勺嘴鷸出生和長大,回到野外之后的生存狀況又怎樣呢?至少,小勺AA和8號的情況,看起來還不錯。
▲AA也是項目中的勺嘴鷸,于2013年7月放飛。
▲9個月后出現在泰國越冬。
▲項目勺嘴鷸淺綠色8號,2012年于Chukotka放飛,2014年4月在臺灣被發現。
▲2014年,8號返回出生地,成功繁殖。
▲8號雄姿。
2015年,在俄羅斯遠東Meinypilgyno的繁殖地,有18只環志的勺嘴鷸遷徙返回,其中首次觀察到的勺嘴鷸中,5只來自「Head-starting」項目。這也是項目中的鳥兒,回到出生地的數量第一次增加。
▲MA來自該項目,2015年成功回到出生地。
▲調查遷徙回到繁殖地的幼年勺嘴鷸,可以看到被科學家們養大的小勺數量占比非常大。
可是,「Head-starting」項目中沒有回到出生地的其他勺嘴鷸呢?難道都夭折了?
理論上來說,勺嘴鷸并不都會回到出生的地方。例如前一年出生,尚未性成熟的勺嘴鷸就不會回到繁殖地進行繁殖。
所以,勺嘴鷸的情況究竟如何,還需要遷徙途中各地的志愿者和攝影師,提供觀測記錄和照片,才能得出結論。
作為勺嘴鷸最重要中停地,數量最為集中的江蘇沿海灘涂,在觀測研究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21年9月,同年出生的偷蛋計劃寶寶U2在條子泥被發現。©Katherine Leung
即使有意愿“生寶寶”的勺嘴鷸,在繁殖季節回到西伯利亞廣袤的環境里,也可能找了新的繁殖點。
科學家們也早就開始行動,終于,在2015年發現了新的繁殖地,估計至少有25對勺嘴鷸。幾乎是整個種群的四分之一!要知道蹲守多年的Meinypilgyno繁殖地,同年才13對。
在新的繁殖地,偷蛋計劃也將繼續進行……
▲殖地記錄的雄性勺嘴鷸M2,一歲就創記錄繁殖成功,早戀得好!!!©Egor Loktionov
拯救勺嘴鷸的工作道阻且長,但今天取得的一點點成績,下面這些人功不可沒。
▲感謝越冬地的調查隊員。
▲感謝遷徙路上的調查員。
▲感謝繁殖地大棕熊的不殺之恩。
▲感謝風里來泥里滾的攝影師們。©傅萌
▲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勺嘴鷸保護的人們。©Andrey Maximov
/
本文數據和未注明攝影師的照片,
來自WWT(濕地和水禽基金會)所提供的資料。
感謝這些無名英雄?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