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北京林業大學發起成立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 發布候鳥遷飛區全球大科學行動計劃

媒體:光明日報  作者:徐譚 鄧暉   專業號: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2024-10-24 15:42:23

鳥類遷徙研究具有跨國、跨地域和跨學科等特點,其復雜程度、經濟成本、實施難度、協同創新的多元性等都往往超出一國之力,需要通過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來實現。10月16日,在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大會上,北京林業大學與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系協定(EAAFP)宣布正式成立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雙方還在大會分論壇之首屆EAAFP科學大會上共同發布候鳥遷飛區全球大科學行動計劃,旨在引領未來十年遷飛區科技合作與交流,為遷飛候鳥及棲息地保護匯聚全球智慧和解決方案。

據了解,作為全球九大候鳥遷飛通道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是面積最大、最為繁忙,同時也是受威脅最嚴重的一條。我國濱海濕地擁有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支撐著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數百萬遷徙水鳥,是該路線上不可替代的關鍵區段。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系協定(EAAFP)于2006年正式成立,致力于促進遷飛區各方對話和協作,以保護遷徙水鳥及其棲息地。中國于2007年加入該伙伴協定。

北京林業大學與EAAFP長期保持合作關系,2023年,雙方共同發出建立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的倡議,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工作后正式成立。目前全球已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2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確定加入聯盟意向,聯盟秘書處設在北京林業大學,國際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委員、前主席,濕地科學與保護領域全球最高獎盧克·霍夫曼獎獲得者,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雷光春擔任聯盟首任主席。

據了解,聯盟旨在調動和促進遷飛通道大學及科研院所、國家和國際層面力量,針對遷飛區開展跨區域協同研究和共同行動,推動遷飛通道研究的創新科學計劃,加強遷飛通道協同研究和監測。聯盟將為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提供濕地與遷徙水鳥保護的交流平臺,共同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科技進步與人才培養,促進遷飛通道沿線國家民心相通,推動國際綠色廊道建設,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大科學計劃是開拓知識前沿、探索未知世界和解決重大全球性挑戰的重要手段。候鳥遷飛區全球大科學行動計劃旨在通過推動遷飛區尺度的國際合作,開展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遷飛區監測與研究網絡建設,協同開展候鳥遷徙生態學與保護生物學研究,解鎖全球候鳥遷徙密碼,揭示遷徙水鳥與人類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協同關系,為全球遷徙候鳥保護提供科技支撐。未來,聯盟成員單位和遷飛區相關科研機構將依托大科學計劃,開展鳥類遷徙、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保護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教育培訓,建設雄安遷飛通道大科學中心、遷飛通道關鍵棲息地長期生態定位觀測站、遷徙生態學和大規模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合實驗室等大科學平臺,匯聚國內外一流的遷徙生態學與保護生物學科學家形成國際智庫,為東北亞、大黃海、東南亞等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與綠色“一帶一路”國家候鳥棲息地保護提供科技支撐。

北京林業大學致力于建成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充分發揮特色學科優勢,針對全球環境治理重點議題全面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持續推動全球大尺度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的國際合作與科技創新。2018年,北京林業大學成立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CEAAF),承擔EAAFP科學部職能。北京林業大學多個教授團隊深度參與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生態保護和科學研究工作,為搭建遷飛通道科技合作網絡,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光明日報(記者徐譚 鄧暉)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閱讀 26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