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海底的伏擊獵手-博比特蟲
媒體:動物世界 作者:小秋
專業號:錢佳弘
2022-10-28 08:57:19
博比特蟲 (Eunice aphroditois),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中。博比特蟲是一個伏擊捕食者,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甚至能把獵物切成兩半。
博比特蟲體形驚人,平均長度大約1米,最長可達3米。海洋學家認定它們是體型最長的多毛綱動物。
身體呈圓柱形,直徑或者說體寬為20-25毫米。
日本瀨戶漁港發現的博比特蟲
長217厘米
2009年1月16日
博比特蟲棲息于海底,將身體隱藏于由砂礫或珊瑚組成的海床中,只露出頭部,等待伏擊獵物。
博比特蟲利用5根觸角探測周圍的動物,利用超快的速度和超強的攻擊能力捕捉獵物。
它們會獵食體型比自身大很多的獵物
一旦獵物被抓住,博比特蟲會把它們拖入洞穴里食用。
新的研究報道,博比特蟲能夠分泌“毒液”主要是幫助消化食物,這種“毒液”對人類皮膚有很強的刺激性。
潛水員有時候也會遭到攻擊
博比特蟲的進食器官十分復雜,能由內向外翻轉。在其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顎,能夠將小型魚類瞬間撕成兩半。
大眾對于博比特蟲的印象往往是兇猛的捕食者,其實它們是雜食性動物的。當獵物稀少,它們會取食海洋植物或碎屑。
博比特蟲會出現在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
由于它們會棲身于珊瑚礁下的巖石基底縫隙中,許多水族館養殖的珊瑚又是從野外開采的,這就將博比特蟲帶入了人類的世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一名美國男子在自家魚缸中發現一只隱藏兩年、長達1米的博比特蟲。
據該男子講述,博比特蟲應該在魚缸中隱藏了兩年,但由于它一直藏在巖石里,只有晚上才出來捕食,再加上行為比較隱秘,所以一直未被發覺。直到后來,他注意到魚缸中魚的數量不斷減少,才花費時間監測魚缸的變化,最終才發現是博比特蟲。
閱讀
338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