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努力的生命而喝彩--青海湖鸻鷸類水鳥繁殖生態學野外游記(下)
監測初期,團隊便發現了今年的第一個環頸鸻家庭,是一個單親父親帶領著兩只幼鳥,在廣袤的草灘上活動。或許因為天敵捕食,又或許是人為原因,兩只幼鳥的母親遺憾地沒能撐過這個繁殖季。而在繁殖成功率普遍低于其他地區的青海湖周邊,這個單親家庭在未來二十幾天要面臨的生存風險可想而知。
六月份的青海湖,較往常有著更多的風雨,氣溫也更低,這種惡劣的天氣條件對于環頸鸻的繁殖也有著不小的影響。不論是已經孵出的幼鳥還是未孵化的卵,都有可能因為失溫而夭折。為了保護幼鳥,親鳥往往會頂著疾風驟雨將卵或者幼鳥護在身下,給予他們一片溫暖、干燥的小天地。風暴之中,親鳥小心呵護著環頸鸻家庭生命的希望。
在風雨中堅持孵卵的環頸鸻 ©劉玥樓
大自然的挑戰不僅僅是惡劣的天氣條件,天敵的捕食也都會對環頸鸻的繁殖成功率產生影響。青海湖地區的獾、跳鼠、紅嘴山鴉等物種都將環頸鸻的卵列入了自己的食譜中,幼鳥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天敵的腹中之物。面對虎視眈眈的天敵,幼鳥的出生危機四伏。
環頸鸻的卵被跳鼠捕食 ©劉玥樓
與此同時,人為活動的干擾也會導致部分繁殖巢體被破壞。我們發現,青海湖周邊有小部分區域會持續受到觀光游客的影響,造成巢穴的損壞和生境的破壞;另一方面,牧民放養在草灘上的羊群無意間地踩踏也會對環頸鸻巢穴造成一定的破壞。對于一個種群來說,這些活動可能是繁殖成功率下降的幾個百分點,但是對于一個環頸鸻家庭來說,卻是一個繁殖季的辛勤投入統統化為了烏有,生命延續的期望也將成為泡影。
被觀光游客破壞的環頸鸻巢穴 ©黃秦
自2018年起至今,環湖監測共發現環頸鸻巢142巢,環志個體200余只。經過監測統計,我們發現青海湖地區環頸鸻卵及幼鳥的生存率只有不到30%。
基于以上情況,保護區與研究團隊應進一步協同配合,提高對湖區非保護水鳥物種繁殖動態的監測,加強對湖區繁殖地的管理,減少非觀光區內的游客行為。同時鼓勵湖區牧民參與到保護水鳥繁殖地的工作當中,例如適當調整湖區非草場區域的放牧頻率,減少羊群對湖灘巢穴的影響。
2020年的野外工作結束前夕,研究團隊緩慢地行進在草灘中,忽然在望遠鏡中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是一只雄性環頸鸻帶著兩只幼鳥!二十多天過去了,兩只幼鳥的羽翼漸豐,活力四射,想必再過幾天就可以拍打著翅膀學習飛翔。在自然環境的重重挑戰之下,它們度過了這個難熬的繁殖季,將在秋冬季節隨著大部隊去往更南方的越冬地。如果一切順利,我們會在2021年的夏天在這片湖區重新見到它們,見證它們和自己的配偶一起書寫生命的新篇章。
這樣的故事每年都會發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的挑戰不斷考驗著全新的生命,這里永遠充滿風險,但又永遠充滿了希望,永遠有鮮活的生命努力生長。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