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發現兩棲新種騰沖擬髭蟾:大冬天繁殖的青蛙
供圖:高黎貢山保護局騰沖分局。
央視網消息:近日,由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沖分局與嘉道理中國保育聯合開展的騰沖片區生物多樣性考察再傳來好消息:考察隊伍再發現了一種兩棲動物科學新種——騰沖擬髭蟾 Leptobrachium tengchongense,并于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正式命名發表。這是騰沖分局與嘉道理中國保育自2014年始開展聯合考察后發現的第二個脊椎動物科學新種!(央視新聞 記者 徐小龍 崔晨韜)
新種騰沖擬髭蟾的其中一個最大特點是其眼睛瞳孔顏色為上下兩色:上半部是淺藍色,下半部是黑色。上下兩色的瞳孔是許多擬髭蟾和髭蟾的特征,與一般的蛙類不一樣,擬髭蟾類物種的后肢都比較短而且并不強壯,因此跳躍能力都比較弱;前肢則較為瘦長:所以在野外看到的第一眼,它們多數是靜坐在林子底層,前半身撐得高高的,一旦受驚,則會手臂一軟,耷拉著腦袋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加上其與環境比較融合的的保護色,使得它們并不容易被人發現。
大冬天繁殖的青蛙
新種騰沖擬髭蟾在天冷的季節繁殖。根據持續野外調查發現,它們于每年三月底和四月初期間繁殖:這個時候山區夜間氣溫多在5-6攝氏度左右,考察人員溯溪行走幾分鐘后雙腳就會就感到刺骨和開始發麻了。但在此期間,在山間溪流附近卻可以聽到很多騰沖擬髭蟾們的叫聲:雄蛙在溪流邊的林子底層和灌叢下鳴叫求偶;配對成功之后與雌蛙一起到溪流石頭下抱對產卵。
“擬髭蟾”的得名,則是因為它們在外形及親緣關系上與“髭蟾”很相近,有很多共有的特征;但雄性的擬髭蟾并不長“胡子”,所以被分類學家稱作“擬髭蟾”。加上此次新發現的騰沖擬髭蟾,我國目前已知有五種擬髭蟾,其它四種為:沙巴擬髭蟾 Leptobrachium chapaense、海南擬髭蟾 Leptobrachium hainanense、廣西擬髭蟾 Leptobrachium guangxiense和華深擬髭蟾 Leptobrachium huashen。
保育現狀
髭蟾屬與擬髭蟾屬物種都棲息在保存相對較為完好的林區,而且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只生活在沒有被破壞和污染的山區溪流及附近森林底層。大多數物種的分布區都比較狹窄,棲息地的減少則是它們的主要威脅因素。目前已有不少物種由于受生境破壞影響,其野外種群數量正持續下降。在目前已經被IUCN紅色名錄評估的髭蟾和擬髭蟾物種當中,有不少物種被列為瀕危或受脅物種。
得益于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有效管理和保護;新種騰沖擬髭蟾在其分布區是較為常見的,而且種群數量比較穩定。目前它只記錄于高黎貢山騰沖片區的北段林區,在其它地方尚未有發現。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