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郟縣劉紅偉:保護性耕作的實踐者和宣傳員
5月底的中原大地,廣大農村正準備迎接夏糧豐收攻堅戰。正值此時,我們來到河南郟縣,與當地一位保護性耕作技術帶頭人聊一聊,聽他講講自己多年實踐的所得與所感。
農機合作社即將收獲的麥田。來源:TNC
這位技術帶頭人名叫劉紅偉,今年52歲,是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家國家級合作社的負責人。郟縣地處平頂山市北,是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和高產鞏固縣,常年糧食總產量在30萬噸以上。劉紅偉所在的農機合作社有機械化服務專業隊3支、農機145臺,日作業面積可達1500畝,主要種植小麥。在麥收時節,合作社里金燦燦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邊。
自從1997年買了第一臺拖拉機,劉紅偉至今已經在農業機械化道路上“耕耘”了近30年。“我愛農村,我愛農業”,他常常把這兩句話掛在嘴邊。
劉紅偉回憶,第一次聽說“保護性耕作”是在2005年去省農機局開會、學習。當時河南省正在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他當下就覺得很新鮮,很想嘗試。劉紅偉在他使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農田里看到,冬天下雪后(非局地大暴雪等特殊情況),刮大風時雪仍然留存在地里,來年春天化凍,提高了土壤的墑情。而其他農田,刮大風時雪全部被刮跑,導致來年春天土壤墑情不夠。他還記得,2005年前后由于當時免耕播種機質量等問題,保護性耕作沒有大面積推廣成功,但這并未澆滅劉紅偉想繼續使用這個技術的熱情。
劉紅偉。來源:TNC
經過十余年的保護性耕作實踐,除了春季保墑,劉紅偉還總結出了“省時省工省錢”的三大優勢——
從省時看,多個環節變成一個環節。常規播種涉及秸稈粉碎、秸稈旋耕還田、撒施化肥、整地播種和播后鎮壓等環節,需要三到五次的農事作業;而保護性耕作種植技術只需一次農機進地,就能同時完成施肥、播種和鎮壓作業。從省工看,因為作業環節的減少,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而對于如何省錢,劉紅偉仔細地算了一筆賬。
“在這個地方,從每畝地付出的成本看,肥料節省約30元,深翻節省約40元,旋耕節省約30元,秸稈還田節省約40元,鎮壓節省約30元,加在一起每畝地能夠省下160到180元。” 劉紅偉說。
“保護性耕作能否實施到位,還較為依賴播種機的性能和機手的技術,深了淺了都不行,”劉紅偉說,“不能超過兩指深,否則會影響出苗率。”
劉紅偉是當地的一位“名人”。合作社辦公室墻上掛著兩排他接受采訪或者出席活動的照片。來源:TNC
作為一位資深農民,劉紅偉特別關心國外農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常常從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可持續農業項目相關工作人員那里獲得新資訊,包括政府對農業的投入、土壤健康知識、新技術的應用等,都能給他帶來啟發和思考。他希望TNC這樣的自然保護公益機構可以憑借自身優勢,更好地促進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實踐與應用,推動包括保護性耕作技術內的再生農業實踐在更大范圍內開展。
在他看來,現階段,保護性耕作技術之所以在當地推廣難,一是受到農民們勤于翻耕土壤的傳統觀念影響;二是保護性耕作比較適合種糧大戶,而當地精耕細作的小農戶居多。
頻繁地翻動土壤,會破壞土壤生態環境和結構,導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減少,土壤活性和肥力下降;而為了應對這種局面,保證作物產量和品質,人們又追加使用更多的化肥,造成惡性循環。“翻耕對土壤微生物及地下生態系統來說,有時就像地震、火山、龍卷風一樣破壞力巨大。”TNC中國可持續農業項目李穎博士指出。
保護性耕作,實際上就是以保護水土的方式進行可持續性耕作,在保證產量的同時,促進土壤健康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2020年5月,TNC與合作伙伴在黃淮海地區共同合作開展的冬小麥保護性耕作技術試驗與示范項目,即“潤田”項目。項目主推的保護性耕作技術,以農作物秸稈覆蓋還田、少免耕播種為主要內容,可有效減少風蝕、水蝕,增加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提高農業生態和經濟效益。是金子總會發光,劉紅偉就是“潤田”項目示范網絡里的農民代表。我們想看到未來有更多的“劉紅偉”出現,可以為更多的農民講述自己的故事。
“我會繼續實踐保護性耕作,也會繼續向農民們宣傳保護性耕作的好處,說空話沒用,希望大家能來合作社親自看一看,也能親自在自己的地里試一試。”站在麥田中的劉紅偉,眼神中透著堅定和自信。
了解更多
保護性耕作
地表有作物秸稈或根茬覆蓋下,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和鎮壓作業、將土壤侵蝕和機械擾動降到最低、實現保護和培育土壤的耕作模式。它可以減少對土壤的擾動,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生態系統活力,提高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壤蓄水、保水和抗旱能力。在保障作物豐產的同時,通過減少農機使用節能減排,促進土壤健康和農田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提高農業生產應對極端天氣的韌性,簡化農事操作,增加農民收入。
TNC中國可持續農業項目
2018年發起,旨在推廣以土壤健康為核心的再生農業理念和實踐,助力實現中國農業綠色發展。項目通過試驗監測、示范推廣、賦能傳播和政策影響四條路徑,提升農田土壤生態系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